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外交危机的肇始
2014-06-27李小白
李小白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近代日本外交危机的肇始
李小白1,2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利用日英同盟和日俄密约,将几乎等同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攫取入怀,并向袁世凯提出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一些大国成为日本的同谋,一些大国只在旁观。但美国却开始以铁路中立化计划向“满洲”渗透势力,发起“金元攻势”。威尔逊总统提出新外交理念和准则,完全改变了东亚国际政治的环境。近代日本的外交危机由此而肇始。
二十一条;密约同盟;金元外交;威尔逊主义
1890年,第三任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提出了“主权线”和“利益线”,是人所共知的。但人们普遍忽视的是,如果主权线“乃国家之疆域”,而利益线“乃与主权线切实相关之区域”[1]203,那利益线所涉范围将大大超过“主权线”,故而这种政策实际包含着:(1)“利益线”自被日本认定为“利益线”后日本则必用强力去夺取;(2)用“利益线”来包裹主权线乃最积极的安全保障战略,“利益线”面积越大,主权线便越有保障。1912年7月第三次日俄密约签订后,日本“领有”了内蒙古东部,迄止当时,近代日本已经拥有了两个殖民地(朝鲜和中国台湾),一个规模巨大且幅员仍在扩展中的殖民地会社(满铁及其附属地附属事业),一个势力范围(内蒙古东部),一个辽东租借权以及大量在中国内地从事间谍活动的据点,还有难以估测的隐在势力范围。当时日本全国领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面积已达30万平方公里[2]。1918年,以战胜国的姿态从德国手中接收山东权益,并领有南洋诸岛,自诩已跻身“一等国”行列的日本,踌躇满志地在凡尔赛和会登堂入室。若再考虑到1917年之后日本利用一战“天佑”一举而由债务国跃升债权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成金者”(暴发户),1890年的“国是”可谓名实俱符地得到了兑现。怎不令日本举国上下在神龛前抚额相庆!
一
1914年底,大隈内阁通过对华“二十一条”议案,翌年1月,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要求案本,威逼袁世凯保密并必须全盘接受。事后各国各方公认此乃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用心的自我暴露,又是日本企图利用一战之机乘隙而成为各国在华利权之首的精心策划。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的逼压下,袁世凯不得已在5月9日接受日本要求。这一天被中国举国上下一致排斥的民众定为“国耻日”之事实表明,“日中之间决定性的敌对局面之契机形成了”[3]。
“二十一条”第二号的主诉是关于日本在东部内蒙和“满洲”的特殊利权。“满洲”地接朝鲜,事实上早已被日本帝国主义视为“帝国疆域”的自然扩展空间。1905年日本冒亡国危险打赢日俄战争,明治天皇亲自谱写“黄海大捷”军歌,鼓励将士们“忠勇义烈之战,挫败敌气势”,以使“我太阳旗高照黄海波涛,凯歌响四方”[4],向世人宣告“满蒙”之地得之不易岂可轻易丧失之决心。巨大资产国策会社“满铁”自创建之始,便一直在扩容增资,运营里程逐年上升,首任总裁后藤新平认为:“如能不出10年将50万国民移入满洲,俄国虽倔强亦不得轻慢我而开战,和战缓急之利依然在我手中”[5]。基于“大连中心主义”建设的大连港,至1912年已超过营口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港。满铁在附属地内所获的经营权,正在向殖民地制度过渡。将“满蒙”作为自身行政区域来经营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在日本一步一步将“满蒙”攫取入怀的过程中,对“三国干涉还辽”还是保持着深刻的记忆的。国际政治中的角色有强弱之分,当两个强弱分明的国家签订条约,弱势一方将本属自己的主体利益让与强势一方后,会因此导致该地区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必有其他国家在此力量变化中受到隐性伤害。如此,这样的国际势力便会寻找一个由头,挑起事端,表明对条约所造成的利益转让和所导致的战略态势失衡不予承认的态度。这种状态还会将该地区的国际纠纷向另一层级推动。所以,要将“满蒙”特权牢靠地据为己有,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但沙俄仍是东北亚地区日本最大的竞争者。俄国在战争中败北,向东亚南下的发展势头被日本有力地阻止,其外交政策和锋芒有转回西亚和巴尔干的趋势。鉴此,战前力主英日结盟的山县有朋反过来与伊藤博文一道推动日俄交涉,于1907年、1912年和1916年与俄国达成密约,这些密约在根本不考虑中国、蒙古等国主权的前提下,将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划分得清清楚楚。凭这些密约,日俄两国关系一时进入相安无事状态。
于1902年签署的日英同盟条约,不仅将日本在韩国和中国的利权与英国在中国的利权作了交换,而且明确暗示指向俄国的第三方针对,此后该同盟条约曾于1905年和1911年两次改订。第一次改订确认将攻守同盟约定延长到今后10年;第二次改订则明确将美国排除在同盟实施对象之外。通过这般的外交斡旋,日本利用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立以来,承认弱肉强食和物竞天择故而不顾正义与否的“天然优点”,采取用一系列秘密条约和同盟条约的“旧外交”手段,运作了一整个如桑蚕织茧一般的工程。将密约和同盟织成抵抗外压的茧壳,而将“满蒙特权”紧紧包裹,保护起来。图示如下:
