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小儿肠套叠3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4-06-30马建敏
马建敏
摘要: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小儿肠套叠36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6例疑为小儿肠套叠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以后,采取充气造影、整复,并做进一步确诊以及治疗。结果:34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1例误诊阑尾炎,病理检查确诊为肠套叠,误诊概率为2.78%;1例漏诊,无典型声像图,在采取空气灌肠以后确诊为肠套叠,漏诊概率为2.78%。2例结肠型(5.56%),3例小肠型(8.33%),9例回回结型(25.00%),10例回结型(27.78%),12例回盲型(3.33%)。结论:对于小儿肠套叠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准确概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 诊断; 小儿肠套叠
【中图分类号】
O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30-02
在婴幼儿时期,小儿肠套叠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病发季节基本上同胃肠道病毒感染相符,多发于春秋两季,通常伴有上呼道感染以及胃肠炎[1-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方便、能重复使用、无创伤,为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小儿肠套叠36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6例疑为小儿肠套叠患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有16例女患儿,20例男患儿;6例2岁至7岁,20例6个月至2岁,10例2个月至6个月。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设置为3.5MHz与7.5MHz。对于不配合患儿,可以使用苯巴比妥肌注或者是服用水合氯醛。首先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对患儿全腹进行扫查,观察患儿腹部是否有肿块、肠蠕动有无异常、腹腔中是否有积液、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肠管有无扩张,如果在进行横断面扫面时发现靶环状或者是同心圆的肿块图像,要详细观察与记录肠套叠肠蠕动状况、肠壁水肿情况、部位以及范围。然后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对套入肠管的边界、大小、形态、肠壁结构、肠腔内容物以及内部回声进行观察,同时测量并且记录肠系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在超声诊断为肠套叠以后,如果2d之内没有出现腹胀、情况良好,可以采取空气灌肠,通过X线透视可以发现块影方可确诊,同时做复位治疗。
2 结果
在26例疑为小儿肠套叠患儿中,34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1例误诊阑尾炎,病理检查确诊为肠套叠,误诊概率为2.78%;1例漏诊,无典型声像图,在采取空气灌肠以后确诊为肠套叠,漏诊概率为2.78%。典型声像图表现为采取纵端扫查存在筒状图像;横断面扫查存在靶环状肿块或者是同心圆图像。2例结肠型,占5.56%;3例小肠型,占8.33%;9例回回结型,占25.00%;10例回结型,占27.78%;12例回盲型,占3.33%。
3 讨论
在我国,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婴儿肠梗阻中占据首位[3-4]。对肠套叠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后效果良好,耽误诊断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发现,诊断,是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在2岁以内肥胖健壮的婴幼儿中比较常见,主要为突发,如果出现腹部疼痛、排血便以及呕吐等症状,腹部能触及到包块,应该经腹部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确诊。尤其是小婴儿出现嗜睡或者是哭闹等状况时,应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做进一步筛查。对于小儿肠套叠,经腹部采取低频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肠道气体的影响,但是高频探头对于肠套叠包块外部较为敏感,能显示出肠胃中的内容物以及肠壁的厚度,甚至能将头部、入部以及鞘部分辨出来,能有效鉴别出腹部实质性肿瘤等疾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34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1例误诊阑尾炎,误诊概率为2.78%;1例漏诊,漏诊概率为2.78%。2例结肠型(5.56%),3例小肠型(8.33%),9例回回结型(25.00%),10例回结型(27.78%),12例回盲型(3.33%)。总而言之,对于小儿肠套叠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无创、简单、可重复、安全等优点,准确概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陈丽欧,谢阳桂.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80例分析[J]. 交通医学, 2010, 12(05):1100-1102.
[2] 李雪芹,田曉先.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165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09(16):1188-1190.
[3] 张尧,李士星,时博,徐忠义. 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特点[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05(04):1119-1121.
[4] 景彦民,王利顺,闫春霞,聂红艳,金伟. 小儿肠套叠186例超声影像学误漏诊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03(16):118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