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在治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功能分析
2014-06-28周萌
周萌
摘 要: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需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相互合作。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同时在协助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理论依据;意义;功能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1-0139-02
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情景下,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的特定群体或耦合群体,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或表达某种诉求,或发泄不满情绪,采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集群行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转折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同时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两者相互交织,近年来农村征地补偿、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等领域暴发了许多重大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政治稳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当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些环节仅仅依靠政府,会加重政府的负担。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角度着手,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当中的理论依据、意义,进而探析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当中的功能作用。
1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理论依据
1.1 科塞的“安全阀”理论
“安全阀”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社会冲突而言,如果一个社会系统中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出现的敌对情绪,一旦这种敌对情绪超过了社会系统的抗压承受力时,这个系统将面临解体的危险。而“安全阀”可以释放敌对情绪,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进而消除群体之间的敌对情绪,使具有破坏性的冲突置于社会系统的有效控制之下,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当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当中发挥了一种“安全阀”的作用,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对于社会舆情监控、信息收集、沟通协商平台的构建、社会心理抚慰等方面,非政府组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直接与基层群众接触,最早了解到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收集大量的信息,及早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征兆,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安抚群众的敌对情绪,整合群众的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
1.2 市场与政府失灵理论
由于市场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的追逐利益的本性,导致其往往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市场对于特定群体的公共产品提供无能为力,比如扶贫、残障儿童教育问题、环境保护等等;同时市场在限制垄断、控制外部性、约束“搭便车”行为、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局限,仅仅依靠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合理配置。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承担起了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但是由于人性道德的局限性、权力的膨胀性,政府出现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等各种问题,加之政府缺乏竞争力、公众监督造成了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低效率,政府也出现了局限性,也会失灵。根据社会剩余分析的策略,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都是满足公众需要的手段,正是由于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非政府部门的功能需要。
2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意义
近年来,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的推进,政府的角色开始发生改变,从之前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转向了向市场和社会下放权力。在这一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发展空间变大,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弥补单一政府控制下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政府组织拥有广泛的社会触角,深入到公众基层,可以及时搜集各种动态信息,第一时间发现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并迅速的将这一信息传递到政府,这就有利于提高政府预警机制。
其次,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分担一些政府无法全面顾及领域的责任,不但可以为政府减轻负担,而且可以弥补政府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真空地带。
最后,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从侧面督促政府加强公信力的建设,权力需要在阳光下运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对政府的权力运行进行监督,促使其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
3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功能分析
3.1 事件发生前非政府组织发挥信息预警功能
社会不断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在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缺乏理性思考,行动变得冲动和盲目。同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比如甘肃的“陇南事件”因为公众的利益表达受阻,感到了不公平感,心理失衡,采用一种极端的暴力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而此时作为矛盾调节器的非政府组织,其数量多,与公众联系紧密,了解公众的利益诉求,可以敏锐的觉察出公众的行动变化,可以搜集和整合信息,并將公众的诉求及时的传达到政府当中,政府可以根据非政府组织汇报的情况,及时的采取行动化解矛盾。
3.2 事件发生中非政府组织发挥沟通协调
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两者相互沟通。群体性事件暴发后,政府往往会动用警力来压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政府由于无法立即找到与公众沟通的对象,其声音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公众耳中,政府的行动迟缓又会增加民众对政府的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中立的组织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作用,非政府组织以其非政府性、公益性超然于利益纷争之外,它可以整合公众的意见反馈给政府,同时可以将政府的行动方案传达给公众,从而有利于双方建立一种沟通对话平台。在沟通对话平台的建构当中,非政府组织还可以对于双方最为激烈的矛盾进行调节,进而避免沟通和对话陷入僵局。
3.3 事件发生后非政府组织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当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束后,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可以向公众宣传法律和政策,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引导公众采取合法的、正当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再发生;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通过与公众的及时沟通和交流,整合其利益表达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同时与公众的交流,可以帮助公众释放心中的不满和敌对情绪,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近年来,软科学研究机构正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科学研究机构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形成一种政策主张,软科学机构将这种政策主张介绍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时候提供智力和预测支持。软科学机构中大多是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他们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建议。软科学机构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其专业的优势,通过研讨和交流,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等等,总结经验教训,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性的建议,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总而言之,单纯的依靠政府解决群体性事件问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将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之间的良性沟通合作,在群体性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文涛.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6).
[2] 陈跃,占伟,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探索[J].行政论坛,2013,(1).
[3] 马庆钰.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8).
[4] 徐晓林,刘勇,赵刚.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