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初探
2014-06-27万雅娜
万雅娜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初探
万雅娜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民族戏曲艺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湖南的花鼓戏。湖南花鼓戏由于传唱的历史悠久,形态丰富、风格独特,所以在演唱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学术意义。因此,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戏曲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断加强对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的探析,有利于拓宽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增强民族精神。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花鼓戏润腔技法以及咬字吐字这两个方面的训练,从而探究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的训练模式以及训练手段,丰富民族戏曲艺术的理论建设。
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训练;探究
湖南花鼓戏作为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区域的不同主要有六个流派:一是长沙花鼓戏,二是岳阳花鼓戏,三是衡阳花鼓戏,四是邵阳花鼓戏,五是常德花鼓戏,六是醴陵花鼓戏,各自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特点。由于湖南花鼓戏发展的历史悠久,从曲调的结构、表现手法以及音乐风格上来讲,剧种的声腔主要有四类,即川调、大锣腔、牌子以及小调。虽然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但是在技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加强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的探究,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花鼓戏的语言特点以及润腔特点,针对花鼓戏润腔技法以及咬字吐字的训练,从而具体阐述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技法。
一、湖南花鼓戏概述
(一)湖南花鼓戏的语言特点
湖南花鼓戏由于在地域以及民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流派众多,但是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语言。在普通话中,声母有22个,韵母39个;在长沙话中,声母有23个,韵母41个。在长沙话中,声母(子音)是一个字音的开头部分,绝大部分是不颤动声带。在子音的发声中,声音大部分较弱。在发音方法上,比较复杂,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主要是在发音部位形成阻碍,从而阻住气流;二是持阻。在持阻阶段,要注意控制力度;三是除阻。在这个阶段,要求敏捷、有力。韵母作为一个字音声母后面的部分,在音节中主要是充当字腹部分,在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从而使声带振动,主要通过口、咽、鼻腔进行传播声音,声音响亮。
1.咬字特点。字头,即字的开头声母,在我国传统音韵学术中声母发声主要包括五个部位,分别是唇、喉、舌、齿、牙;声母按照咬字部位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八类,即唇音、舌音、喉音、齿音、牙音、半翘舌以及鼻音。由于传统的戏曲艺术都讲究“劲头”,因此在整个字的咬吐过程中,口腔的咬字器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咬字头位置的高度,要精准定位咬字的方法以及部位。
2.吐字特点。在韵母的运用中,主要有四种基本口型:一是开口,二是齐齿,三是合口,四是撮口。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吐字的着力点以及部位,使字唱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出来。同时,要注意声音引长的部分。
(二)湖南花鼓戏的润腔特点
由于湖南花鼓戏的润腔在形式上丰富多彩,所以花鼓戏唱腔风格浓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上滑腔。在湖南花鼓戏的演唱中,润腔主要是为了表现情绪以及风格。同时,为了使花鼓戏入声字和人声字达到协调,因此必须要有上滑腔进行调控。在实际的运用中,某些音上扬效果的营造也需要上滑腔。
2.下滑腔。下滑腔主要在花鼓戏打锣腔“n”、“i”的运用中比较多。同时,在乐句尾腔中下滑腔也经常被使用。
3.花舌腔。花舌腔,即打花舌,例如在《放风筝》的曲牌中,通过运用长段不一的花舌腔,来突出风筝在天上飘摇的状态,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
二、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初探
(一)花鼓戏润腔技法探析
湖南花鼓戏由于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因此,唱腔风格的形成要素主要是地方语言以及曲调。由于每个剧种的唱腔在润腔规律上都存在差异,同时在演唱技法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演唱者必须要把握每个剧种的润腔规律以及演唱技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气振音。气振音,即抖音,这种润腔技巧在花鼓戏唱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运用中,演唱气振音要从全局上把握强弱的力度。例如在每句话的句末长音上,可以通过利用气息对喉头的冲击,从而让声音像触电一样急剧地颤动,达到实际的效果。在《洗菜心》中“下河”第二至三拍中,要求演唱者喉部要放松,同时松弛有度,“忽听得我的妈妈娘叫奴一声”中的“声”字,要注意抓住音准,充分运用气振音,利用腹肌部位的震动从而将声音送出来。
2.上、下滑音。滑音作为湖南花鼓戏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润腔手段,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旋律的基调,从而表现情绪以及风格。由于各个地方的民俗习惯不一,因此在练习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嗓音训练者要注意滑音和哼鸣的统一,有利于声音通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气、声、字的协调发展;二是注意剧种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滑音主要起修饰字的作用,因此必须控制上滑的规律,从而彰显花鼓戏声腔的韵味;三是注意把握音准的规律。当运用滑音修饰语气时,要注意把握剧种的语气情态,在音准、强弱、以及幅度上进行仔细推敲。
