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战线走出的“全国劳模”
2014-06-27占任生何超周菁
占任生 何超 周菁
人物简介
徐林生,男,195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退伍后来到九牛滩水轮泵站工作,先后任支部委员、北岸车间主任。1997年被评为贵溪市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江西省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眼前这位不修边幅,穿着横纹汗衫,汗衫的一角从腰带间不经意滑落出来,下身一条灰色褶皱带泥长裤,脚上踏着一双土黄色拖鞋的中年男子突兀地出现在贵溪市水利局四楼会议室门口。他推开门的一刹那,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门口的这位仿佛“许三多”现身,两眼折射出稍显呆愣的眼神,看似笨拙的身体语言,以及稍显迟钝的反应神态,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喜感,大家不约而同被他憨厚而淳朴的硬汉形象弄得开怀大笑。
“过来,坐这里。”时任贵溪市水利局党委副书记桂国有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笑着说:“他比较木讷,你们也看得出来,虽然不会说话,但很会做事。”一旁的他双手叠放在桌上,拘谨地微笑着,双眼望向说话的人,一言不发。
桂国有口中这位“木讷”的男子就是我们的采访主角,徐林生。
从战场下来的检修员
在55岁的徐林生脑海中,那年的初春特别寒冷,满山的山茶花开得尤其艳丽,战友们在墓前举杯豪饮的场景让他至今难忘。那是1979年,他随着部队来到广西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21岁的徐林生是广州军区五十五军的一名年轻士兵。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炮打响后,他便是战场上的一名炮兵,这段上战场的经历也为日后徐林生不怕苦的敬业精神埋下伏笔。
“上到战场后,听见炮声,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是豁出去了。”回忆起年轻时上战场的经历,不说话的徐林生也会激动地说上两句,眼睛也顿时闪烁光芒。但1979年3月3日那天,在战场上奋战的徐林生被敌人的炮弹碎片击中,全身上下负伤30多处,由于炮弹震射力太大,多数伤口都很深,从徐林生撩起的裤脚下,可以看见好几个疙瘩。因为作战勇敢,徐林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由于伤情严重,徐林生1981年就从部队退伍了,但也恰好是这一年,改变了徐林生的人生轨迹。
“解放军叔叔来了。”谈起第一次见到徐林生时,从小在九牛滩水轮泵站长大的周建明笑着这样说道。那是1981年,徐林生退伍归来,被分配到九牛滩水轮泵站做一名车间检修工,负责修理水泵站的各项设备。徐林生虽然平时在站里不爱说话,但是做事卖力人人都知晓,是站里的一个“异数”。“我小时候就从我妈那听说过他,那时我妈在站里工作,总是夸赞他,说他特别能吃苦。”办公室主任江晓艳回忆起童年的这段往事。
建于1966年的九牛滩水轮泵站,经过40多年的运行,建筑物及机电设备破损老化严重,故障越来越多,需要及时检修,否则就会影响农田灌溉。检修设备时要下到厂房的机坑里,这里位于水深6米处,每到冬天,机坑里的水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但每当这个时候,徐林生二话不说就下到水里去检修。“天气太冷的时候,他下水前就会喝点白酒,热下身。”吴强副站长年轻的时候也同徐林生一起下过机坑,他回忆说。提到酒,这可是徐林生的最爱,不得不提的还有烟,不爱说话的他都是通过烟和酒来排忧解闷。吃饭的时候徐林生都会喝上一两杯,以前是去街上打酒喝,后来就流行喝“烧酒”,他也不喝好酒,主要就是解解馋。记得2005年获得全国劳模的荣誉后,徐林生在吃饭的时候多喝了几杯,“平时开心就会多喝点”。徐林生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除了笑着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在笑,其他情绪很难揣测。
车间检修工作是一份没日没夜的工作,还是一份只有硬汉才能干得了的工作。在2006年改建以前,许多重量级设备都需要手动开启,厂房有22台泵,每台泵重达1吨,检修时需要通过手拉葫芦将1吨重泵拉起,这项活对于徐林生来说,可谓轻而易举,更别提四五百斤重的轮轴。长期下来,徐林生已是一个大力士,卷起袖子可以发现他手臂比常人粗一倍左右。可对于在厂房工作的女同志来说,要开启厂房每件敦厚设备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活儿,比如跳闸后关调速器,干起来就会特别吃力。“徐林生每次看见我转调速器的时候,都会上前来帮忙。”以前在厂房值班的江晓艳对于徐林生的热心一直心存感激。
