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化与报业转型

2014-06-27姜青青郑蔚雯

传媒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平台报业图表

文/姜青青 郑蔚雯

视觉化传播方式(如图片、图表、漫画、3D美术、动画和视频)在报纸吸引眼球、易读性、阅读性和新闻解读深度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应看到,这种传播方式在促进报纸转型发展的同时,必将会在战略上推动报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视觉化传播对报纸和报业转型的意义

2000年前后,都市类报纸引领了国内报纸版式革新,国内报纸中以图片新闻和图表新闻为代表的视图新闻不断涌现,成为报业争夺读者的新战场。视觉化传播在纸媒新闻传播上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实现减少信息获取时间,提升阅读体验(如现在很多媒体在两会报道上通过信息提炼,挖掘新闻的核心信息和内涵,利用版面语言、图表、图示等视觉化手段来做报道,既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节约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独创版面设计,提升报纸品质(利用创意体现新闻主题,打破传统的以新闻照片、图表和文字内容为主的设计模式,形成全新的视觉冲击)。

一是从视觉化传播所需的创新思维出发,使我们的新闻产品更具专业性,让新闻信息生产“非我莫属”。在“独家新闻”越来越稀缺的当下,报纸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的内容数据或定制数据,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以自己独到的视觉化呈现方式,在与传媒市场新需求和传播方式新特点相契合的前提下,生产自己独有的新闻产品、信息产品和技术产品。

二是从视觉化传播所需的综合技术条件出发,通过对专业技术团队的培育和打造,使我们的信息产品更具技术含量,更具核心竞争力,并始终占领新闻信息生产的制高点。

三是从视觉化传播所需的数据储备条件出发,则可以从报纸的新闻信息产品衍生出更为多元丰富,更适合新媒体、融媒体和多媒体传播的文化产品。也就是说,报纸的“视觉”转型,不仅可以促进报纸内容生产的变革,更将推动整个报业的转型——这也应当是纸媒转型的更高境界。

以提升视觉化传播力促进报纸转型的途径

向数据要新闻。图表新闻需要大量的数据在背后支撑。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通过挖掘数据表现出新闻背后的故事,这是报纸能否做好图表新闻的关键。

在英国,法律规定政府的许多数据要公开。联合国网站有大量免费数据和数据处理工具让人免费下载。谷歌上也有大量数据,还有如何运用数据挖掘工具的教程供下载。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重视对各种渠道数据的采集,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据分析挖掘工具。

英国《卫报》的专业记者能透过数据表面挖掘出背后大量的新闻故事。《卫报》专业记者曾利用政府公开数据,做了“你快乐吗?”的图示新闻,并放到网上与受众互动。除此之外,BBC是如何开支的、2012伦敦奥运会数据、政府财政收入和预算的数据增减等,还有联合国数据如世界谋杀率最高的地区、英国人死亡的原因、中国人每年有多长时间度假,等等,《卫报》都拿来通过可视化的图示来表现,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让读者快捷、轻松地了解信息(图1)。

开发图片资源,经营供稿团队。对图片的大量需求迫使报纸加强了对签约摄影师队伍的建设,很多报纸利用QQ群、俱乐部等形式,签约摄影师,为报纸版面提供丰富高质的图片。

2010年9月,《都市快报》旗下的“快拍快拍网”正式上线,不到两年时间注册会员已突破6万,每天能收到3000至5000幅照片,这使得《都市快报》版面上的好照片越来越多,隔三差五就有“快拍小友”拍的照片在全国产生影响,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照片成为互联网上的“热图”。2012年4月,《新京报》“拍者俱乐部”正式成立,给参加“拍者俱乐部”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还提供了图片专版《拍者》。2013年5月10日,浙报集团图片中心成立了“浙报视野摄影俱乐部”,利用QQ开辟了可以容纳500人的浙江新闻摄影群,目前的成员囊括了签约摄影师、新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以及外省媒体朋友。

