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身份证”体系构建研究

2014-06-28王璐璐富志强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身份证联网监管

王璐璐 富志强 娄 洋

(浙江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0 引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的国计民生大事,关注食品安全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却层出不穷,问题食品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亟待探讨和研究。 物联网新兴技术的兴起,加之其已在民生领域大显身手,让人们看到依靠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希望。[1]

1 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1.1 相关概念

1.1.1 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是指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 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1.1.2 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使物品成为网络的终端,物品与物品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1.1.3 食品“身份证”体系

食品“身份证”体系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或者逆向回溯,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

1.2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2.1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美国主要实施自愿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政府制定了系列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 使得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能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从事食品安全管理。 在进行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时,采用不定期抽查检查制度,来确保溯源信息与产品真实情况相符合,同时,还要接受第三方监测机构等多方不同的监管和检查;民间消费者保护团体也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

欧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食品追溯体系的, 食品追溯制度较为完善。 经过多年,欧盟建成包括《欧盟食品法》、《欧盟食品安全与动植物健康监管条例》等在内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从法律上保障食品安全。单独设立不隶属于任何其他机构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监察整个食品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主体关于提供溯源信息的责任与义务,有专门的机构实行日常监督,每年实地检查以确保产品的信息追溯体制的运行。在各种溯源系统中设置了消费者查询功能,公众可以直接广泛的参与其中。[3]

1.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已经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加强食品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基本完成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4]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 我国只是在控制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并没有将食品供应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近年来均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1.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标准、法规众多,质量管理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条:

1.3.1 标准体系不完善、不统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既有交叉重叠又有脱节,标准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灵活。 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 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强。

1.3.2 监管主体多重,权责不清,效率低下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只是行政主体内部的一个分支,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没有足够的权利以确保监督顺利进行。 各部门之间或职能相互重叠,或相互间缺乏衔接,或法规相互错位,造成权责不清,各自为政。

1.3.3 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

我国有各种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缺乏日常监管与检查,也没有不定期抽查检查,无法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有效。

此外,我国监管信息透明度不高,行业、协会、消费者不能广泛参与其中。 食品的来源与流向未能实行有效追溯,没有统一的全过程监管。

1.4 国外食品安全信息监管的经验借鉴

1.4.1 不断修正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监管这一方面做到不重不漏, 协调衔接,科学合理,各主体权责明确,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执行,从法律上、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1.4.2 设置高标准的、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从国家层面出发,规定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对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

1.4.3 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鉴于国内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分段追溯的情况,要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准确而快速的追溯,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

1.4.4 实行市场资格准入制度

对涉及食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岗前培训,技术人员必须有上岗证。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一批生产不规范、不标准,技术能力、设备设施落后的企业,大力扶持大型龙头企业。

1.4.5 信息交流充分,信息公开、透明化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 搭建可供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监督和使用的查询、交流食品安全信息的平台,同时还要设立消费者投诉热线,增加政府、企业及民众之间的沟通。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方面,已经不能高效地起作用。 我国亟需建立一个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体系与市场经济相协调。我国国务院2010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民生等众多领域应用均有较为成功的实践案例,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特点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探讨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身份证”体系构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身份证体系是对食品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从农场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追踪与溯源、以互联网为依托,将产品质量控制策略传输到公用数据中心,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可以共享信息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建立食品信息监管平台。

2.1 系统数据层结构划分

对系统的结构层次进行划分,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3部分。 各层所完成的功能分别为:

1)感知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 感知层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主要完成各类数据的识别、收集和简单处理由传统的无线传感器(WSN)、RFID 读写器和执行器组成。

2)网络层:承担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传输。 网络层以原有的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为基础,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包括有线无线、宽带窄带等各种通信技术。

3)应用服务层:位于最上面一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 为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2.2 系统总体框架

1)通过实施HACCP 来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关键点进行监视和控制,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食品危害并建立预防机制。

2)在食品产供销等环节通过感知层感知、读取、拍摄、定位获取相关信息,与通信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

3)在食品的存储运输环节,以EAN·UCC 系统为基础,运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食品安全追溯。

4) 在食品生产和供应等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均记录到电子标签中后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传输至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

5)网络层的云计算平台完成海量信息的分类、分析、处理和存储。

6)通过应用服务层面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人员和终端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商、加工商、仓储商、运输商和销售商服务。

3 食品“身份证”体系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性。 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意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采取食品安全监控措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该体系还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利于消费者了解详细的食品信息,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有效地解决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打破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贸易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海外交易受到较小的影响。

4 食品安全“身份证”体系推广应用

本项目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在民生领域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从食品信息的跟踪与追溯的角度探究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在食品各个分支及其他商品的信息监管方面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可以为政府在实现商品信息的跟踪与追溯方面提供相关可参考性的意见,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试点应用,努力实现商品的信息监管,恢复并提高政府公信力。 此外,本项目不仅对于食品信息的监管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对国内外其他商品的信息安全溯源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食品产业链数据,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食品安全“身份证”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仅仅依靠几项措施就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还需要在管理体制、依法治理、监管能力、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努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立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让不安全食品无诞生之地,无生存之基,无藏身之所,从而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给中国食品领域一个安全、美好的明天。

[1]袁清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应用和对策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3(6):71-73.

[2]刘怀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J].软件导刊,2012,11(9):99-100.

[3]房瑞景,陈雨生,周静.国外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体系及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2012(9):6-8.

[4]张健.建立统一的全程追溯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J].决策探索,2012(18):35-36.

猜你喜欢

身份证联网监管
“身联网”等五则
辣椒也有身份证
抢占物联网
趣说古人的“身份证”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身份证里的“X”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