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修”体系下220千伏变电站集中检修模式研究
2014-06-30薛斌
摘要:变电站集中检修可大大缩减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减轻运维工作量,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作业和交通安全风险,便于集中处理大批设备缺陷、隐患以及超周期问题。在深入分析检修案例的基础上验证了集中检修的主要优点,梳理明确了集中检修的主要流程,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220千伏变电站集中检修模式,固化了集中检修成果,有利于推进“大检修”体系下变电站检修效率和安全系数的提升。
关键词:大检修;集中检修;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薛斌(1982-),男,江苏如皋人,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工程师。(江苏 南通 226006)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32-02
过去,由于电网不够坚强,变电站相同电压等级设备大部或全部停电检修几乎不太可能,一般只能进行单间隔或几个间隔局部停电检修,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倒闸操作量比较大,检修效率低下,此外也极易引起误入带电间隔等违章,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电网”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江苏“四纵四横”500千伏主网架的顺利建成,电网愈发坚强,实施集中检修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此外,“三集五大”改革使南通、盐城地区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运维、检修工作全部归并到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南通分部,省却了跨单位、跨部门的协调沟通环节,管理更为集约高效,人、财、物等资源高度整合集中,催生了集中检修模式的诞生。
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南通分部已历经“大检修”体系两年多的磨合,通过对两年来检修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三种典型的集中检修模式(以下简称“模式”):配电装置全停式集中检修、复杂接线分阶段式集中检修、简单接线半边轮停式集中检修。它们基本涵盖了分部两年多来所有220千伏等级变电站的集中检修类型,这三种模式的推广运用有利于提升“大检修”体系下变电站检修效率和安全系数。
一、传统检修方式
传统的检修方式主要有:单间隔检修、单条线路及两侧间隔检修、主变及三侧间隔检修。这在网架相对薄弱的条件下是必要的,但随着国网公司电网建设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发展,传统检修模式生产效率低下的先天不足愈发凸显,而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入推进,电网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变电站的数量和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与日俱增,如何提高检修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集中检修正是应对这一当务之急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检修
本文所称的集中检修,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对同一电气连接的全部或部分设备进行检修。归纳起来,集中检修的主要流程如下: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评估,确定检修项目与内容;现场勘察并与调度协商,确定停电检修方案与计划;制定内部分工及外包方案;编制“三措”,对危险点、源进行分析预控;工器具、车辆、材料和备品备件准备;现场实施与安全管理,重點抓开工许可、外来人员的管理;细化验收、质量把关;总结、完善提高。
