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持人如何正确选择表达方式

2014-06-30尹淙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受众

【摘 要】不同类型的节目中主持人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受众类型决定主持人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预期的传播效果影响主持人对表达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节目类型;受众;传播效果

现代信息社会,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人们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指导自身更好的完成其社会责任。作为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媒介意志的体现者,主持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表达方式能更好地产生艺术震撼力,让受众产生艺术美感;错误的表达方式则会让受众难以接受甚至误解主持人所表述的观点看法,进而对其产生抗拒心理,最后导致传播效果大大降低。主持人如何正确选择表达方式,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节目类型

本着“学科理论逻辑、广电业界实践模式与广电受众视听习惯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将当下的广电节目类型严格划分为“新闻资讯节目”、“谈话节目”、“文艺节目”、“娱乐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电视电影”和“电视特别节目”八个大类型。不同的节目类型,主持人应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下面举两个不同节目类型的例子来说明:

1.新闻节目

在广电业界中,新闻节目是指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予以报道。新闻具有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形象性、参与性在内的五大特性。其作用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有其他目的。在平日里人们接触较多的民生新闻中,主持人不只会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会对此事件进行评论,这就使新闻节目具有了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正是由于新闻节目这种特殊的“议程设置功能”①,主持人必须重视自己所表述的每一句话,甚至要特别注意说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在消息类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应在最短的时间里,用简洁的语言把事实传播出去。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做到准确无误、层次清楚、节奏明快、朴实大气。

2.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媒介,并将这种交流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是以电视媒介为传播手段,通过话语形式,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递信息,整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信息“场”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节目播出后,观众不但没有不适应之感,并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节目效果也很理想。

二、受众

在传播学中,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具有广泛性、混杂性、分散性等主要特征。这就决定了主持人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其更容易的理解节目意图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下面举两个不同受众类型的例子来说明:

1.受众群体为老年人

中国正逐渐走进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做好面向老年人的节目就显得更为重要。主持人应把握老人这种回忆的特点,多采用引导、学习咨询的表达方式,启发他们打开记忆之门,从而产生了高度共鸣。

2.受众群体为女性

进入新世纪,女性自主意识不断提高,独立的生活态度和稳定的收视惯性,为女性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女性群体具有感性的认知,细腻的思维。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说过:用熟悉的生活与事例来微言大义,给女性朋友的精神家园不断地供给优质原料,从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三、传播效果

狭义上讲,传播效果是指宣传或说服目的的传播行为在传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指传播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传播者的意图。

1.狭义的传播效果

在说服性传播中,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众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动。特别注意的是,主持人不仅要作为传播者把所代表的观点传播出去,更应作为其观点的实践者把收益的好处一并讲出,这样会提高受众的接受度。

2.传播效果的层面

依据学者们大体一致的看法,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环境认知”效果;作用域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社会行为示范”效果。这对主持人的素质和表达方式有很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不同节目类型、不同受众以及不同传播效果的制约下,主持人应该选择一种最能准确表达出传播内容的方式,从而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实现传播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陆定一.《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解放日报》,1942

[3]朱羽君,殷乐。《大众话语空间电视谈话类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二》

[4]吴文虎.《传播学概论》,2000

作者简介:

尹淙淙(1985.1~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德州,职称:助理编辑,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辑。

注释 ①“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