凭着这股干劲,徐林生很快便成为北岸车间检修主任,主要职责是安排和进行检修工作,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站里领导和同事的赞赏。但在徐林生自己眼中,他从没有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优秀,也从没有想过自己为何总被表扬,在他的血液里,这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你看见的,还是那个不爱说话,不爱和同事交流,一直低着头默默做事的徐林生。“我在乡下长大,当过兵,上过战场,自然就能吃苦,这些真没什么。”徐林生对每个问起他不怕苦原因的人都这样回答。
在2005年,徐林生获得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份“厚礼”:通过层层筛选,以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身份到北京,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了“全国劳模”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
车间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中暑了我就去旁边的医务室拿些风油精之类的,涂一下也就没事了,对于我们来说都习惯了,照样可以继续干活。”徐林生很淡然地说道。他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很自信。“我的身体比别人好。”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因为这句话,站里的脏活儿、难活儿都由他承包。
对于长期待在舒适办公室,吹着空调,坐着靠椅,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人来说,厂房和机坑的工作环境甚是艰苦。一进厂房,第一层是各类设备,主要是监测设备,设备旁就是值班室,负责监测各种数据;再往下走,还有一层,这里机器轰鸣,完全盖住了人说话的声音。水泥地上有好多处镂空的正方形铁丝网,从铁丝网往下看就是水,要走到机坑处,得经过好几个这样的铁丝网,初次走且不习水的人难免胆战心惊。机坑就在水泥地上的一个镂空大圆洞下,往下望,一个闸门挡住部分水流后有一处可以让人在里面操作设备的空间,待到雨水丰厚时期,水库水流湍急,进入闸门后到达机坑的水也非常急,使艰苦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徐林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从毛头小子变为同事口中亲切的“老徐”。endprint
徐林生初来时,对车间的技术工作可谓一窍不通,再加上不识字,如果要在技术上取得进步,除了下到机坑去实践外,别无他法。因此,他乐意争取更多的检修机会,无论机坑里温度高达50摄氏度还是低至零下。为此徐林生感冒和中暑的频率也比别人高得多。
因为徐林生的检修经验多,他总能在检修时发现厂房设备存在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使检修工作可以省力、轻松些。比如厂房内这些20世纪60年代的设备,大多数是用身体的蛮力启动,十分吃力,他总想着能为大家减轻些工作上的担子,便提出把手拉葫芦改为电动葫芦。为此,他三番五次跑去局里,要求请外援设计,好帮站里的同事们解决这个很吃力的活儿。在技术革新方面,徐林生也出了不少力。2001年,水泵检修需要塑胶推力盘,但站里仓库缺货,派人员去南昌原生产厂家采购,得知厂家已停止生产该塑胶材料,倘若没有这种材料水泵就要停转。尤其是灌溉的水泵,一旦停转,25000亩的农田灌溉用水就无法解决。就在大家愁眉苦脸时,徐林生经过各种实验,提出用较硬的木制品代替塑胶材质,没想到这个“土办法”还真管用,解了燃眉之急。
徐林生尽管50多岁还在车间继续检修机器,但他的利索劲不逊当年。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拿起扳手和榔头,就下到机坑里开始检修,修轮轴、换轴的活儿是轻车熟路,几百斤的轮轴照样从6米深的机坑里拉到厂房。领导看见他干活儿如此不惜力气,又是钦佩,又是怜爱。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后,徐林生在检修的岗位上继续干了6个年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2011年,组织上将他从车间调离,负责九牛滩附近6个村的农田灌溉工作,面积约25000亩。
尽管离开了车间,但干了30多年的技术活却一点也没忘,站里的年轻人遇到困难来找徐林生,他总是耐心解答,觉着这样可以离车间近一点。他没事也爱去厂房转转,帮小姑娘调下转速器,干些小事,到机坑口处,就探下头去望望,帮得上忙就搭把手。因为在徐林生心中,厂房和机坑才是他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
老徐心中最大的心愿
徐林生现在的家位于九牛滩水轮泵站职工宿舍内,一座20世纪60年代建的红砖房,一楼正中间的两间房就是徐林生的家,他和妻子徐长凤一间,大儿子一家三口住一间。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单间内,一张靠墙而放的床就占了1/3的空间,一张老木桌上摆放着一台90年代的电视机,还有几张板凳,地上放置的各种杂物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更别谈招待客人什么的。这就是徐林生一家五口现在住的家。
