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五大支柱门类

2014-06-28于红艳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门类高新技术文化产业

于红艳

(临沂市兰山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山东 临沂276000)

人类的精神生活,经过各国各民族的智慧创造和薪火相传,不但积累为丰富的文化财富,而且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随着人类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新科技、新思想、新产业的推动,世界文化产业的门类将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根据我们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领会和长期以来对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西方和国内较为流行的文化产业的观点仅仅把文化产业局限于文艺产品的商品化、批量化、部门化,不能反映当代精神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更不符合我们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实要求。当今,文化已出现国际化的大趋势,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都在充分利用文化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发展文化产业毋庸置疑。但在现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不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各异,因而有一个选择符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实际的发展道路问题。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循这一理论,我们要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但这种特色主要应体现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基本模式。按照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广泛性和精神生产发展的过程性,依据形成产业支柱基本要素划分的原则和对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的把握,我们精神生产的基本门类分别进行整合架构、综合辨析和理性探索,把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产业归纳概括为如下几种形式。

1 文化产业系统的基础性产业:教育产业

教育是以培育人、教导人、塑造人为目标的精神生产,它以授业、传道、解惑的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思想、道德素质,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业余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社会上各机构从事的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各类竞技体育。

教育的整个体系原本就是一个产业系统。整个教育体系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教学所需工具和手段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投入;其产出,包括社会劳动者队伍、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教育产业化,就是要凝聚和动员海内外一切办学积极性,科学合理地集中和配置一切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受益,以满足社会和大众不断增长的学习与提高的需求。当然,有投入就有回报。这就需要按教育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以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教育资源投入与人才产出的统一,人、财、物、知(识)投入与多种价值转换形态回报形式(如资本、技术回报,教育股份,知识股份,专利分红等多种形式)的统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生产性的产业化发展,日益显示出比教育作为消费性事业发展,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对未来更深刻的影响。教育通过产业化方式,能够大面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从而使之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就中国来讲,实现教育的产业化,显得意义更加重大。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正因为教育未成为产业并产业化,才使得不少有条件上学的人得不到上学的机会,从根本上限制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的失误。

2 文化产业系统的中介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与当代智力产业不可分割,统称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一门类包括一切自然科学的应用、科技实验、技术开发、技术发明、技术传播等等。这里研究的技术产业内涵,仅限于自然科学的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本质特征,是以现代科学和先进理论为基础并应用于改造自然的技巧、方法、手段并与工具相结合形成的系统,属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中介性形态;是人类改造自然并获得精神成果的精神生产力,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20世纪中叶以来掀起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风暴,形成了当代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其涵盖的“高、精、尖、新”的科学内容的应用,最集中地体现在高新技术的异军突起和迅速地产业化扩散上。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个层面,高新技术的定位和作用。在当代“科技综合体革命”潮流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新的发展特点: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从机电一体化、光电一体化到多媒体技术系统和互联网革命浪潮中体现出来。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集约化,包括标准化、大型化、组合化和高速化。正在朝着节约劳动力、节约成本、节约资源,又能够相对集成产出的方向发展。三是高新技术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它正在提供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技术性能、工艺保证、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方式。

第二个层面,当代迅猛崛起的高新技术领域。它可分成两级。一级是其前导技术:微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另一极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推进其现代化。主要包括自动化技术与制造新技术;能源新技术;交通运输新技术;农业新技术;环保和防灾减灾新技术等。

3 文化产业系统的导向性产业:媒体产业

这一门类包括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和音像制品业等,以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为主要形式,以宣传或传播为主要特征。这一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系统中起中枢作用。它既是基础,又是中介,还是传导和联接的主体,其产业化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其他门类的发展状况。媒体文化产业主要有四大系统,第一系统:报业、图书业、出版业;第二个系统:广播、电影、电视业;第三个系统:音像制品业;第四个系统:互联网业。

4 文化产业系统的感染性产业:艺术产业

对艺术仅以媒介手段为分类原则的话,这一门类包括造型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塑等;音响艺术,如音乐;动作艺术,如舞蹈、杂技、魔术等;语言艺术,如文学、相声、评书等;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等。其主要特征是形象的反映和再现社会生活,其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是被典型化和感情化了的。首先,从产业化方向上看,应当达到精品与普及品的统一。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层次的需要,提高民族整体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水平,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产业导向,规范文化市场,促进高雅文艺和精粹作品的生产;通过集约化生产,普及通俗作品。

其次,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区别艺术作品的正反面效应,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认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是对立的两极,没有读者和观众的产品既不可能有经济效益也不可能有社会效益。

最后,从艺术产业的使命看,应当达到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娱乐的统一。在今天,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最主要表现为艺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艺术与娱乐的关系,最主要是把握好说教和愉悦这对关系。艺术作品不是以说教来取悦于人的,而是因为能取悦于人才具有说教的意义。

5 文化产业系统的怡情性产业:休闲产业

这一门类包括旅游休闲业、娱乐休闲业、参观休闲业和健身休闲业。其主要特征是蕴文化内涵于景物与观光中,体现业余文化和业余体育直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需求,集观赏、娱乐、雅兴、休闲和学习为一体,在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中发思古之幽情,启智慧之灵感,增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自我多方面发展的信心。休闲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在已经形成以旅游业龙头,以体育健身业为基础,以时尚文雅参观业为中心,以娱乐业为动力的加快发展的态势。

必须推进“两大创新”,做好制度创新这篇大文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我们推进体制创新,目的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我国的精神产业,总体上处于后发优势,但从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发未尝不是一种优势。比如我们的科技、教育比较落后,但因为后发,可以少走弯路、多走捷径,直接借鉴当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成果,不必走漫长之路。而且,落后可以激发奋力拼搏、勇于超越的进取精神,这正是促进落后向先进转化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勇于突破阻碍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把办文化事业转变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学习和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精神产业必定能在实现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发挥中坚作用。

必须跟踪当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我们不单要了解文化产业过去的历史和当今的现状,更要明了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决心在未来竞争中先拔头筹。

猜你喜欢

门类高新技术文化产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