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发展的动力探讨
2014-06-27田晨希
田晨希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公共艺术发展的动力探讨
田晨希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公共艺术是当代西方后现代社会政策和政治观的反映。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向看,公共艺术已成为各国一项长久的国家公共文化福利政策,它的目标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公共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市民皆能平等享用艺术化的生活环境带来的美,从心理上减少城市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地体现当代社会文明蕴涵的民主平等和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发展;动力
目前,中国学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在1990年代以后的中国才开始使用。迈进新世纪,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内涵才逐渐开始同西方的公共艺术理念同义并趋步,但这已不仅只是形式的接近,学术界对其表现出一些带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理性思考,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通过30余年的学习实践,开始在自醒中反思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了崛起不得不跨入全球性的现代化发展行进轨道所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城市设计人性化的缺失、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
一、公共艺术发展
“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提挚作用。基于一定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公共性”是公共艺术主体精神自由而自觉的标志,是公共艺术审美观念的核心和公共艺术理论的灵魂。在公共艺术实践中,与公共利益、公共价值、权力话语、身份认同相关的社会争议和公共性问题逐渐突显,展示出公共艺术的价值与公共生活领域的不可分性。为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在此理论框架下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进行逻辑起点的分析。以公共艺术发展脉络为思想语境,以公共艺术生长的时空背景为研究视角,以公共艺术价值内涵为思想依据,从文化和社会层面探寻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公共性”概念内涵的历史延异,探讨公共艺术的精神本质,构建公共艺术的分析向度,从而确立公共艺术发展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艺术价值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艺术创作风格的演变
公共艺术正是由于对民主政治的深刻关注从而也将民主政治的一系列议题作为公共艺术的创作源泉,比如环境问题、贫困问题、公民权问题等等。不少公共艺术家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了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关注之中。艺术家通过调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公共艺术活动以表达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公共艺术也就成为了代表公众利益的艺术家观察、理解和干预社会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方式和手段,是波普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新的飞跃。它将艺术家的视野和激情吸引到大众最关注的、和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上,并以艺术和大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艺术家和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观察、理解和看法。因为,我们认为,公共艺术的出现是艺术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风格,是艺术家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新的视角。这从许多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便可以看出这种倾向。
三、现代大众的美学趣味及其影响
在传统艺术中,艺术的愉悦功能只是艺术价值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次要因素,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的精神意味,艺术的精神意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把艺术的愉悦作用或者说是艺术的纯粹快乐作用看做是艺术的表层效果,虽然在最深刻的艺术作品中,人们也无法否认这种表层艺术的深层效果的存在,然而,只有艺术的深层效果才是艺术的真正效果,因为只有在这种深层效果中才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并使它为完满的东西。因此人们经常用一些辞藻华丽的话语描述它的使命——艺术怎样使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存在给我们造成的那些琐碎的、相互矛盾的、肮脏破败的东西,怎样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虚假的、相互矛盾的、肮脏破败的东西,怎样把我们带劲了一个虚假的、把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存在抛在一边的世界。人们不会否认,艺术确实履行了这样一种把人们从日常生活世界之中解放出来的使命。
四、经济发展对公共艺术的推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繁荣的基石,艺术设计的技术性、经济性、文化性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有艺术文化的繁荣。艺术设计的每一次飞跃和进步,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物质性功能,而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和审美快感,社会需求加大、人类文明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时期,为艺术设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思维空间。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革命。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着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在这个新世纪,设计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历史沿革的文化。知识经济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时代的变革,经济形态的变化,为设计艺术的创新发展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设计艺术也必将以自身更为完善的运作体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1]周成璐.公共艺术的逻辑及其社会场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J05
A
1005-5312(2014)11-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