1908年1月,山县有朋在向政府提出的《对清政策所见》意见书中谈到:“最近一两年,清国的外交政策是所谓对外的一味耍硬,不用说有理时则竭力争之,即便无理也固执己见,有绝不屈服的架势。(中略)我邦牺牲数万人,耗资十几亿而赢得的在满洲的利权,根本不能因清国持有异议就可以退缩,更何况抛弃之。依今日形势推测,在今后十几年租借地期满,清国恐怕要求我归还关东州租借地。即使如此,只要世界形势和东洋局面不发生极大变化,我国决不能答应这种要求。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一天也不能疏忽大意,要精心经营满洲,伸张利权,而巩固地位的计划决不可懈怠”[1]101-102。这表明,在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人物们心中,正因为“满蒙”属于核心利益,欲夺取之守卫之,风险意识断不可少。
与此同时,另一种运动也在同时进行。内田良平在1913年发表“满蒙独立论”,提出:“谋求在满蒙人的自由之下,在南满洲和东部内蒙建立独立运动”[6]。头山满和内田等可称为是具有从事间谍活动的天才,一直在期待“满蒙”脱离中国本土,制造一种“自愿”假像,为政府肆意利用制造借口。其计划是:派川岛浪速策动宗社党和前清余孽肃亲王善耆,蒙古王公巴布扎布,在“满蒙”起事,发动“满蒙独立”运动。1916年第二次“独立”运动小成气候,但旋被张作霖击灭,日本在犹豫之中最终决定扶植和利用张作霖,以达到“在满洲为所欲为”之目的[7]。间谍浪人所期待的结果是:“满蒙人”自愿独立——日本人基于“侠义心”出手相助——军事胜利——宣布独立——同日本签约。
所以可以说,迄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心中期待获取的“满蒙特权”,依其自我评价,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引人注目的是:近代日本为达到目的,根据对象和自我设计的目标不同,充分地利用了外交条约内和条约外的两种策略手段。
二
不断地扩张利权,有许多人沉浸其内而沾沾自喜,但也有一些重要人物却认为“胜利”与风险其实是同步存在的。元老松方正义批评大隈内阁的对华政策,认为“二十一条”是“将可称作帝国外围的中国驱赶到敌人一方”,因此“会丧失帝国在国际上的信用”[8]。松方眼中的“敌人”主要言指美国。5月11日,威尔逊政府发表声明:“凡关于损害美国之条约权利及旅华美国人民权利,美国政府绝不承认”[9]。该声明所显示的态度断然而明确。事实上,“二十一条”的提出也构成为美国对日本遏制政策肇始的契机。
现代国际政治的原则和惯例是几经变迁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以及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覆盖世界约270年。最初诞生的万国公法就是在这些虽讲求秩序但更讲求力量的外交理念支配下形成的。固然避免了某些地区性和局部冲突,但世界由多极向两极过渡,至20世纪初形成同盟与协约的对立,最后酿成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在漫长的近300年时间内,有一些强国凭恃武力获取了领地和资源,趾高气扬,但仍意犹未尽;但大多数国家的中世纪平静被击破,失去土地和尊严,唯悲叹力亏气蹇,命运不济。一些精于利用既有矛盾和对立的外交活动家,绞尽脑汁总在谋划利用这些体系的空隙而图一时之快,获一时之利。在新的外交原则为人们公认之前,这个称作“旧外交”的时代,许多不公正非正义却被所谓“条约”和“同盟”甚或“秘密同盟”所包庇。日本从1871年起同中国清朝签约,开始品尝“旧外交”的甜头。“旧外交”仿佛一个大泥淖,只要陷入便永远只有在混水中沉浮,冷酷的计算和动辄翻脸诉诸武力的惯例使古代政治文化中因袭而来的正直正义仁爱遭到灭顶之灾。
面对日本在“满蒙”肆意妄为,新崛起的美国是有想法的。利用因调停日俄战争而获得的话语权,由时任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策划一份“满洲开发计划”,运动美国著名的铁路大王哈里曼出资,向满洲输出资本,以日美共同经营南“满”铁道的方式,试图插足“满洲”,还与日本首相签订了谅解协定,跻身东亚政治格局。美国可为日后的发言权铺设立足点。美国判断:“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工具,进行无孔不入的殖民主义的满洲经营”[11],但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识破了这一点,一举予以废除。1909年美国国务卿诺克斯提出“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试图在“国际共管”的名义下推动“金元外交”,以此削弱和遏制日本在满蒙的独往独来势头。该计划设计由美英日俄贷款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利用这笔贷款赎回“东三省”的所有铁路,将其置于主要由英美参与的管理系统之下。这项计划分明是主要针对日本的,其动机是:新任美国总统塔夫脱对前总统罗斯福的远东政策是不满的,要取得在远东利益仅靠民间资本是不够的,远东应当进入政府外交政策框架内。“这个政策的特征是,以金元代替枪弹。”[10]272
“金元攻势”一波连接一波。首先,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庚子赔款的议案,此举不仅表现出对“辛丑条约”的反省和批评,也极大地博取了中国民众的好感。唐绍仪去往美国致谢并劝说美国资本输出东北;同年,因移民问题引发的日美矛盾,虽然由罗脱—高平协约妥结,但相互妥协中清楚地含有彼此已经互为敌手的含义(美国强调了维护中国独立及领土完整);1909年10月,作为“中立化计划”的一部分,美国银行团代表司戴德同奉天巡抚程德全签订《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计划要修筑的路线同日俄控制下的中东路在很大距离上处于平行状态,而锦州港与大连港分别处于渤海湾的两端,竞争意图明显;是年美国强行介入湖广铁路借款计划;从1908年起,美国致力于挑拨日俄关系,希望由俄国提出出售中东路,而由美国出面“赎买”。这迫使后藤新平作出了“新旧大陆对峙”的判断[12]。
