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轮驱动 全球拓展

2014-06-28俞正棵

国际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双轮驱动

俞正棵

摘要:2013年中国外交的核心是创新。新理念、新风格、新力度、新战略、新战术、新倡议、新布局、新突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双轮驱动;北联、东弈、南睦、西进。全球拓展既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又坚持与世界合作共赢,充分显示了中国气势、大国外交和世界情怀。中国外交已经进入了全面战略外交的新时代。

关键词:中国新外交 外交创新 双轮驱动 全球拓展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5-4812(2014)02-0001-15

中国外交政策重大转型或调整通常发生在重大政治变革之后,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外交政策重大转型和调整的动力渊源。2013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挑战,中国创新为先,战略运筹,把握大局,积极进取,刚柔并济,全球布局,突出重点,均衡推进,力求突破,成绩斐然。既体现道义、利益与力量兼备,又展现领导人魅力与风格:睿智、博学、务实、亲和,奠定了外交新基调,开启了外交新征程。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与世界合作共赢,充分显示了中国气势、大国外交和世界情怀。新时期中国新外交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进入了全面战略外交的新时代。不平凡的2013年将载人中国外交史册。

一、新理念、新战略、新外交

2013年是中国新外交的开局和布局之年。中国加强了顶层设计、战略运筹和底线思维,创新和调整的幅度、力度及意义前所未有,高扬中国外交政策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巩固了中国的外交定力。在开局与布局中,中国外交坚持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格局,强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维稳相平衡。2013年的中国新外交呈现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新气象、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多形式、谋长远的特点。

外交新思想层出不穷。中国梦对接世界梦,建设命运共同体,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立新型义利观,义利并举义重于利。对非洲真、实、亲、诚;对周边亲、诚、惠、容,这是对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科学总结和提升。中国快速向世界性角色转型。

外交新倡议接踵而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不一而足。中国在世界众多地缘政治走廊下重注,超越互补关系,着力拓宽和深化,充分显示务实与战略型外交。

外交新开局不断拓展。中国国家领导人全球视野,密集出访,主动出击,范围宽广,遍及亚非美欧四大洲22国。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一路西进,访俄“撬动”大国关系和稳定周边环境;对极具代表性的非洲三国之访意在稳固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根基,宣布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中非关系攀登新高度,强化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金砖峰会着力快速上升的新兴大国伙伴合作、行动计划和多边机制建设。二访拉美和美国,兼顾非洲与拉美两大深具潜力的发展中地区。通过建立中拉合作论坛,强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多个大项目;与奥巴马总统则商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访中亚四国,出席G20会议和上合峰会,深化全球、地区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与李克强总理先后到访周边核心区域——东南亚。李克强总理首访亚欧,第一站印巴意在南亚平衡,并在战略围堵中打开一个缺口。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第二次会晤,发表了《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在中东欧次区域关系上取得突破,打造中欧整体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不忘老欧洲最有力伙伴德国。在波茨坦会议旧址发表讲话,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二战成果不容破坏,战后秩序不容颠覆。继4月与冰岛签署中欧间第一个自贸协定之后,又访问瑞士达成中国与这一欧洲大陆国家和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自贸协定,这将在欧洲起到“鲶鱼效应”。一次访问做到亚欧并重,远近并举。

中国领导人通过自身行动向世界传递了正能量。2013年,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共达成800多项合作协议,正式伙伴国增至54国,涵盖“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不同序列。“伙伴关系”已经成为重要外交工具,在处理双边关系上提供了相当的灵活性,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突飞猛进。领导人短时间内高强度出访落实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一外交指导方针,体现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思路。

外交新战略迅速展现,中国以战略远见开创了自己的战略大棋局,在全球范围内下了一盘具有战略气势的大棋,频频落子,棋先一着,谋势善弈,布局精当,主线清晰。先跳到外线形成大势,多处“金角银边”,东西两翼展开,迂回应对美国战略压力;再包抄内线,既要“外势”,更要“实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双轮驱动;北联、东弈、南睦、西进,开拓全球战略空间,争取战略主动,增强战略定力;明确战略底线,盘活战略资产,化解战略威胁,形成战略布局,夯实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基础。

2013年,中国外交战略在战略思维、战略规划和战略落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局成功,布局合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它充分显示中国新领导人的战略定力、战略进取、战略耐心和战略底线,为外交大棋局中盘取胜创造良好条件,也为在未来国际秩序改革和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奠定基础。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走向世界》一书中说,过去30年,分析家们一直在观察世界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现在情形颠倒过来了,需要观察中国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013年6月27日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演讲,把它归纳为七个方面:积极建构新型大国关系,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继续把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创繁荣;更积极参与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的处理,为维护世界稳定与安宁承担应尽的责任;继续做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者,同时更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与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中国公民的海外合法利益。中国形成了“七位一体”的大外交。