1.配电装置全停式集中检修
配电装置全停式集中检修分为首检式集中检修和消缺改造式集中检修两种。这里所说的“全停”是指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全停,如220千伏全停或110千伏全停。
(1)首检式集中检修。由于需要首检的设备一般为变电站同一电压等级的全部设备,因此如果采用单间隔逐个停电的方式进行检修,势必造成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效率过低。首检式集中检修就是针对设备首检提出来的集中检修模式。
1)检修实例:220千伏大马沟变集中检修。
2)检修时间:2012年6月24日,共1天。
3)检修人·次:106人次(1人工作1天为1人次)。
4)出车量:24车次(一部车从发动至目的地停车为1车次,一般一部车一天往返一趟,行车2车次),往返行驶2880千米。
5)停电方式:220千伏正、副母线及所有220千伏间隔全部在停电检修状态,1号主变和2号主变及各自三侧开关全部在停电检修状态。
6)检修工作量:完成4个出线间隔、1个母联间隔、2个压变间隔、2个主变间隔的一、二次设备的常规检修、维护、保护校验和自动化信息核对工作,以及2条母线的清扫、检查、试验工作。
(2)消缺改造式集中检修。由于变电站设备通常为批量采购,一旦出现家族性缺陷问题,若不能集中停电处理,往往无法彻底将缺陷消除,尤其对于一次开关、刀闸设备,每当进行运行方式的调整或操作时运维人员总是提心吊胆。鉴于此,本文提出消缺改造式集中检修。
1)检修实例:220千伏刘桥变集中检修。
刘桥变简介:刘桥变于1977年投运,是南通最早的220千伏变电站,很多设备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110千伏高层构架腐蚀严重,亟需消缺改造。
2)检修时间:2013年5月23日至2013年5月28日,共6天。
3)检修人·次。一次检修:18×6人·次;二次检修:9×5人·次,电气试验:12×4人·次。
4)出车量:20车次,往返行驶610千米。
5)停电方式:220千伏设备全部带电运行,110千伏设备全停。
6)检修工作量:更换刀闸跳线瓷瓶7组,更换导电臂的刀闸24组,35组GW4-110刀闸检修,更换10组刀闸辅助开关,8台开关和9组流变小修、预试,保护校验,2组母线压变、避雷器和5组线路避雷器小修、预试,所有检修设备油漆,110千伏高层构架防腐加固。
2.复杂接线分阶段式集中检修
集中检修,尤其是全停状态下的集中检修不仅需要坚强的网架支撑,更需要调度、营销等部门配合。就目前而言,真正实施全停状态下的集中检修的机会其实很少,特别是对于复杂接线或重要用户变电站。于是,复杂接线分阶段式集中检修应运而生。
(1)检修实例:220千伏齐心变集中检修。
(2)检修时间:2013年5月6日至2013年5月21日,共16天。
齐心变为220千伏枢纽站,其接线方式为双母双分段接线方式。
(3)检修人·次。一次检修:20×15人·次;二次检修:11×10人·次,电气试验:12×10人·次。
(4)出车量:64车次,往返行驶1560千米。
(5)第1阶段:5月9日至5月11日。
停电方式:220千伏Ⅱ、Ⅳ段母线及压变、1号主变2601、220千伏齐如2H17、齐石4984、齐刘4982、齐三4641、Ⅰ、Ⅱ段母联2630间隔全部在停电检修状态,其余设备带电运行。
检修工作量:9组刀闸小修、预试、引流板更换、油漆,220千伏Ⅰ、Ⅱ段母联开关、流变小修、预试、SF6微水试验、油漆、流变取油样,保护校验,220千伏Ⅱ、Ⅳ段母线压变、避雷器小修、预试、油漆。
(6)第2阶段:5月13日至17日。
停电方式:220千伏Ⅰ、Ⅲ段母线及压变、220千伏齐如2H18、2号主变2602、齐石4983、齐刘4631、Ⅰ、Ⅲ段母线分段2500、Ⅲ、Ⅳ段母联2650、齐天4986间隔全部在停电检修状态,其余设备带电运行。
检修工作量:14组刀闸小修、预试、引流板更换、油漆,220千伏Ⅰ、Ⅲ段母线分段、4个间隔开关、流变小修、预试、SF6微水试验、油漆、流变取油样,保护校验,3条220千伏出线、220千伏Ⅰ、Ⅲ段母线压变、避雷器小修、预试、油漆。
(7)第3阶段:5月18日至5月21日。
停电方式:220千伏Ⅰ、Ⅲ段母线、220千伏齐如2H17、1号主变2601、齐石4984、齐刘4982、齐三4641、Ⅰ、Ⅱ段母联2630间隔全部在停电检修状态,其余设备带电运行。
检修工作量:13组刀闸小修、预试、引流板更换、油漆,4个220千伏间隔开关、流变小修、预试、SF6微水试验、油漆、流变取油样,保护校验。
3.簡单接线半边轮停式集中检修
对于接线方式相对简单的变电站(如单母线分段),可采用简单接线半边轮停式集中检修。
(1)检修实例:220千伏石庄变集中检修。
(2)检修时间:2013年3月25日至26日、3月28日至29日,共4天。
(3)检修人·次。开关检修13×4人·次,变压器检修3×2人·次,二次检修7×4人·次,电气试验8×4人·次。
