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丰子恺绘画的构图意趣
2014-06-27阮梦玲
阮梦玲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试析丰子恺绘画的构图意趣
阮梦玲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尤其是子恺的绘画作品,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深远。丰子恺是大众艺术的倡导者,他的绘画作品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本文试图从丰子恺绘画作品中的题款、透视两个富含中西方构图方式的角度,来揭示丰子恺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
丰子恺;大众艺术;曲高和众;题款;透视
一、丰子恺的艺术主张以及其对大众绘画的见解
丰子恺作为近代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认为艺术就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为大众所欣赏。在他看来艺术不应当是纯粹的“阳春白雪”。丰子恺认为“曲高”与“和众”是可以并存的。它们二者并不相互矛盾,而应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托尔斯泰说“凡最伟大的音乐,最有价值的杰作,必广被民众所理解,广受民众的评判。”①对于托尔斯泰的艺术观,丰子恺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并反复引用。这实际上就是丰子恺的“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的成熟的体现。丰子恺认为只有高尚的、文雅的艺术,才能够真正地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然而高尚的、文雅的艺术却不一定要是生涩难懂的,它也可以是浅易优美的。而这种“浅易而优美的艺术”,正是丰子恺所追求的。
丰子恺认为“大众绘画的重要条件,第一是“明显”,第二是“易解”。②比较东西洋绘画,在他看来西洋画易解,趣味却很平易,东洋画“欠易解”,却胜在趣味高远。因此,他说到:“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遍。”③然而。丰子恺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他认为“把这两洋的绘画的特长采集起来,合成一种新时代的世界艺术,在理论上与实际上都是可能的事”。④作为大众艺术“曲高和众”的倡导者,学贯中西的丰子恺,同时又作为一名热爱绘画的学者,丰子恺创造出了满足大众欣赏的“明显而易解”的绘画风格。
二、曲高和众在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构图中的体现
朱自清说丰子恺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⑤叶圣陶曾这样赞赏过丰子恺的漫画:“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⑥丰子恺是一个富于创新并勇于实践的艺术家。子恺漫画之所以能雅俗共赏,获得成功,其实也就是他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反应。这从丰子恺作品的构图中,我们可见一斑。
(一)丰子恺的题款在丰富画面意境的基础上,增加了其绘画作品的趣味性,而“浅易”的画题也使其具有“和众”的功效
题款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是中国画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子恺能诗、能书能治金石。他很注重题款,在他的作品中,题款与画面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丰子恺说:我从小喜欢读诗词,只是读而不做。我觉得古人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或其一句。⑦由于是根据古典诗词的意境描绘的,画的却是现代的人,因此,丰子恺把这类作品称为“故词新画”。这类作品就如丰子恺所说:“画与诗相互依赖。即画因题句而忽然增强,题句亦因画而更加活现,二者不可分离。”⑧诚然,若是我们将画或诗句分开来欣赏,我们会发觉他们都变得比较平庸。例如《为他人做嫁衣》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坐在茅屋前的石头上缝制衣服,单单从画面上看,这是很常见的生活景象,若单单看画题,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而作者却是通过画题“为他人做嫁衣”,使得诗与画相互呼应,作品的主题赫然鲜明起来。
丰子恺还有一类题款是画题。他说:“然而漫画的表现力究竟不及诗。它的造型的表现不够用时,常常要借用诗的力量,侵占文字的范围。”“多数的漫画,是靠着画题的说明的助力而发挥其漫画的效用的。”⑨丰子恺甚至还这么说道:“没有画题,造型的美的确明快可喜。但画题用得巧妙,看了也胜如读一篇小品文。梦二先生正是题画的圣手。”⑩不可否认,丰子恺的漫画受竹久梦二的影响很大,在丰子恺的的漫画作品很多也正是由于画题而使得作品的意味更加深远。如《某父子》在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情傲慢的,西方打扮的年轻人,在他身后是一个拿着包袱,表情拘谨的中国老头,单从画面上看,我们无法判断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正是由于画题,让我们明白了他们的关系却而又在不经意间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对父子现在有如此大的差异?
