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技艺糖画
2014-06-27包盈
包盈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浅析民间技艺糖画
包盈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糖画,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喜爱。糖画广泛流传在全国各地,在民间被广泛传承了几百年,这项民间民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和工艺手段展示了民间工艺的精妙,但这项艺术也面临着衰退的尴尬局面。本文探讨了糖画的历史、题材、制作工艺和造型特点等等,表现了糖画艺术的非凡魅力,同时也希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让这项艺术被保护、弘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上糖画艺术。
糖画;民间艺术;制作工艺;传承
糖画,就是用糖来做画,也叫“倒糖饼儿”、“糖灯影”等,它是糖也是画,可观可食。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因此得名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开始流行,制作技艺更加精妙,题材更为宽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的糖画表现形式。到了现代,糖画更是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糖画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广泛流行于各地,糖画也受到了其他民间艺术品,如皮影、剪纸、民间雕塑等的影响,尤其是糖画动物造型受到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影响,糖画的造型方式和工艺手段日益丰富。
糖画的题材也是各式各样。过去,糖画题材有戏曲人物、龙凤、鸟兽、麒麟、文字、十二生肖、吉祥花果等内容,这种糖画基本上是平面的,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如龙、凤等,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普遍和生动。伴随工艺的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动漫市场的打开,糖画不断尝试以各种技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来丰富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糖画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舍不得吃掉这样的艺术品。立体糖画一般根据造型、动态的需要,将各个要塑造的部件组合在一起,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形象的,看起来丰富多彩了,技术好的艺人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糖画制作工艺也是一门学问。在进行绘制糖画之前要先熬糖,将熬好、冷却的糖块熔化。熬糖目的是为了把糖液溶解,摊成糖片,以便在绘制糖画中使用。熬糖需准备一块光滑的石板,在上面刷一层薄油,防止糖粘在石板上。同时,把一个锅放在火上,以水和糖2:1的比例进行制糖,白糖放入以后要轻轻的搅拌,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渐升高,为了糖能更好的溶解在水中。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锅里的大气泡变成小气泡,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这时候要趁热把糖浆倒在石板上。糖浆倒在石板之后会冷却、凝固。等糖浆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熬糖也是一门技巧活,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不容易熔化,糖块透明度较高,不易粘手,不滴油,好的糖块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好材料,制成的糖画才晶莹剔透,酥香而不粘牙。
糖画的关键不仅仅是熬糖,画画时的勺功同样重要。一般要掌握四大要点:第一,要画的形象逼真,也就是所说的形神兼备,要把所画物的“精神气”刻画出来,既形似又神似,既有外形,又有神韵,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比如做龙,不仅要把龙的样子做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把龙的形态神韵表现出来。只有这样,糖画作品才是成功的,才称的上是件艺术品。第二,线条要流畅匀称。制糖艺人需以腕力带动勺子,使得倾注而下的糖液凝固成粗细的线条构画轮廓。线条如果不够流畅,粗细把握不准,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够形象,与实物相差甚远,实物就不够逼真。第三:速度要快,一气呵成。由于糖浆很容易凝固,所以速度一定要快,同时画的糖画也不能改笔,需要有一定熟练的绘画功底,将所画的物件各部分快速制成片状,再粘连成形。因此,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需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第四,要不断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所做的东西与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元素结合起来,多做一些大家喜欢的糖画造型,同时要让所画东西更加生动形象,使得做出来的糖画不仅可吃,更有观赏价值。
说到糖画始于唐代,虽是艺人们的民间传说,但多少还是有点影儿。这是因为‘沙糖’的生产工艺在唐代出现在四川遂州。糖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千百年来,史书上关于糖画的记载并不多见。四川糖画的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有体型较大构图复杂的作品,诸如龙凤、孔雀、花篮、金鱼等,也有偏小工艺简单的作品,如单个的虫、鸟、水果等。这种技艺要求艺人手腕灵活,动作利索,倾倒过程中直接形成一个个状如钮扣的小圆饼,中间绝不拖泥带水,最能体现糖画艺人的基本功。同时,糖画与川剧的结合,体现了糖画艺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的特点,由他们当地人创作的《水漫金山》、《战马超》等戏剧糖画作品,其间的人物和故事情景非常逼真生动,简直就是在欣赏一折折无声的川剧折子戏。虽没有锣鼓丝弦的伴奏,也仿佛载歌载舞。糖画的发源地在四川,由于深受百姓的喜爱,便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越传越广。
目前,糖画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在福州的三坊七巷里也有糖画工艺。在三坊七巷内,制作糖画的师傅,将炼制后的白糖置于铜瓢内加热溶化,然后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凝神运腕,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缕缕糖丝飘下,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尤其是那翻云滚雾的金龙和展翅欲飞的彩凤,让人赞不绝口。在糖画工艺旁,总是吸引着一堆的小朋友和游客,这些人中有本地的福州人,也有外地来此旅游的人们,他们都认真的看师傅绘糖画;瞅着师傅娴熟的技艺,再瞧瞧一旁的转盘,摊子旁摆有一个转盘——转盘上有十二生肖和一些可爱的动物图案,买糖画的客人可以选择转动中间的竹箭,箭头停在哪个图案上,师傅就做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或从草把上取一件作好的作品。如果转到龙凤这样的图案,自然做出来的图案也比较大,更复杂好看,十分有意思。因此,转动竹箭就有一个运气成分在里头,也有一定的乐趣在里头。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要求师傅做什么图案,师傅会根据你选择的图案难易进行定价。许多人都会对糖画师傅的技术赞不绝口,都会在三坊七巷内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上一支糖画。糖画,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都是一份甜甜的童年回忆。
这项民间文化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民间被广泛地传承了几百年。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着它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背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凝聚下来的经验沉积。尽管现在从事糖画行当的人数较过去有所下降,这种技艺在福州城区已经难觅踪迹。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化的诞生,机械的大规模生产,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慢慢被淡化、湮没了,使得一度糖画艺术在街头小巷失去了踪影,公园集市也少之又少,大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但是现今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越来越重视,加上仍旧有一批民间艺人依然因为自己的爱好坚持做着糖画。传统意义上,制作手工艺品所需要的技术要靠艺人们代代传承积累。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手工艺,其绝技必须要以世袭或师徒方式单传。如果老一辈艺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他所掌握的技艺便会中断,因此,在传播发达的现代社会,加大民间手工艺的宣传力度,对其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一项民间手工艺或民间绝技,其宣传的面越大,知名度越高,其影响力也就越广,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今,伴随着糖画的这种魅力逐渐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糖画就像一切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魅力。糖画虽然看起来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但实际却是一门高深的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复杂的元素。它不仅仅是一个剪影,更是传达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境界。糖画的造型也越来越追随时代发展的脉络,新的图案、造型层出不穷。因此,为了让这项民间技艺被保护、弘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上糖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创作更多的条件,在民俗文化日趋单薄的今天,让更多的民间艺人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去展示、传承这门稀缺的民间工艺,并把糖画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去开拓和发展,让传统的糖画艺术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异彩,发扬光大,向世人展现其不凡的魅力。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梁建秀.精品糖艺制作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李涛.糖艺制作教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J528
A
1005-5312(2014)11-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