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证教学与考试的有效互动——以地理质检为载体

2014-06-29王信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读图课程标准教研

王信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毋庸置疑,教学与考试是“提质减负”的两大杠杆。福州市区质量监控调查问卷“高一、高二市质检卷试题的命题首要依据应是”,如图1,选择“课程标准”的占72%,可见教学是课程标准实施的载体,即有效的教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学、评价、测试、反馈等环节,说明教学与考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依图2[1]得出两者互动统一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

图1 考试命题依据结构

图2 教学评价体系

一、有效教学驱动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考试是教学的延伸和加强,有效教学指向考试的结果,只有扎扎实实的教学,才能保证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有效的“教”夯实考试的基础。质检考试的目的是学分认定,是对一个学期教学的评价,全面复习检测学习状况。因此,一线学校日常教学必须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为依据,以《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简称“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参考,认真细致地讲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每一章每一节,扎实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加强读图技能、地理计算技能的培养,包括教材中的阅读、思考、活动、问题研究等栏目内容都不容忽视,要同等对待。只有立足教材案例,讲细讲清,才会触类旁通,才有知识迁移,才有拓展和延伸。

案例试题1:“2011-2012学年度必修1质检30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年暑期,福州G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福建省天文学会组织的“连江马鼻探寻陨星”活动,亲身参与,探究实践,撰写论文 “连江陨石及撞击坑的初步研究”。设问(1)宇宙中的地球是太阳系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2)人类孜孜不倦探索地外智慧生物,采取的方法有。(3)此次地理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步骤。

课程标准表述:“理解天体系统及其不同级别的关系,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填绘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切实有效的“教”决定了对试题的分析思考及正确解答。

2.良好的“学”保证考试的结果。良好的“学”重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根本,关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加强从平时学习到考试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的训练,做题不在多,在精,在做得有效果,对一道题的理解要精要透,才能举一反三,既能做得对又实在掌握解题的方式方法。

案例试题1用意在开拓思维,把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身边发生的时政事件。试题选择 “2010年福州连江探寻陨星”事件,以教材知识为铺垫,对地球是太阳系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加以理解,憧憬人类探索地外智慧生物的方法。模拟研究性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只要平时学生认真学习,对此类试题必然是迎刃而解。

二、发挥质检考试的教学导向功能

模块质检是各模块的学分测试,属于水平考试,性质是注重主干知识、注重双基的检测评价,强调及格率、通过率,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检测,划定一个考核标尺,达标即合格。因此,质检考试更关注对教学的指导、服务和引领。

图3 标准正态常模对比图

1.指导教学。利用不同考试的数据常模动态追踪学生的水平和知识掌握的发展变化,了解学生学科水平和知识点掌握情况,研究他们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发挥和表现,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学习更自主而有目标,更大提高学习效果。

如图3,引入了“加工能力”[2]的评价方法,使多次考试的分布形态成为完全相同的“标准正态分布”,即通过建立两次考试的正态常模,对教学中两次考试的正态化标准分变化值作出判断,如果班级学科正态化标准分提高了,说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绩效,反之,则说明其绩效较差。帮助解决了多次考试分数进行精确比较和计算的难题,也为评价学校和班级(或教师)的“加工能力(增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2.服务教学。质检考试面向全市学生,必然承担“服务”的任务。从下表可知,近五年高中地理质检以全市学校及学生为本,平均分、及格率都排名在高中其他学科成绩前列,合理检测学生的合格水平。福州市区质量监控调查问卷:“高一、高二市质检卷总体满意度”达86%,考试得以真实反映教与学的质量。

福州市近五年高中地理质检考试主要数据统计表

因此,遵循教研进基层的宗旨,一方面,致力于服务最广大的普通校,致力于送教研下县下乡,既保证市区教研又服务指导区县教研。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网络教研,如:福州高中地理新课程交流平台(http://fzgzdl.cersp.net/)、福州地理新课程(140464157 QQ群)等,使教研既有效又高效。

3.引领教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大量的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阐释的。

从“读图能力”来看,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质检26题”为案例说明。(图4表示案例试题2)

图4 案例试题2

案例试题2对应必修3教材第二章问题研究部分。设问(1)指出围填海湾前后环境的变化。由于该题所呈现的“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对比图”清晰明了,读图观察相对容易,学生答题较好。(2)针对湿地的变化,说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学生表述多样,但不全面,得分点答得不全,无法得满分,阐述对策也暴露同样不足。

其实从地理思维角度讲,读图能力、提取信息、通过信息进行地理思维、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学中,一方面以地图为中心,落实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整合相关知识,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另一方面是要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填图、记图、析图、画图的习惯和能力落到实处,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地图资料中学会提取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来看,以“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期末质检27题”为案例试题3。

如图5,本题选用材料是乡土材料(以2011年福州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为素材,配上直观的“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四要素的平衡示意图”),设问新颖,切入点好,贴近学生的生活,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分析出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的变化规律,评价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要求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图5 案例试题3

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过程:“获取”→“解读”→“处理”→“加工”→“综合”→“归纳”→“运用”→“概括”→“答题”→“反思”。解题需认真细致阅读图文材料,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有些信息是解题必不可少的,有些甚至本身就是试题答案,,再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必然使答题有条理。

以高中地理质检考试为载体,诠释教学与考试互动统一,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达成教学驱动考试,考试导向教学的有效互动。

[1]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第8期(地理)高级优秀班学习材料[C].2012,11.

[2]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解决方案[Z].中国教育测评网(http://www.sinoeqa.com)

猜你喜欢

读图课程标准教研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读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