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
2014-06-27冯宜荣
冯宜荣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呢?
一、巧借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颇感兴趣的内容,那趣味无穷的化学反应,奇妙的化学现象,学生不仅喜欢看而且更喜欢自己动手做,而实践探究过程中的家庭小实验以其真实、直观、形象、生动、易做而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把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获取了知识,获得了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家庭小实验“把鸡蛋放入一只装有白醋的小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许多学生记录鸡蛋壳表面有气泡出现,几天后蛋壳变薄、变软。有些学生提出:“气泡到底是什么气体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告诉同学们可能是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利用家中仪器药品来验证并在课堂上展示。第二天课堂上一个学生是这样分析并验证的: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首先需要澄清石灰水,如何在家里制取澄清石灰水呢?他想起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旺旺米饼”中的“干燥剂”。于是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还观察到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次,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气体量少,不易收集,所以应在玻璃片上涂上澄清石灰水。家里没有玻璃片,什么可以代替玻璃片呢?用小镜子。这个实验他演示得非常成功,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可以替代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全面,如用药用玻璃瓶替代集气瓶,用小塑料盆替代水槽,用吸管、塑料棒、筷子替代玻璃棒,用注射器替代量筒、玩具塑料匙替代药匙、玻璃杯替代烧杯等。实践证明,用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而得来的知识激发引导学生,是使学生学有兴趣、乐学不倦的根本途径。
二、巧借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家中烧水的铝壶时间长了会结上一层厚厚的白色物质,俗称水垢。那么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呢?用什么方法能除去呢?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找方法。第二天,有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讲解的:碳酸氢钙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溶液。但当把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放到锅中烧时,碳酸氢钙在受热后,逐渐分解,就会转变为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钙。这些碳酸钙会逐渐附结在水壶的内壁上,时间一长,碳酸钙结起,就成了“水垢”。那么,用什么方法能除去呢?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知道,可用盐酸除掉水垢。因为盐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氯化钙能够溶解在水中,所以只要用水认认真真地冲洗几遍就干净了。这样一来,“水垢”就除掉了。那么,用盐酸除“水垢”要注意什么?我顺势问道。许多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如:盐酸要配得稀一点,不能太浓,也不要直接用手去抹,因为盐酸有腐蚀性,最好用根铜丝或木条缠着布条来擦洗。又答盐酸的量不能太多,因为多余的盐酸会与铝壶发生反应,使铝壶受到腐蚀。如果家中没有盐酸,可用什么来代替呢?我又问。学生马上想到厨房中的食醋,对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然后及时回到课本上的“溶洞的形成”,学生就特别容易理解掌握。这样学生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宽了视野。
三、巧借生活中的图片、新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化学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体现教学情景适用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原则,合理选择合适的图片、新闻,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接受能力,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愿望。如在学习《材料》一节时,通过展示厨房中常见的各种器具图片如不锈钢锅、铝锅、砂锅、陶瓷碗、玻璃碗、不锈钢碗、塑料盆、微波炉饭盒等让学生形象具体识别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等。通过展示与化学相关的热点新闻如“神十”、“天宫一号”、“蛟龙号”入海等新闻,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会使学生自然提出诸如:“神十”的材料是复合材料吗?用得最多的是不是钢铁?从而联想起: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钢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如何防止钢铁生锈等。又如在学习《远离有毒物质》中的烟草时,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各国香烟的图标,香烟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及每年吸烟患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等,让学生一目了然就知道了吸烟的危害。学生在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新闻中,会自然而然产生学习化学的乐趣,我们教师再适当地引导学生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既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本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为了使化学课堂更高效、更充满活力,我们除了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外,还应积极探寻各种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会学,在自学中会做,在做中会用,从而达到“教学做”的真正合一。
[1]叶澜.教育概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冯宜荣.浅谈“三动”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J].家教世界,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