王毅外长2013年12月6日在“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上作了“开启中国外交新征程”的演讲,并盘点了2013年外交工作六大突出成果。主要内容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阶段;中美进入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开创出新局面;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的负责任大国作用得到新体现;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努力取得新成果。总之,2013年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新进展,中国正在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

2013年是中国新领导集体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在中国外交中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世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展示的宏伟蓝图高度关注,给中国最具优势的经济外交提供了极佳机遇。中国已成为推动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之一,是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进出口市场、最被青睐的投资目的地。2013年,中国与世界各国达成近800项协议。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千亿美元,出境人数超过4亿。业已启动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给世界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惠泽世界。中国决策层应时势之利,在经济外交棋局上布排新阵形,多路推进,向多个地理方向发力,两翼齐飞,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从“光伏外交”到“高铁外交”,经济外交内涵更加充实;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等多项战略倡议,顺应了世界大势和相关国家的发展意愿,为今后中外经贸合作预留了广阔的战略空间。其中,这“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设计在中国经济外交总体设计中尤为引人注目;主动开展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开放态度,对此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已将经济外交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它远不限于作为冲破战略围堵的最强大武器,而是服务于总体外交,旨在走出一条和平发展大国之路。中国经济外交呈现出鲜明特色:一是高层推动,充分体现新领导集体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战略视野和关键作用;二是互利共赢,充分体现中国与世界共享和平、发展、繁荣的双向愿景;三是市场逻辑,充分体现中国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过去500年间曾15次出现新老大国对峙的局面,其中11次走向战争。中国迅速崛起能否跨过“修昔底德陷阱”,是世界也是中国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中国率先做出了历史性回应。中国不相信也不认同这个悲观的历史宿命,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和实际行动努力打破这一所谓“铁律”,引领大国关系发展新方向,首创新型大国关系,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作出持续努力。中国意识到,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和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关系,尤其是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同时,大国的价值和利益重组,显著弱化了对抗意愿和风险,展现了良好的愿景。大国在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南极救援、反海盗等问题上的密切合作是很好的例证。而且,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视不同对象有重点、多视角、分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递进,使之具有灵活多样的形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提出及其取得的成绩,是中国新外交的突出亮点。

美国自然是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点和难点,要高度关注中美关系的突破,但不应受限于美国。中国是牵动大国关系的主要力量之一,可以新老大国并举,也可以编织新兴大国新型关系网,先在美国之外寻找大国关系的真正突破。中俄关系、中德关系已经包含甚至超越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要素,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指向性作用,还能反逼美国理性面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大国关系布局,展现新型大国关系外交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可以在中国梦、中俄美欧战略关系、周边战略、全球治理等不同视角下进行,展现不同的路径和愿景,最终汇成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迅速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付诸行动。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他在48小时出席近20场活动,作为首位外国元首应邀到访国防部并参观指挥中心,共签署35份重要协议。以能源和军事合作为突破口,油气电煤、上中下游全面突破,凸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提升务实合作层面,将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在叙利亚、伊朗、朝鲜等热点问题上密切合作。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为新型大国关系树立了典范。其鲜明特点是以不结盟为最高度,以不对抗为最低度,以不针对第三方为宽度,核心是相互尊重各方自行选择的道路和合作共赢,普京称之为“具有战略性和友好特点”。2013年是中俄关系得到实质性提升的一年。

中美关系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心环节。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进行战略沟通,同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大积极成果。这次历史性会晤改变了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确立了积极的基调,指明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中美两次元首会晤、拜登副总统访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第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都充实了两国关系的内涵。其中,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旨在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成果,达成91项具体成果,涵盖加强双边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地方合作,能源合作,环保合作,科技与农业合作,卫生合作,双边能源、环境、科技对话等八大领域,新增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新问题对话合作。双方致力于发展两军关系,努力将其提升到新的水平,积极探讨制定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机制。建立元首特别代表热线是一大积极成果。双方决定加强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一起应对共同挑战,又是一大积极成果,双方在朝鲜、叙利亚、伊朗问题上的合作体现了这一成果。双方还就强化经济政策、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提升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支持金融稳定和改革达成共识,同意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基础上进行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中美两国在经济合作上的基调逐步靠拢也是一大积极成果。中美双方对于彼此间的分歧与冲突,总体上保持了克制态度。美国忧于两国力量对比和发展态势的迅速变化,苦于找不到有效应对中国的办法。

猜你喜欢

双轮驱动
服务型制造:“双轮驱动”战略的立足点
“双轮驱动”,华为准备好了吗?
“双轮驱动”下的上海来华留学管理
凤凰网 “双轮驱动”造就不同凡响
提振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
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坚持倒逼降成本和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走出脱困前行的新路径
安居“双轮驱动”拓宽扶贫路
论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的产城一体化问题
“双轮驱动”贵州快马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