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之水

2014-06-27王荣王抒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4期
关键词:因水母亲河镇江

王荣 王抒滟

镇江,因水而美,镇江因水变得秀丽、清新、灵动而时尚。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滔滔不息的长江与绵绵不绝的运河在这里交汇,孕育着镇江三千多年的悠久文明。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的交汇枢纽,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闻名遐迩的十字黄金水道上。于是,镇江拥有了一个浪漫而好听的名字——在长江运河上约会的地方。

镇江的水,是有名的。长江、运河被誉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镇江无疑是幸运的,两条母亲河将镇江滋润成江南鱼米之乡、商埠重镇、水陆交通便捷的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六朝时期的“永嘉南渡”,宋元时期的运粮码头,乾隆皇帝渡江登岸的故地。古渡口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南宋朝的石刻禹迹图,江面上“千帆掠过,百舸争流”的景象,舌尖上“长江三鲜”的味道……留下的是厚重的历史,承载的是沧桑的岁月。潮起潮落,在水一方,与水共生,水让镇江处于南北交通的“咽喉”,镇江因此而具有了南方的清秀、精致、婉约,北方的豪迈、粗犷、刚毅。

镇江的水,是不孤单的,往往与山相伴。金山、焦山、北固山,或是依偎,或是环抱,真山秀水,山水相连,湖光山色,江天一览。诗人注定是要赞美的,王安石在扬子江畔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抒怀,汪懋麟在焦山的“携我望海门,绿水生波澜”的吟唱,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而发出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感慨……究竟是镇江的山触动了诗人最柔软的地方,还是镇江的水,浇灌出诗人的灵感和无限的创作热情?

镇江的水,是立体而多元的。有大江的奔腾,运河的滔滔,也有“流水潺潺”的细腻与安静。全市有河流60余条,人工水库、塘坝总库容量5亿多立方米。泉多,也是镇江的一个特点,数紫金泉、虎跑泉、中泠泉有名。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盈杯不溢出,赢得了文天祥“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的赞叹,赚足了陆游“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兴致。而每年春夏之交绵绵不绝的梅雨,像打湿了诗人的心田,打翻了画家的笔墨,一幅幅自然生成的“烟雨江南”“诗画江南”,与被雨水打乱心情的市民的嗔怨,一同写进了镇江的生活。

镇江的水,是有故事的。白娘子“水漫金山”,演绎了“人蛇情未了”的传奇。在镇江江面上发生的宋军水师大战金兵水师的水上战斗——“梁红玉击鼓助阵战金兵”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镇江因水而生动,也成就了水利方面的人才。《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谙算术,善测量,能治水”,参与治理黄河水患。许心武(1894-1987)曾经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央水利大学教授、华东水利部技术委员,是中国水利专家、教育家。冷御秋(1882-1959)是新中国第一任华东水利部部长。还有,与水相关联的就是桥,镇江籍科学家茅以升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镇江是水做的,镇江因水而美。生活在浪漫而美丽的城市,内心充满着安逸和憧憬,像水一样静静地流淌,平静但不缺少奔放,蜿蜒但不放弃前进,自然也会“水到渠成”地写下自己心中那份感动与真实。■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水母亲河镇江
保护母亲河(4)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生活哲理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我爱你母亲河
水的缘故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