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媒体让习作插上翅膀
2014-06-28牛春丽
[摘 要] 写出好文章,是每一个学生的期盼;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是语文老师最大的心愿。在习作教学中,巧借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音像、画面以及诸多作文素材,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感知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形象化、情境化、趣味化,既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在愉悦中体验、积累、思考、构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技能,成就佳作。
[关键词] 写作;多媒体;丰富;教育
一、巧借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使无声为有声。 在习作指导课中,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习作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美妙、和谐的音乐,让学生不仅知道这是习作课的开始,更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一定会信心十足地进入课堂。在指导写《童年趣事》时,我在课始安排学生欣赏歌曲《童年》,学生边听边唱,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音乐,跟随者歌词内容,很快就融合到那轻松快乐的童年情境中,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像过电影似的历历在目。课程资源的不断整合,改变了语文教学的单一性,让单调的课堂绚丽多彩。
2、变文字为图像。习作的要求和内容一般都是枯燥的文字和一些条条框框,学生一见就产生了厌倦之情,更别提写作了。课前,教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来制作一些丰富精彩的图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写一种小动物》时,我事先收集了很多有关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包括图片和音像。当上课时,一听说是作文课,学生满脸的无奈,我微笑着不作声,打开多媒体电源。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我似乎从来没有看见学生上作文课时如此专注过,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猴子多调皮啊,小白兔多可爱啊,小花猫小花狗……”作文课堂呈现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比较了解的小动物,讲述着它们的外表特征,讲述着它们的生活习性。
二、巧借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
1、再现生活丰富素材
我在指导学生写掷垒球时,综合采用了录像三部曲来再现生活,指导习作。首先画面的循环播放,展示了掷垒球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一动作的整体感知;然后利用画面慢放,把运动员抓球、摆臂、投掷、球落地的过程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最后通过镜头定格,凸现出运动员投掷一瞬间的动作状态。学生再次零距离地感受生活,细心观察,内心体验当然深刻。多媒体在这堂作文课上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2、扩宽知识提升层面
小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少,观察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占有的知识不多,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较低,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简单的描述。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写作资源,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写一种熟悉的植物,教师事先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自己选择各自所熟悉的花草,他们立刻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每天所见的花草,还蕴含着这么多他们所不了解的秘密。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一定会迸发出耀眼的想象之花,创新由此开始。
三、巧借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看图写话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调控学生的注意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观看《难忘的场面》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到郭晶晶跳水动作,并思考她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细致,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郭晶晶的每个动作和神态。通过观察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提高观察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来仔细观察。如要训练学生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可用多媒体的多彩画面展示人物的外貌,指导学生观察找出外貌中的显著特征,然后聚焦图像局部放大观察,加深印象,产生内心体验,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抓事物特征来观察的能力。
2、丰富学生想象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如指导学生完成《爱惜粮食》时,投影出示教学图,学生一看到多彩的画面,眼睛就为之一亮。只见画面上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半碗饭,妈妈正在对他说着什么,而爸爸则一脸严肃地坐在桌旁。窗外,还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耕种的情景。看着画面,他们马上想象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有代表性的声音、多媒体播放录相片断或文字片断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多媒体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想象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把班级网站用于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空中学校、网上课堂。这是老师的讲坛,是学生的课堂,是家长的书屋。它构筑了一个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三维空间,把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推向了高潮。
作者简介:牛春丽,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大学本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新疆乌市逸夫小学工作,主要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