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上尝试“卡拉OK”式教学

2014-06-28黄海波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梯队卡拉讲台

黄海波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4)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由教师主导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呆板,很难激发出教和学的激情,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教师的“一言堂”往往阻碍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久而久之学生怕犯错误,不敢大胆想象,这显然无助于智慧和能力的开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学生被动学习,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中也尝试了许多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方法,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以上所有的这些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个共性,即学生的学习是“哑吧”式,一堂课后学生心里好像都明白所学知识,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他人分享,学生都感到心理明白就是说不出,更不用说把知识进行分享、传播了,使知识的再加工与提升了、知识的使用大打折扣。

那么,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是否还有其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卡拉OK”式的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笔者对“卡拉OK”式教学方法的理解与实践。

1 “卡拉OK”式教学方式的理解

大家知道,听歌每个人都会,但唱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开口就唱得来。作为非专业人土的我们去唱“卡拉OK”,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唱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溶入了自我的情感,使歌唱得越来越好,甚至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大家都知道,有的歌曲翻唱者甚至比原唱者唱得更好而因此成名。又比如说,阅读大家都会,可写书却不是人人都可以的,阅读是文学的再创造过程,同一篇文章、诗歌,每一次阅读者的心境不同,就会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激发出自己的情感。能写出好文章的作者,一定有着大量的阅读经历,从模仿别人的写作经验开始,最后创作出自己的作品。那么,以上的成功经验,能不能在教学中借鉴,转化为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呢?经过我的教学实践,答案是肯定的。

2 “卡拉OK”式教学方式的实施

所谓的“卡拉OK”式教学,就是模仿“卡拉OK”的过程,上课时教师先讲课,再由学生模仿,达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1 创设情景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创设了“卡拉OK”情景,教师讲完课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授课,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分享,此时的教师就可以完全摆脱说教和书本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言论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分享、体验、探讨、归纳过程中,各自尝试自我对知识理解、动口交流、动脑思考活动,最后经师生点评、教师点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和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学会理解与知识再加工的思路,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以上理念,本人在机电类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了“卡拉OK”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模仿、自我理解、再到知识的加工与创作,活跃了课堂气氛,变沉闷的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再现的过程中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尝试了一条有效教学之路。

2.2 讲解新知识

本人是教机电类的课程,在以往的上课中,对每一知识点如电路、机械部件等的讲解过程一般都有格式化的思路,即首先讲解电路、机械零部件的作用、组成、构造、材料,然后再讲其工作原理,最后再讲常见故障原因及维修办法。这样的上课程序老师容易完成,并且在备课时可以一成不变,教起来很方便。但缺点是这样的上课过程过于沉闷,教师讲第一遍后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多讲一遍教师自己都感到无趣,学生听了更是发闷甚至睡觉,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人上课时,讲过一遍新知识后,会转入第二步,让学生模仿,即学生的“卡拉OK”过程。

2.3 学生模仿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进行“卡拉OK”模式进行学习,教师让学生把刚才讲过的知识到讲台前讲解一遍。要做好这一步教学,教师上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课堂学生的听讲和理解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认真听课的学生,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起带头作用;第二梯队是有听课,但听课效果一般的,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的,他们能在第一梯队学生的讲解中获得帮助,有的甚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就是第三梯队的学生,他们上课没听课或完全不理解的学生。上课时,老师先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讲解一遍,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去发挥了。此时老师分别从三个梯队邀请部分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先是让第一梯队的学生到讲台来讲解刚学习的知识,再让第二梯队的学生来讲,最后让第三梯队的学生讲解,这样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师生会重复三到四遍,并且每次讲解的风格都不一样,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每节课上邀请不同的学生,控制在一周内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机会上讲台,对讲得好的学生,让全班学生给他鼓掌鼓励,并给该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加分,对讲得不好的,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最后老师给学生点评,对学生的仪态(是否端正大方)、语态(语流语速、声音大小)、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课的逻辑性及创新性给予评价并给予过程学习的评价分数。

2.4 教学效果

在“卡拉OK”学习过程中,学生轮流到讲台前讲解刚刚学到的知识,上台的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讲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出知识点。学生刚开始上讲台讲解的表现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明明心里很明白,就是讲不出来;有的因紧张不知从哪里说起,站在讲台前说不出话;有的语无伦次,逻辑混乱;有的一上讲台就不知怎么站好,手都不知放哪里,更不用说让他讲课了,这还是上课有认真听的同学的表现,没认真听课的学生更是不行,表现更差。

当教师坚持一段时间的“卡拉OK式”教学,会发现它带来有许多好处:(1)是让学生知道,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要做许多准备,培养学生对老师劳动的尊重;(2)是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不敢在众人前大声说话的胆怯心理;(3)是训练学生的讲演口才,以及在大众前的表现能力;(4)是训练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考验学生听课的效果,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5)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加工能力,考验学生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人分享;(6)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对知识的尊敬;(7)是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这样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很好,对实训课也有一定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的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让学生“卡拉OK”,是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再次加工,他在讲解时会不断探索和修正,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与他人分享,提高了听与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书本的内容,其各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讲课的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而听课的学生可能从别人的身上吸取经验和知识,发现别人的错误并避免在自己的身上重现;学生经过反复的磨炼,最后都能吸取经验,克服初始时的困难,并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老师在课堂上控制节凑和气氛,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省去了教师满堂灌的辛苦,师、生乐在其中,在教与学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无定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的教学对象不是一成不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这件事,一定会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梯队卡拉讲台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爱在讲台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最强“伴奏师”——卡拉OK
讲台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