1913年3月,威尔逊出任美国第28届总统,此前,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此后,日本提出了对华“二十一条”。威尔逊意识到:金元攻势并没有取得成功,“二十一条”的姿态表明日本试图实行对中国的强硬政策。这使美国反省:行动缓慢的“金元攻势”“牺牲了一个最好的机会”[13]。1916年7月,第四次《俄日密约》签订,其中的针对敌人也包括美国。在这个刺激下,美国政府照会日本,希望日俄之间的协定,不能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美国原则。同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海军拨款法案,庞大的海军造舰计划是为了“抑制日本的亚洲野心”[10]327。1917年5月12日,美国国务卿兰辛主动向日本要求美日应就中国形势交换意见。是年9月至11月,经过13轮磋商后,最后达成了著名的兰辛—石井协定,美国虽承认日本在满蒙拥有“特殊利益”但强调了“门户开放”和“保全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要求,在双方异乎寻常争辩中,美国还试图用“卓越权益”去取代“特殊权益”。兰辛——石井协定的意义还在于:美国已经基本放弃还将“金元”作为手段去压制日本,因为过往的交涉证明:日本一直在敷衍,实在无法周旋便蛮横地表示不答应,且拉俄国入伙对抗美国。这表明:在旧外交秩序内仍然奉行惯例手段去对抗敌方,是不会取得多大效率的。
三
1917年10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罗斯被后来的苏联取代,沙皇政权垮台,苏俄政权逐渐稳住脚跟并成为新的统治者,对日本来说长年以来一直通过日俄密约与之勾搭瓜分利权的主体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运动”,中国爆发“五四运动”。长年受日本压迫的朝鲜和中国以民族主义的觉醒和明确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大大增加了日本试图继续维持既得利益的困难。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人民群众的反抗对压迫者而言,这种危险是任何密约或同盟所无法解消的。
1911年7月,日英之间签订了第三次《日英同盟》条约。日英同盟又获得了10年的效力延长期。但是,根据英国的意愿,一旦日美之间发生战争,英国没有参加战争的义务。日英同盟的第三国针对性已经消失。“日英同盟是帝国外交的真髓”[10]285,一旦针对性不再则“真髓”亦无实际意义。其原因是前一年,美国曾提议同英国缔约,英国政府表现出积极态度。从1902年起一直支撑日本军事扩张的日英同盟将在1921年届满期终。1906年日本制定第一次国防方针时,俄国是为第一假想敌国,当时陆军认为美国尚无列入假想敌国之列的必要;1918年日本改订国防方针,美国排位苏联之后,是第二假想敌国;第三次改订时,美国已是头号假想敌国。即:当美国的威胁越来越强烈也为日本所深刻意识的同时,曾答应日本帮助其作战的英国却悄然抽身而退了。1921年后,日英同盟条约被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所取代。
对日本外交来说,最大的危机源自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布的“十四点计划”。从其具体内容看,似乎主要是针对欧洲事务,与日本无关。但从其原则上看,其公开外交和废止秘密外交,归还战争中被占土地,公道处置殖民地,裁军和限制军备,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强调不干涉主义等等,日本只要一想到自己在朝鲜和中国的所作所为,皆可一一对号入座。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威尔逊主义,充分展示了一种新的学说在其诞生初期的纯然性。此后的历史进程证明,威尔逊主义是旧外交的终止符,新外交的里程碑。对旧外交秩序无视正当正义原则的挑战,使当时的中国民众对美国怀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三年以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完全地兑现了美国主持下的新外交在亚太地区所追逐的目标。
这就是说,至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日起,自甲午战争以来有利于日本向外侵略扩张的国际环境完全改变了。日英同盟一去不复,日本丧失最可凭恃的盟友;日俄密约因苏维埃政权宣告一切旧条约失效亦已无狼狈为奸的密约可以依靠;中国朝鲜的民族主义浪潮明确提出收回利权,这最令日本不寒而慄;而新环境主要创造者美国凭籍其新理念新秩序,在崛起的同时毫不含糊地暗示:日本若试图对抗将无条件地成为新外交秩序的试验品。
日本学者服部龙二在其获奖专著中,提出旧外交轴心被以美国为首的新外交轴心所替代,可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外交新秩序的形成;苏联的出现和中国的改变导致国际政治中新角色的加入,特别是中国身为参战战胜国反而受到和战败国一样的处理,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被同时唤醒,对东亚国际政治冲击巨大;由于国际环境的改变,日本外交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理性的外交家对外奉行“协调外交”,政党政治对内奉行民主主义,与激进的外交家标榜对外强硬,专制者对内强调总体战计划,形成了根本无法协调妥协的局面,将日本推向不断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境地,越陷越深,全面陷入孤立并在战争轨迹上一直走到1945年战败,等等,所有一切的变化,皆因1918年威尔逊主义所开创的国际政治新环境所导致[14]。