徐林生的妻子徐长凤是整个水轮泵站里人人称道的贤妻。“他的妻子很贤惠,对于他工作忙、照顾家少,从来不埋怨。”副站长吴强介绍。徐长凤高中毕业后,因为高考差两分,就留在家里务农,也没有正式工作,平常徐林生在外工作,她就负责家里的一切,照顾孩子,打理家里的杂务。
徐林生还记得,以前还住在墩山徐家时,每到双抢时节,妻子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徐林生家有6亩田,经常是别人家的稻子都割完,开始插秧了,自家的稻子还有一大半没割。徐长凤就让人捎信给徐林生,让他忙完赶紧回家割稻子。“这个事我们站里人都知道,他家的稻子到最后好多都发芽了。”站里60岁的老员工杨荣辉笑着说道,在一旁坐着的徐林生听到这些事也低下头笑。1998年的洪水期间,家里被水淹没,他也愣是没回家,留在机坑里检修,让徐长凤一个人处理被洪水淹没的家。
徐林生每天早上4点起床,去菜地里施完肥,割点菜,吃完早饭就骑着自行车,从十里外的家骑到九牛滩水轮泵站,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时家里还养了两头猪,加上6亩地,几分菜地,还有两个儿子,都是徐长凤一个人在照顾。“那时家里条件也不好,我也没有工作,家里就他一个人在外挣钱,我也没什么埋怨的,反倒是心疼他工作太辛苦。”徐长凤缓慢地说。
如今,两个儿子是他心里最大的牵挂。
每到下班时,你就可以看见徐林生拿着板凳坐在家门口,一只脚架在板凳上,点起一根烟,一边抽着一边望着远方,在思索着什么。
徐林生大儿子在街上做木工,帮别人装修,一天下来挣个一百来块,大儿媳也没有工作,一家三口都靠他一个人的手艺赚钱。小儿子高中毕业后去部队里当了几年兵,归来后就在水利局开车,但没有正式的编制。这两个儿子可愁坏了徐林生。看着两个儿子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当父亲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甚至责怪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给予儿子想要的。
给儿子买套房是徐林生现在最大的心愿。现在他挣的比以前多了,但家里6口人还是省吃俭用。徐林生的屋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风扇,没有其他电器,更别提奢侈的空调和冰箱了。地上的瓶瓶罐罐都是徐长凤平时在外面捡回来的,桌上是自己腌制的咸菜,因为这样平时可以少买点菜,多少能省点。大儿子的房间更是简单,两张老旧的单人床拼凑在一起靠墙摆放,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就是这个房间的所有摆设。
今年徐林生55岁,还有5年就要退休,他想平时多省点,早点为儿子买套房,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妻子徐长凤最大的愿望。
大家眼中的“老徐”
吴强(1970年出生,九牛滩水轮泵站副站长):我年轻时和他一起在车间工作,看见他做得比别人多,做的活儿比别人脏,我就很崇拜他。
周建明(1972年出生,九牛滩水轮泵站员工):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天水泵坏了,当时蓄满了水,他下到机坑齐胸的冰水里检修,对我影响很大,这种人每个单位都需要。
杨荣辉(1953年出生,九牛滩水轮泵站车间检修工):我比他年龄还大,在车间干的时间也比他长,尽管这样,但老徐是我心中的偶像。
项闵辉(1974年出生,现任九牛滩水轮泵站车间主任):在他的带动下干事,会更积极,因为他年纪大都能做那么多,我就更不能服输。
在徐林生2005年拿到全国劳模的荣誉后,站里的每个人都为他这份荣誉打心底高兴。但对徐林生来说,这却是一份重而有力的头衔:“现在有压力了,工作上要继续干好,要不然对不起这份荣誉。”在徐林生心里,现在话也不能乱说,本身就不善交际的他更是沉默了,他害怕因为自己没文化,说出的话造成不良影响。淳朴的他,一直记得贵溪市水利局原副书记桂国有对他说的“坚持,贵在坚持”,如果非要让他对自己的成绩说个一清二楚,他还真说不来,被问起时,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个动作:低下头,张开嘴一笑,一言不发。
站里的同事见到老徐,眼神里充满敬佩,尽管他私底下很少和同事们交流,但大家见到他都会很热情地走上前来和他说几句,顺便递上一支他爱抽的烟。
记者手记
徐林生在外时会显得非常拘束,记得第一次见面,在会议室,同事帮他递茶水,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接过递来的茶水,并低头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了声“谢谢”。随后,在吃午饭时,大家坐在一起三言两语地聊着,徐林生坐在一旁不吭声,听着大家说,跟着大家笑,桂国有副书记对他说“一定要坚持”,他连忙点头回复“好”。笔者认为,“坚持”二字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采访期间,徐林生一直都穿着他那双土黄色塑料拖鞋,脚后跟龟裂非常明显,有人问他怎么不穿双好鞋,他说有双可以走路的鞋就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