(4)出车量:8车次,往返行驶450千米。
(5)3月25日至3月26日。
停电方式:35千伏II段母线及II段母线上所有设备全停,其余设备带电运行。
检修工作量:17组刀闸小修、预试,8台开关、8组流变小修、预试,3组避雷器小修、预试,7台开关保护全校,35千伏Ⅱ段母线清扫、小修、预试,Ⅱ段母线压变及Ⅱ段母线所用变小修、预试。
(6)3月28日至3月29日。
停电方式:35千伏I段母线及I段母线上所有设备全停,其余设备带电运行。
检修工作量:17组刀闸小修、预试,7台开关、7组流变小修、预试,3组避雷器小修、预试,6台开关保护全校,35千伏Ⅰ段母线清扫、小修、预试,35千伏Ⅰ段母线压变及避雷器小修、预试,所用变小修、预试。
4.分析与小结
以大马沟变为例,相比传统的单间隔逐个停电方式,采用首检式集中检修较传统检修模式缩短了10个工作日(缩短90.9%),减少出动人员142人·次(减少57.3%)、减少车辆24车次(减少50%),减少行驶里程2280千米(减少44.2%),如图1所示。
此外,对于同样的工作量,刘桥变、齐心变和石庄变采用集中检修模式后检修人次和使用车次都大大减少,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检修模式与集中检修模式人员车辆投入量对照表
传统检修模式 集中检修模式
大马沟变 248人次
48车次 106人次
24车次
刘桥变 530人次
96车次 201人次
20车次
齐心变 918人次
204车次 530人次
64车次
石庄变 440人次
114车次 118人次
8车次
集中检修减少了运维人员停送电的操作量,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特别是220千伏正、副母线及其出线、母联开关在全停条件下无相邻间隔带电的情况,工作的安全风险显著降低。此外,出车次数的减少也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
但实施集中检修也存在四个难点。难点一:相同电压等级设备的停电方式安排牵涉到电网负荷转移、基建工程结合、供电可靠性等多个方面,需要与调度等多方充分沟通,协商制定最合理的停电方案。难点二:检修的准备工作量很大,不仅需要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认真勘查现场,还要仔细分析危险点、源,深入讨论人员配备、工作分工以及专业配合工作,全面核查车辆、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生产要素,制定详细的集中检修“三措”方案。难点三:运维操作配合工作点多面广,由于一起停电检修的间隔较多,在检修作业前调整运行方式所涉及的设备甚至分布在数座变电站,倒闸操作量必然远远大于传统检修方式。难点四:现场安全管控难度增大,因检修人员不仅人数多,且来自不同专业,还有外来施工单位的加入,使得人员安全管控的难度陡增。此外,检修设备覆盖面广也客观上增加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三、总结与展望
1.总结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对供电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变电站电气设备长时间的停电检修难以实现。而变电站的传统分散检修慢慢被集中检修所替代,这也是现代电网发展的趋势。
集中检修可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次数和倒闸操作量,提高检修效率,大幅提高安全系数,也便于集中处理大批设备隐患、缺陷以及超周期问题,符合公司生产运行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本文总结出三种典型的集中检修模式:配电装置全停式集中检修、复杂接线分阶段式集中检修、简单接线半边轮停式集中检修。对每种模式均给出代表性检修案例,从而论证了这三种集中检修模式的有效性。
2.展望
经过多次集中检修的实践,南通分部逐渐积累了一套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管控的集中检修经验,保证了检修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锻炼了检修队伍,拓展了检修专业化的广度和深度。
2014年,分部计划在500千伏三官殿变、东洲变、220千伏常乐变等继续开展集中检修,从而进一步优化安全管控流程,固化集中检修成果,形成更加成熟的经验。若能在更高更广的层面推广该成果,必将提高检修的专业化水平。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