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
——浅谈艺术本质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014-06-27王家骐
王家骐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什么是艺术
——浅谈艺术本质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王家骐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什么是艺术?”这是国内外艺术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浅析什么是艺术的本质,当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及生活经历对艺术的启迪。
艺术;生活方式;艺术作品
一、浅析艺术是什么
现在西方美学很少研究美的本质这种所谓形而上学问题,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上。但至今关于什么是艺术?什么算是艺术品?对这些似乎最简单的问题的理解,仍然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说什么的都有。西方有些语言分析学家认为`艺术”一词包括的意义太多,也就没意义了,主张千脆取消.艺术”这个词,用音乐、美术、舞蹈这类具体的词代替它.可是实际上“艺术”这个词是废除术了的,人们仍然在日常生活和理论研究上广泛运用它,这使语言分析的美学家也没有办法.我这里先不讲笼统的宏观的艺术,暂时把艺术范定在一件件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含义上。
在当代,艺术的提问方式与存在样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要求我们重新去追问艺术。对这种追问,有必要交待一下:这是一种美学的追问,即研究艺术的哲学精神。因而这里不致力于描述艺术世界,而是描述我们用来对艺术世界加以分门别类时使用的概念。换言之,这里追问的是思考的方式、谈论的方式。因此,“在提到艺术这个字眼时,一个哲学家或许不是对艺术这个字眼本身作出解释,而是去回答什么是艺术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不同于艺术是什么。因为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艺术是再现,艺术是表现,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生活……这种表述无疑击中了艺术的某些方面,但却没有回答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原因。
在中国美学史上,艺术的概念有自己的历史。“艺”,在甲骨文中通“耕”字,指生产劳动,这是古时最早的艺术本义;到了春秋时代,有了所谓的“六艺”,这里的“艺”指道德修养;春秋以后,艺的含义基本继承了春秋时期的规定。术与道相对,主要的含义有三:技艺、方法以及古代城市中的道路。由此,艺术这一词的命名表明中国古人对于它的基本态度,即艺术与道(真理)是不相关的,从而规定了艺术的低下地位。所以,尽管儒家、道家、释家对艺术的态度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均把艺术作为一种“技”,并没有把艺术当做自主性的。
二、现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联系
当代著名油画家周春芽,被圈内公认是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界中对色彩把握最好的画家之一。周春芽的几次艺术创作上的重要转变,也与其婚姻的变化有着重要联系。
在一般人眼里,狼狗都是黑色的,但是周春芽却把它描绘成了鲜艳的绿色,非常另类。他说:“黑根是我养的一只纯种的德国狼狗,不经意地它就成为我创作的目标。1997年我开始画黑根,起先是画黑色的,但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能不能画成绿色的。不是很正常的效果,画出来一看果然效果不一样。”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与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周属于性情型的画家,所以周的每一次作品的变化,都与他的生活变化密切相关。l997年以来,他突然画出了一批绿色的狗和花,区别于他惯常使用的褐色调。但这种绿色调也是一种暖绿色,只是比以往的暖褐色要温柔得多。狗被画成绿色,就成为周的感觉中的符号,即它是周喂养的叫黑根的狗,在周的感情中化为可以把玩的玩具,绿色即是真狗转换为情感符号的狗的语言中介——玩具化在此处成为周的一种言说方式;绿色狗与花,又可以成为周目前生活状况的一首抒情诗——安逸、温情和浪漫。前期热情的笔触在这里变得缓和而绵密,色彩变得纯净、鲜艳和漂亮。只有那幅在空旷背景中画的小狗,有一种可怜兮兮的孤独感,但那是一种温情的孤独——满怀着对爱的眷念与期盼。周春芽说,桃花的温和艳丽与狼狗的暴力并置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和心理反差,将让人着迷。
之前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褐色调为主的暖色调,为此周还为自己的女儿取名褐褐。这种长期习惯的方法与色调,即厚重、整体的突出感和暖色调,实际上成为他对自己个性的一种无意识的言说。
三、生活经验决定艺术
艺术作品既是如此一个千变万化、无奇不有、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幻相世界,那当然不是今天这样一篇短短的演讲所能讲明白的.从人类的艺术世界开始,动物本能性的情欲便渗入交织着种族(社会集体)的观念符号内容,个体行为(如性行为)便同时有其群体的价值、作用和意义。艺术作品本是为群体的需要而创作而存在的,但它必需通过与个体情欲有关的方面交织积淀在一起而呈现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影响个体的身心。
几千年来,人们象解斯芬克司之谜一样解释什么是艺术。有许多间题似乎已被解出来了,但无限发展着的艺术世界却打破任何定式并执着地走向新的天地。理论家们探索性的眼睛一次次在艺术领域中发出惊奇之光,然而谜底终于未能解出。因此,艺术仍然是一个笼统而困惑的概念。
长存的艺术品固然是伟大的,不能长存的艺术品也有它的光泽与位置。艺术并不仅仅属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它还属于那些试图在艺术上进行创造的人,更属于那些能理解和欣赏它们的人。因为正是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达成的默契,才使艺术品发出生命的光辉。
[1]朱狄.当代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J05
A
1005-5312(2014)11-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