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2014-06-27郭倩
郭倩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浅谈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变化
郭倩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本文着重从历史发展过程剖析纯艺术与设计艺术,通过阐述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形成,以及在社会进步的同时这两种概念发生的变化,揭示了这种变化对现代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艺术;设计;纯艺术;实用艺术;设计艺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美育的普及,人们意识到了艺术与设计的重要性,随之不断地认同、接受它,并推动它的发展。艺术与设计和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它们的关系也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发生改变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的活动。而艺术设计就是对指对艺术活动的设想与规划。设计的本质意义就是设定目标并建立方案。随着纯艺术与设计艺术这两种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创造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从艺术的起源来看
关于艺术是怎样发生的,在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劳动说”为艺术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受到了众多美学家的重视。在艺术发展初期,艺术是一种一技艺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劳动,同时,设计是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对物质的改造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产生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把自己看做工匠。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并没有为自己的天才绘画才能所激动,而为自己研制的飞行器和绘制的机械图而兴奋。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不仅是绘画、雕塑大师,也热衷于建筑设计。艺术家既是工匠又是设计师、画家,从事着建筑、绘画、工艺制作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工作,他们以能够竭尽所能地创造而自豪。
在17世纪之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种含混状态。这时的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又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尤其是指那种带有艺术性质的生产艺术品的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包括人类艺术活动的能力,也包括人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
二、纯艺术与设计艺术
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美学学科的形成,纯艺术与手工艺艺术逐渐分离,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发展,成就了一批纯艺术画家,他们把自己视为上等人、艺术的代言人和传播者。这些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观使艺术家居于贵族的地位,圣洁的高贵感使他们不愿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混同于实用艺术。
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标志着纯艺术自身体系开始确立,由此也将西方艺术概念的历史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即前述的综合时期,从古希腊开始直到18世纪初。第二阶段从18世纪纯艺术体系开始建立至今,艺术的概念主要是纯艺术概念。
一般而言,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相对,实用艺术包括现代设计艺术、建筑艺术、手工艺术和传统工艺美术在内。在不同的艺术类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都被概括在艺术范畴之内,都是艺术的一部分。各种艺术类型的特性及功能、社会作用不同,在艺术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一种层次性,这种层次的关系,在艺术的范畴内,只有功能、表现、作用甚至性质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谓的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它主要是精神性的,虽然使用物质材料,但绘画需要用到材料,只是建构艺术形象的基础,能增加艺术的感染力,但它与实用艺术中材料的结构作用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它虽然也具有审美的教育作用,但却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它的实用功能即物质功能。
实用艺术曾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之为“次要艺术”、“小艺术”,主要功能是实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但它同时具有审美欣赏的意义。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其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即艺术性,所谓一般的造物,无需考虑它除实用之外的功能。经过艺术设计过的用品,既要实用又要有审美性、艺术性,因而凡是具有这种双重性质的造物都可以归为实用艺术之列。
三、总结
总的来说,纯艺术与设计艺术都属于艺术的范畴,因为本身的特性不同,使得它们在艺术结构上表现出的功能、社会作用不同,它们是艺术范畴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是为不同需要而设立、互为关系的艺术门类。实用艺术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一个中介环节,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是艺术介入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当现代设计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实用艺术学科后,原先包容设计在内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成为了传统工艺美术及手工艺艺术的代名词。一些传统的工艺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渐淡化,变成了陈设的、欣赏的,成为了艺术中一个特殊的部类。
在近现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日渐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极易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易成为新艺术形式产生的契机。比如说计算机的出现为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使更多艺术形式进入设计领域。从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互相影响的发展来看,两者已在进一步的交融,互相汲取营养。而且,设计正随着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日益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设计的艺术化将为生活的艺术化提供更好的基础。
[1]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
J05
A
1005-5312(2014)11-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