组建视觉团队,搭好组织架构。提升报纸的视觉化传播能力,需要组建一个得力的视觉团队。目前一个相对完整的视觉团队,需要包括选题策划、文字摄影摄像记者、数据编辑、美术设计、电脑制图、版面编辑和网页设计等人员。

《嘉兴日报》践行“视觉优先”理念,在2005年裁撤摄美部,设立视觉中心,将其日报、晚报的摄影、美编、组版纳入该中心统一管理。其视觉中心独立于两张报纸之外,根据日报、晚报各自的需求,将图片统一调配、编辑、指导。之后,该视觉中心不断扩容,现拥有40多名工作人员,下设5个部门,分别是图片编辑部、图片采集部、城市新图网、美术设计部、广告设计部,包揽图片生产、加工、呈现、纸媒视觉设计、纸媒平面广告设计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报业视觉内容生产链条。

图1 英国《卫报》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数据重新整理分析

英国《卫报》视觉设计人员分散在采编的各个部门。新闻部门的美编共有5人,每天会有1人轮休,4人在上班,其中3人负责当天的新闻版面设计,另1人就是负责为之后的版面做设计,也就是提前设计。新闻板块有时候只有20版,有时候有40版,工作量根据当天的状况来定。其他部门也有设计师,其中体育部2人,专题部3人,还有一些不固定的设计师会做一些副刊和其他的一些设计。设计人员彼此没有太多联系,只是他们在公共的工作平台(公共文件放在服务器上)上共享文件。《卫报》还有一个6人组成的图表设计部门,其中4个人是做报纸和网站的图表设计,另外2人是做互动图表的。

寻找合适的团队合作模式。各家报社的组织架构有所不同,有的设有集中独立的视觉中心,有的则将相关人员分散在各个部门。有的报纸视觉部门在视觉作品生产流程中独立工作,有的是和文字记者合作生产。以比较典型的图表新闻为例,各报纸之间的数据采集模式各有不同,制作出版的图表新闻也就各不相同。很多报纸的视觉部门制作的图表新闻,其数据基本依靠各部门一线记者采集,也有的由视觉部门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完成图表新闻的全部工作流程。

《卫报》图表新闻的数据基本上由一线记者挖掘,图表设计部的设计员和数据编辑关系密切。《纽约时报》的图表中心则是自行收集数据,并不依赖文字记者;如果是很复杂的数据,会有数据中心协助。据《纽约时报》Archie Tse介绍,文字记者很难知道自己采访的信息最后会被如何呈现,还不如图表与多媒体的制作者自己收集数据再做图表化设计来得快。Archie Tse说,图表中心的人员大约20%都具备统计软件与数据库工具的操作能力,所以,有能力自己收集信息和数据来分析加工成图表新闻。

提高视觉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视觉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他们全程参与新闻制作的执行能力,最终关系到高质量的视觉新闻产品否能顺利产出。综合国内外报纸对视觉设计人员的要求,他们除了基本的美术功底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和较强的电脑技术。如果从事图表设计工作,还要有较高的新闻提炼和信息数据整合的能力。在国外报纸中,很多优秀的视觉设计人员是从新闻记者转型而来。

在《卫报》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非常好的新闻素养,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读者希望这个新闻故事如何被呈现,还需要知道如何使一张报纸的节奏和谐。《卫报》新闻板块的设计师都是由有记者从业经历的人来担任的。其他板块相对于新闻板块来讲,则有更多机会招聘一些来自于艺术专业或艺术领域的人,可以更加注重如何让版面更好看。

《华商报》为了实现视觉化的新闻叙事,开展了3年的视觉整合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支美编、图编、制图、漫画、插画等分工细化的视觉团队,拥有能够保证开展视觉整合工作的专业编辑能力。比如,《华商报》要求视觉编辑和文字编辑都必须熟练掌握“信息制图”和“流程图形”这两项技能,这是这个团队人员的“基本功”。

