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2014-06-30夏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夏炽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太受学生欢迎,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讲的都是大话空话,无非是纸上谈兵,似乎政治离他们很遥远,其实政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自新课程改革颁布实施以来,对课程和老师都提出的新的要求,提倡“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新课改的角度提出几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指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其实我个人认为,教学是以认知和理解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中提出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仅仅指的教学结果,而对于教学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展性和积极改变。而发展性的内在标准又包括学习的意义感、学习的自我感和学习的效能感三个标准,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进而能够使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便是加强教学的有效性的根本途径,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便是老师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了解与理解,而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注意。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教师主导作用的过于弱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就会启发学生的同时,带来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所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教师用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应该体验教师的讲授的内容,促进师生的互动,促进情感的升华。

2.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考试的分数,对于政治课本中的知识点,也还是一贯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出现这种情况,这固然与我们教师的理念没有及时的转变有关以外,我看更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标准、方式仍然是以考试分数、高考实绩为标准。这样,新课程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3.学生活动的形式化、泛滥化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要注重活动教学。可以肯定的是,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开展必要的学生活动;但更强调活动教学只是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教师容易将其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完全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活动泛滥。

4.综合探究课可上可不上

对综合探究课多数教师并不十分重视,仅在课堂把有关的知识点简单地提一提,议一议,交代一、两个简单的结论。殊不知,综合探究课是希望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探究过程,把握探究方法,培养协作精神和能力。综合探究课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搞好综合探究活动。

二、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诉求

1.对学生思想政治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通过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知道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1)道德认识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传授的是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是构成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灵魂。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认识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的,哪些是不符合道德的,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2)道德实践的能力。道德实践的前提是对道德认识的程度,学生提升了对道德认识的能力,将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当相对环境出现时,根据“刺激—反应”理论,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所说的道德实践。

3.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该传授学生对道德感、价值感的认知,使之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事物的根本观点。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目前来看,虽然各个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对于其在课堂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师生双主体运行理念

尽管新课改一再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与教育者这个主体是分不开的,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与整个教学系统相衔接,彰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运作的理念。

2.注重知识教学的发展性

只是教学的发展性的内在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的意义感标准、学习的自我感标准和学习的效能感标准。教学是以认知和理解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不仅仅知识老师将书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简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同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改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内心发展,所以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自我感和意义感的建立,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3.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活动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课业压力下,对那些与自己不直接相关或没有亲身体验经历的政治知识往往缺乏足够的兴趣。诸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等内容,这些都太过于抽象,对于涉世尚浅的学生来说,要想达到充分的理解和领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施政治教学中,相比让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知识点,教师更应该利用如:情景设置、提问、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方式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乐中消化知识,在欢笑中理解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提倡探究合作式学习方法

新课改提,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倡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倡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主体意识,使学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 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分析和解决所发现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凸显研讨、探究等发现式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例如对于时事政治,可让同学们每次上课之前讨论最近的时事热点,对于各方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因素,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最终每组发表自己的结论,这样便不知不觉将知识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谷小军.新课改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

[2]卢军.新课改实施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浅议[J].科学咨询,2012,04

[3]柳俊霞,陈毓霞.浅谈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1,06

[4]杨毅春.思想政治课有效性教学略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8

[5]宋蓬勃.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08

[6]彭学勇.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