丰子恺说“一切艺术之中,文学是与社会最近亲的一种。他的表现工具是人人日常通用的‘言语’。这便是使它成为一种最亲近的艺术的原因。”11○“故为大众艺术计,在艺术中羼入文学的加味,亦是利于普遍的一种方法。”12○然而,传统的中国画题款常因其“言语”深奥,以至于多数人对其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丰子恺这种浅易化的构图言语,却更符合大众的生活习惯,引起大众的“共鸣”,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可。这也正是丰子恺赋予其作品题款的另一功能“和众”。
(二)丰子恺利用透视法,展现现代的人与事物,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效地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人们在评价丰子恺的作品时,时常会说他的绘画“画趣是东方的,构图是西方的”。实际上,这里所指的构图是西方的,更多指的是西方的透视法。丰子恺很是赞赏中国画,但是作为大众艺术的倡导者,他对中国画的透视法还是感到可惜。他说“中国画的描写,有许多地方太不肖似事物了。例如远近法,在中国画中全不研究。因此物体的形状常常错误。山水,人物,因为都是曲线,远近法的错误还可以隐藏,看不出来。但中国画描写到器物及家屋,就几乎没有一幅不犯远近法的错误。”13○在丰子恺认为西方的画法“惟其可贵的,是逼真而易于理解。
如论何人,看了都有切身之感,因为画中所写的就是眼前的现实的世间。”⑭
丰子恺在求学阶段时,受到老师李叔同的启蒙,开始学习素描。素描作为西方绘画,极为注重透视。透视法的应用使得画面从平面走向立体,画面的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我们通俗地把这种透视现象它归纳为四个字“近大远小”。而这近大远小的空间表现的方式比起中国画的“三远法”,让画面中的物象更加的真实与客观。以《背诵》为例,画面中的主人公正在进行背诵,正是由于利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面中的主人公、主人公前面的同学以及远处的老师,是逐渐由大变小的,作为观者,我们可以感觉到自己就坐在主人公的左后方,目睹了“真相”,真正让观者从画外走进画里。此外,在丰子恺的绘画作品中,他还很经常利用门、窗等,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以《舍监的头》为例,整个画面仅仅由一扇门,一个脑袋,一个瓶子组成。丰子恺仅仅是通过对门进行有意识的透视的处理,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舍监即将从门外走进来,门将我们,观者画外的空间与舍监身体所处的空间巧妙地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画面的空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拉近了观者与画面中人物的距离。丰子恺,在继承中国传统构图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了西方的透视法来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透视法“三远法”。而正是因为西方的透视法,使得丰子恺的绘画作品,真正做到了“易解”,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乃至现在仍被大众所喜爱,大众可以从这种写实的构图中,感受到画面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震撼。
注释:
①邱少华.丰子恺美学思想论稿[S].厦门大学,2009,90.
②丰子恺.艺术趣味[M].湖南文艺出版,2002,105.
③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245.
④丰子恺.艺术趣味[M].湖南文艺出版,2002,106.
⑤小婵.丰子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64.
⑥小婵.丰子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69.
⑦丰子恺.艺术与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10.
⑧梁平.漫文漫画——丰子恺随笔漫画创作关系论 [S].扬州大学,2010,15.
⑨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174.
⑩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177.
⑪丰子恺.艺术趣味[M].湖南文艺出版,2002,105.
⑫张昕.论丰子恺“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J].艺术百家,2009,5: 197.
⑬丰子恺.艺术趣味[M].湖南文艺出版,2002,105.
⑭丰子恺.艺术趣味[M].湖南文艺出版,2002,106.
[1]陈星.丰子恺漫画研究[M].杭州:西冷印社,2004.46-49.
[2]小婵.丰子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63-170.
[3]丰子恺.艺术与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09-213.
[4]韩玮.中国画构图特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27-30.
[5]徐绍田.中国画的“诗书画印”魅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8-29.
[6]徐亚非.中国画的题款艺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J].东华大学学报,2001,1(4):15-17.
[7]徐型.丰子恺:大众文艺的热心倡导者 [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104-106.
[8]徐型.论丰子恺绘画与中国画的关系[J].美术观察.2007,4:104-106.
[9]吴莎莎.丰子恺文人漫画诗趣研究[S].西南大学,2008,52-56.
J205
A
1005-5312(2014)11-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