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会》的栏目魅力与传播特性
2014-06-27文/马楠
文/马 楠
我国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中华武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洗礼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传统体育的传播深度及从事练习的人群,与足球、篮球、跆拳道、健身操等现代新兴体育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把传统体育与电视栏目融合起来,找出电视栏目和传统体育的传播共性,使得逐渐消失的传统体育运动得以继续发展,这将是笔者讨论的重点。《武林大会》恰恰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为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
武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但我国电视栏目中涉及武术内容的栏目则少之又少,仅有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湖南卫视《谁是英雄》等武术表演类栏目,而以传统武术为主题的栏目更是不多见。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武林大会》、河南卫视的《武林风》成功向观众展示了中华武术的魅力,弘扬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提升了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整体水平。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作为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传统武术,其源于古代的生产劳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但随着西方文化涌入,传统武术遭遇了西方文化的挑战,武术与跆拳道、空手道相比受众群体相对较低,而人们对武术的内涵、文化知识等了解甚少。尽管传统武术类电视栏目《武林大会》的播出为亟待解决的武术发展问题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我国各个电视台都有其特色的品牌栏目和专属的栏目领域,其电视台频道及黄金观赏时间有限,各家电视台为了提高其收视率,只能选择播出流行的电视剧。又如,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内容以转播和评论重大体育赛事为主,占用了传统体育栏目的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存在的优势。电视栏目成功与否要看其受众群体的多少,只有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能真实贴近受众生活的电视栏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自古以来,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热衷于习武,只是到了如今,由于武术的普及程度不够造成了人们无法真正了解武术的内涵才导致武术在一定程度上边缘化。因此,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和河南卫视《武林风》播出后收视率不断上升,更加证实了观众对传统武术的热爱。
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有巨大的潜在观众群,有待电视制作人去挖掘。目前,我国开始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完善和改造文化的传播模式,拓展新型的文化产品,《武林大会》《武林风》不仅为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打造传统文化电视栏目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武林大会》引发的收视热潮,更引起电视行业管理层对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重视。
《武林大会》的传播特性
《武林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制作、推广并拥有完全版权的赛事栏目,其具体独特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内涵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武林大会》从2007年播出之后,一直深受电视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一栏目向国人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精华,并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武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武林大会》自从开播以来就屡创收视佳绩,并稳居中央电视台五套收视排名前列,甚至获得了欧美等国外电视媒体的关注。《武林大会》通过策划、包装、整合传统的武术资源,提升传统武术的水平,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武林大会》将传统文化作为栏目的支撑点。首先,《武林大会》以弘扬传统武术为栏目的宗旨,将传统武术作为电视栏目的主线,通过电视媒体保存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的精华,其利用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赢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赢得经济效益;其次,电视栏目不能只是固守其传统体育资源,随着社会大潮不断前进,传统文化也需要注入当今时代鲜活的血液。《武林大会》不仅将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搬上荧幕,还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思维相互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精细制作了符合大众口味的栏目内容,再配上各种声乐和音响,使得栏目更具现代风格。
《武林大会》具有娱乐元素和竞技魅力的双重效果。《武林大会》之所以能够有良好的口碑和高收视率,是由于其具有新颖、有趣、大众的栏目内容,只有让广大电视观众接受栏目的内容,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武林大会》将独特的武术竞技魅力和目前较为流行的传播模式相结合,提高了栏目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该栏目中竞技者和参与者是一体的,而竞技所带来的娱乐效应就是栏目的内容,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使得电视观众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到竞技的魅力所在,充分发挥了电视栏目的娱乐性。《武林大会》引入了时下流行的“PK”模式,让观众能够看到传统武术竞技中“真刀实枪”的赤膊较量,这种模式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使得观众在观看每一场比赛时都会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该模式使得观众感受武术擂台比赛的精彩和震撼,使得传统体育精神更加富于现代化的个性特征。《武林大会》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传统武术的竞技魅力,不断吸纳时下最受欢迎的娱乐元素,使得该栏目能够越走越远,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武林大会》对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发展的启示
《武林大会》能够在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其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持续化发展。随着电视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化,电视栏目资源却相对匮乏,栏目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各类新兴媒体又抢占着电视栏目的市场。因此,我国电视业要积极尝试去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栏目的支撑点,特别是我国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体育文化,还要积极创新、制作适合观众需求的传统体育栏目,这将成为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武林大会》的异军突起充分证实了这点。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是大众的、本土的、民族的,其应根植于大众文化之中、融入于传统文化之中,其栏目内容的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欣赏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提高体育竞技的质量,打造精品化电视栏目。面对当前电视栏目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打造精品化电视栏目是发展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的关键所在。随着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栏目的精品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传统体育栏目一直以来不受重视,虽然有几个栏目取得了相对辉煌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属于初步尝试阶段,这类栏目自身的不稳定性将会带来诸多问题,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其主线是体育竞技比赛,这也是栏目精品化的瓶颈所在。因此,要使传统体育类电视栏目长远走下去,就必须发挥传统体育的竞技魅力,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参赛选手的竞技水平,规范比赛制度,加强观众与现场的互动,进而提升栏目的整体水平,并且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呈现出栏目隽永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