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的人脉关系学
2014-06-28
荷兰人独特的各人自己付钱的理念,几百年来为世人津津乐道,没有人会对他们认真到一分钱的性格感到陌生。我和荷兰人交往达四年之久,对这种与中国人完全相悖的人际交往理念有了透彻了解。
我所在荷兰的公司包括我才五个人,其余四位全是碧眼金发、人高马大的荷兰人。令他们有点沮丧的是,由于中方占六成股份,我当然成了公司实际运作的领导。更令他们沮丧的是,他们原来公司的董事长,也就是派他们到这个中荷合资公司来的荷兰公司老板,居然是一个皮肤黝黑、个头比我还矮的荷兰印尼混血儿。
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们对我比较尊重。然而,他们谈起那混血儿老板时,脸上就充满了鄙视,把他说得一钱不值,一种荷兰白种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有一次,那个老板来到我们公司,气势汹汹地和他们争吵起来。我那时初来乍到,还不能完全听懂他们那带着喉音的荷兰语。大概知道他们是为一笔和我们公司有关的业务而争吵:如果用一种简单可靠的办法处理,我们公司可以赢利,但是母公司会有损失;而用一种比较复杂的办法处理,大家都能得利。
那老板走后,他们用最恶毒的英语羞辱了他一番,然后开始工作。我突然发觉一阵暴风雨后,他们居然还是用第二种办法来处理这笔生意。我便故意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了一句“关系是关系,工作是工作,这是两回事”。这以后,我发现他们看到那个老板总是怒目而视,但是业务上却又是公事公办。荷兰人的“关系是关系,工作是工作”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些荷兰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两者分得相当清楚。在办公室里,他们互相之间非常融洽,工作配合也十分默契,有时还称兄道弟。但是有一天,我有个紧急业务要找他们中正好休假的那个,居然没人知道他家里的电话号码。原来他们一下班,就各自驾车扬长而去,相互之间没有一点私人的交往,同事的交往仅是例行公事。私人关系在公司业务中一点也见不到,这可能也是“关系是关系,工作是工作”的另一种写照吧。
但是总体来说,荷兰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相当乐于助人的。有一次,我太太到超市里采购。偌大的一个超市,所有的标价指示牌、广告都是荷兰文,各种包装又和国内不同,我太太要找一包盐足足找了半小时却毫无所获。情急之下,她问了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那人二话没说,笑了笑转身就走,一分钟以后捧来了各种规格的盐,而每包盐大约人民币一元钱,我太太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第二天,我专程到超市去感谢那位年轻人,大失所望的是,他居然不知所措,不记得这件事情了。可见荷兰人“关系是关系,工作是工作”的观念,已经融入了人际交往的所有领域。
当然,荷兰人的这种处理方式,也有令人讨厌的一面。有一天黄昏,我独自在市郊的草地上散步,远近有不少当地人在草地上休闲,夕阳下一派和睦相处的景象。突然,有三个背着肮脏行囊、衣衫破烂的欧洲人将我团团围住,他们向我出示了波黑的护照,又向我展示了他们包裹里发霉的几片面包,声称他们是为了躲战乱而来,要求我赞助他们一百美元,同时要求我帮他们解决住宿问题。我一边对付一边环顾左右,希望那些荷兰人能帮我摆脱困境,但是他们熟视无睹,还是聊他们的天、散他们的步。我只得丢下两百美元落荒而去。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里强烈谴责,说荷兰人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四位荷兰部下朝我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那是警察的工作,这里的人不管别人的闲事。”听罢,我几乎要晕过去。
荷兰人把工作和私人关系几乎决然分开,他们不处紧密的私人朋友,休假时总是和家人一起出去,很少听到有朋友结伴而行。如果没有家人,他们宁可独自一人开车一百里到海边酒吧,和一些从不相识、今后也不会相识的人聊一通天、唱一通歌,甚至和异性过一夜情,今后谁也不来往。私人的交情和关系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单薄,这让我无法理解。当然,他们之间也就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由于工作而引起的强烈的私人恩怨,社会少了许多紧张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少了许多人间的浓浓情谊。
(摘自《华人时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