3.水漱音。水漱音在唱腔中主要是为了表现风格,在唱法上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声门要适度打开,二是声带要闭合,三是小腹要放松。在实际的练习中,要先慢再快,从而使声带与小腹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各自的平衡。同时,水漱音的次数主要分为一次与多次,在发音时注意喉头和下巴要放松,从而使发音要轻巧。
4.疙瘩音。疙瘩音主要运用于丑行唱腔中,通常都是用来突出小人物的诙谐以及滑稽。在运用疙瘩音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当声带处在一开一闭的状态时,声带要顺着气往上走;二是在演唱中,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以及弹跳性;三是必须要稳定气息,利用腰背控制呼吸,从而使全身达到舒展的状态。
5.纺车音。纺车音,即连续滚动的装饰音,在乐句的拖腔部分运用得比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音乐的活泼性。在纺车音的运用中,首先要注意纺车音练习。要把握“哼”的位置上,从而促使唱出来的声音能够通畅、圆润。同时,在纺车音练习时,要注意口腔打开的程度,注意上下牙之间的距离。其次,要注意喉咙是否打开,喉咙要保持半打呵欠的状态,从而使气息混合,在高位置上形成的共鸣音。最后,要注意呼吸的状态。在发音之前,要先将软肋张开,使气息进入到腰腹部,从而利用腰腹将气绷住,然后转化成声音。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唱法有利于真假声的混合。
(二)花鼓戏咬字吐字的训练
长沙方言与普通话在发音上,声母和韵母存在差异,同时在声调上长沙方言与普通话也存在诸多不同的地方,主要突出的地方是长沙方言多了六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以及人声六个声调。在湖南花鼓戏的演唱中,对于“正音”、“正字”、“气口”、“语句”以及“字韵”上的运用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正音”与“正字”的训练。花鼓戏在正音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切音”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将汉字音节分成三部分,即字头、字腹以及字尾,从而归纳出了咬字与吐字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出声,二是引腹,三是归韵。在实际的练习中要注意唱字腹要饱满,字头衔接要得当。
2.“气口”和“语句”的训练。在湖南花鼓戏的演唱中,要正确处理好气、字、声、情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在气息的运用与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方法。在唱词与曲调的转折处,要注意适当换气。同时,在换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要切题,不同的字、词组,在情感上都是不一样的。在在语句的换气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气势的连贯以及句意的完整。同时,在气势与句意的控制中要把握一定度,有时音调虽然断了,但气未断、意未断,从而其表达的效果更完整。演唱者在进行情感的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换气法的巧妙运用,因此要求演唱者要做好气口的表达方式。正确运用气口,有利于保障声音的圆润,从而使情感得到正确的宣泄,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
3.音乐化的“字韵”的训练。“韵味”作为中国的一种美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字韵。在文体以及感情上,要正确把握声、韵、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声韵。声韵一般是指句尾押韵,而句尾压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演唱者在要通过运用演唱技巧,从而对字与声进行控制,达到字清声美。在声韵的练习中,首先要注意字头的力度以及字声的顺序。其次,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歌声的音乐特性,通过把字、美、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歌声的音乐美。最后,要注意字正腔圆,在实际的演唱中演唱者要注意把握音准、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动态的变化,从而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三是情韵。情韵作为湖南花鼓戏声腔韵味美的核心体现,这就要求演唱者能够把字韵、声韵以及情韵与演唱技巧相结合,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再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对剧本进行分析与辩证,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积极运用演唱技巧传达出情感。同时,演唱者还要正确处理好感情与科学发声咬字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协调,从而表达韵味之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音乐特征独特、鲜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现代艺术教育的不断革新,湖南花鼓戏作为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因此在花鼓戏的演唱技法上也要不断在实践教学中改进和发展。在演唱技法的探究中,要注意转变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充分丰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积极发挥湖南地方戏曲的社会功能,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使湖南花鼓戏能够在多元化文化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富有时代性以及艺术感染力,增加我国的传统精神,积极实现湖南戏曲艺术的社会价值。
[1]梁瑛.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训练之探究[J].戏曲艺术,2009(03).
[2]周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原理,2009.
[3]甘咏梅.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J].艺术百家,2013(03).
[4]周勇.湖南益路花鼓的正悲剧声腔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8(03).
[5]张彩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对策—以湖南花鼓戏为例[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12).
J825
A
1005-5312(2014)11-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