APP下载

顺人之天 以致其性

2014-06-30陈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

陈杭

【摘 要】通过观摩省化学的优质课,根据教师对“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与授课情况,从新课的引入,实验探究,知识应用,教学思想的呈现等方面入手,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加以反思评析。

【关键词】情景导课;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反思评析

一堂优质课,应该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的,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有效互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新学的知识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达成状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他们的情商,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熏染和升华。笔者观摩上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片断教学暨“福建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的反思评析如下:

一、教材整合巧妙

师:我相信这一定会是一堂令同学们难忘的课,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吗?

生:好了。

(评析: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教师亲切的语言一下子让同学们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师:经过前面的讨论,我相信同学们对“温室效应”有所了解,老师在这里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该影片的中文名称叫作《不可忽视的真相》,它获得了06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这是一部重点关注了全球变暧现象的影片。

师:播放视频。

师:板书。奇妙的二氧化碳

师:从刚才的片花中我们看到了由于全球温度在近几年急剧上升,已经给我们的世界带了一些灾难性的问题,比如说暴风雨频发,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甚至恨不得将它除之而后快,但是老师想问大家,难道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生:不是。

师:比如说……

生:灭火,光合作用,人工降雨……

师:板书。 利 弊

(评析:课堂引入别出心裁,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吸引了,而且很有时代味,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推荐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教育。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开头,能迅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说得很多,知道得也很多,刚才讲到,如果二氧化碳过量的话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当它在大气中适量的时候是有利的。

师:板书。 保温,光合作用,降雨,灭火

师:就象我们认识的这样,很多事物都象二氧化碳一样有两面性。

师:板书。奇妙一 两面性

师:它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多的问题。比如说已经有141个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这是一份旨在限定温室气体排放协定书,另外我们要知道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植树造林。

师:对。科学家们还在积极探索,因为海洋也是一个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这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跟我进入第二个环节:二氧化碳水中大变身。

师:奇妙二、CO2水中大变身

(评析:通过关注社会的热点,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氧化碳是恶魔还是天使——结合“温室效应”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二氧化碳。学生被自然而然地带入到研究二氧化碳的奇妙中来,没有任何“灌输”的痕迹。)

二、目标有效达成

师:怎么变?这一环节我需要用到两支针筒作对比实验,所以我就需要两位同学当助手。

师:邀请同学上台,并介绍实验操作过程

师、生:实验探究。(对比实验)

……

师:二氧化碳有什么好处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制取汽水,日常生活中喝的可乐、雪碧里面都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我手上的针筒内物质就相当于新制的少量汽水,老师用这少量汽水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

师:板书:制汽水

师:老师拿出一小盒子里的三个玻璃杯……。

(评析:实验探究运用了对比实验,突破传统的实驗教学模式,采用更贴近生活、更活泼有趣的实验教学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奇妙之二“CO2水中大变身”中,在“变”上做足文章,让学生在欣赏、参与魔术及魔术揭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期盼并及时掌握化学知识,感受化学有趣、领略化学的神奇。)

三、教学彰显美感

师:魔术是假的,但刚才我们所做是真的,因为其中蕴含着化学道理,为什么又变回去了(变紫色)?请一同学揭秘。

生: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师:还有呢?那里是紫色石蕊?刚才为什么又变紫色?

师:介绍紫色溶液,酒杯中紫色液体不是葡萄酒而是叫紫色石蕊试剂,没有变色的杯中加入食醋。

观察现象:变红

师: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说明我刚才加入的汽水是一种酸。

师:板书:二氧化碳+水→碳酸(不稳定)

师:因此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刚才同学剧烈振荡使碳酸发生分解,打开二氧化碳逸出,紫色石蕊中没有酸,它又变回了紫色,这就是刚才魔术的揭秘。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将对这个问题在下一节课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师:再看其它更精彩的实验。

……

师:多媒体放映。干冰用来制作舞台的效果。

多媒体放映。奇妙之四,变化无穷。

师:二氧化碳非常奇妙,它连它的变化都非常与众不同,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为气态,而它经过加压降温会形成液态,再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固态,固态二氧化碳才称为干冰,你会知道吗?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

利 弊

奇妙之一:二氧化碳的两面性 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

奇妙之二:可溶于水

二氧化碳+水→碳酸 (不稳定) 制汽水 窒息

(CO2)(H2O) (H2CO3) ……

奇妙之三: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灭火

奇妙之四: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

(评析:教师的语言美,凸显出了精炼、准确、悦耳、亲和的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不失时机地将话语权、思考权教给学生。ppt画面美,背景变化不多,但朴素清新。板书美,黑板上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但布局合理、匀称,令人过目不忘。实验美,用酒杯代替试管别出心裁。)

本节课一开始以展示二氧化碳的“奇妙”为主线,通过视频、实验等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接着就从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入手展开学习内容,紧贴社会热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认知产生冲突、探究的欲望增强。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在体验和感悟二氧化碳的种种奇妙的同时,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用途等。

本节“福建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从总体上看,笔者认为整节课清新流畅、过度自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循循善诱,融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于一体,使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达成,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是一堂优质课, 其获得观摩课的特等奖给笔者和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化学 义务教育教科书 九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比实验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