上一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亚洲政策表现出对中国政治和中国民众极大的同情,同时也是当时诸列强中第一个给予中国的积极变化以支持的国家,这种同情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终于发展成对日作战对日惩罚的主体政策。当然会有学者认为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包藏有对国际政治主导权的觊觎,但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当时的确需要这种支援。仔细吟味,上世纪初美国向东亚国际政治的介入使日本的中国政策倍感压力,有许多细节可以慢慢咀嚼琢磨。美国的国际战略政策在其提出之初,其理想主义的特征,至今令人追忆。日本外交危机的初显现,于中可以一览无遗。由此危机肇始日本近代外交的历史进程,有许多教训值得汲取。
[1]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M].东京:原书房,1966.
[2]百濑孝.昭和戦前期の日本[M].东京:吉川弘文館,1991:2.
[3]川岛真,服部龍二.東アジア国際政治史[M].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07:98.
[4]鸿明,木易.明治天皇传[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243.
[5][日]依田憙家.日本帝国主义研究[M].卞立强,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9.
[6][日]历史研究会编.日本史料.4.近代[M].岩波书店,1997:299-300.
[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69.
[8]北岡伸一.日本陸軍と大陸政策[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8:196.
[9]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组.中国近代史对外关系史料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73-374.
[10]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1]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绪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6-65.
[12]北岡伸一.外交指導者としての後藤新平[J].近代日本研究会編:年報·近代日本研究.山川出版社,1980:73.
[13]李抱宏,盛震溯,译.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5.
[14]服部龍二.東アジア国際環境の変動と日本外交1918——1931[M].東京:有斐閣,2005:1-18.
The Germination of Modern Japan's Diplomatic Crisis
LI Xiao-bai1,2
(1.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Key Research Bas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enter for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With the Anglo-Japanese Alliance and 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 between Japan and Russia,Japan seized the colonies which is nearly as large as Native Japan before the end of World War I,and proposed to Yuan Shikai the Twenty-One Demands in order to occupy China by itself.Some big countries became the accomplice with Japan,while others did nothing in response.However,the United States infiltrated its power into Manchuria through the Knox Plan and initiated the Dollar Diplomacy.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proposed new diplomatic ideas and principles,and entirely changed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East Asia,which triggered the diplomatic crisis of modern Japan.
the Twenty-One Demands;Secret Treaty Alliance;the Dollar Diplomacy;Wilsonianism
K313.41
A
1001-6201(2014)04-0007-05
[责任编辑:赵 红]
2014-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SS008)。
李小白(1957-),女,黑龙江鹤岗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