完善工作流程。报纸提升视觉化传播能力,需要调整理念,在采编流程中让设计者参与前期选题策划,让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从目前国内很多报纸的现状来看,在新闻出版的流程中,设计者很难前期介入并参与核心内容的策划,使视觉设计环节常常变得有心无力。

以报纸“视觉”转型推动报业转型的思考

正确认识视觉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一个报业集团首先应在自身的发展战略上,探究视觉化传播的顶层设计。提高视觉化传播能力,需要重新审视视觉化传播手段在未来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理性把握视觉化传播的规律,对视觉化传播的本质、优势、短处等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不是把视觉化传播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转变报纸以文字为主的传统传播方式,在传媒的大变革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以“视觉”推动以巧制胜,有的放矢地运用视觉产品,让“视觉”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的威力。

进行系统化布局。在视觉化传播的战略地位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触及媒体内部资源分配、媒体机构设置专业化、视觉设计人员专业分工细化、内部运作模式调整等问题,这就需要针对视觉战略进行系统化布局。比如,应提供管理、资源和服务上的支持,建立各种正版图形设计软件(如3D制作等)、数据图片库等共享平台;创造内部视觉化传播业务交流平台;加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使培训常规化。关键的一点是,专业的事一定要有专业的人来做。

构建视觉化报道的跨平台协作模式。视觉化生产不是一个工种的概念,也非一个工种所能胜任,这是一个团队的跨平台整合的概念。

在大体量的视觉新闻报道中,跨平台的“团队作战”是一种“标配”。这个“标配”在具体实战中是战术层面上的,即在具体行动上的跨平台人员的“并肩战斗”。从美工的角度来说,“配图”的理念和时代都过时了,而如何将“配图”变成“主图”,需要文字、摄影、摄像、美术、电脑制作、版面设计等不同“兵种”跨平台的一体化和一条龙式的运作体制和机制。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配角,每一个人也都是主角。因此,建议为这样的操作标准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形成视觉化报道的跨平台协作模式。

这里再介绍一下极为有利于跨平台“并肩战斗”的英国媒体“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模式(图2)。

《每日电讯报》新闻编辑室的中心桌子是各个主编讨论的地方。围绕主桌是线性的呈发散状布局的长桌,都是各介质媒体、各部门、各版面的人员,主编坐在最靠近主桌的位置,越是资深的人座位越靠近主桌。新闻的写作、摄影、摄像以及不同的传播介质之间如何协调?这样的办公室布局可以确保非常流畅的沟通,每个部门是一个小的团队,小团队形成了整体上的大团队,让人形成面对面沟通的习惯。该报以这样一种物理的布局方式,让新闻内容的决策、采集、编辑、设计、制作和出版等,形成一个跨平台的合成体。这种良好的协作关系若能长此以往,还可以使合作成为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

这种核心区域加分散办公的“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模式,已是现在英国大多数媒体机构所采用的模式。

图2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央厨房式编辑部实景

以专业的“视觉设计”促进报业的转型升级。一个报业集团的转型,多是向报纸以外的其他文化产品或产业转型发展。那么,其转型发展的能力和优势在哪里?

专业的“视觉设计”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采集和处理能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图像的描述和再现能力、图像的电脑设计和制作能力、文字和图像的整合能力以及现代数字出版和传播的技术能力之外,关键之处在于,还要具有一个跨平台、一条龙的整体运行模式。具备这样的“视觉设计”机构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可扩大延展成为新的产业经营主体,在除新闻传播主业之外的文化产业中大显身手,行业上可以在动漫、影视、广告、包装、会展、教育、出版及艺术品生产等领域开拓新天地,也可以在平面美术、3D动漫、视频影像等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探索。

报业集团在培养一张报纸、一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及培育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把专业的“视觉设计”视作促进报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要素,当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可行之道。

猜你喜欢

跨平台报业图表
跨层级网络、跨架构、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交换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建设
跨平台APEX接口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基于QT的跨平台输电铁塔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基于B/S的跨平台用户界面可配置算法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