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014-06-27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竞争力竞争

袁 洋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1 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简述

1.1 国外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

1.1.1 战略性贸易

Krugman[1]认为规模经济取代要素秉赋的差异而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政府通过贸易保护阻止外国厂商进入国内市场有利于本国厂商占领国内市场,并可以增强本国厂商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扩大本国出口。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可以使国家或国内产业获得较大份额的租金,又可以使被保护的产业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应。在可操作性上, J.A.Brander和B.J.Spencer[2]具体论述政府如何通过变更博弈规则(如研发补贴[R&D]、关税、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转移垄断利润,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以提高本国福利。

1.1.2 战略性贸易多角度下的扩展

学者Ishikawa与Spencer[3]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中引入了中间产品这一因素。所谓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资。如果本国企业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需要向其他国家进口所需的中间产品,那么此种前提下对于中间产品的出口补贴对于本国企业来说,部分利润也会转移至国外企业,这样出口补贴的作用就会大大虚弱。如果中间产品由本国进行自行生产,那么对于中间产品的补贴与对最终产品的进行的补贴效果是相同的。

Okajima和Martimort;Brainard[4]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则出于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对于政策的实施,从行业成本、需求和企业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政府提出要求,而实际上政府对这些情况可能比企业了解得更少,因此在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中研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还有学者分别考虑了收入约束和产业政策(J. Peter Neary和Dermot Leahy)[5]、委托竞争(Nolan H. Miller和Amit Pazgal)[6]、公司所有权结构(Steffen Huck和Kai A. Konrad[7])等因素,国际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倾向微观层面,更接近于现实。

1.1.3 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其他理论

外国关于金融服务研究的观点还很多,对于哪种贸易理论适合于金融服务也存在很多不同观点。其中主要的为以下几类:

(1)传统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作为一种经典思想,有学者认为也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亚当·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一俄林等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动因,不必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分开。支持该理论观点的学者大多认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累积人为创造出来,可由技术创新、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合理的制度等决定。

(2)自由贸易。金融服务开放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封闭的金融服务市场则往往会对经济产生扭曲作用。市场的开放将促进国内金融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例如:保证国内企业较高水平的投资;强化国内金融基础,提高监管水平与竞争力;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使金融服务价格降低,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强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并与其他改革相联系,共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3)贸易保护。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加快了资本流动性。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一些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必定被淘汰,然而金融机构的倒闭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于金融体系安全的担忧,这是金融国际化中存在的必然现象。金融服务国际化要控制好参与国际竞争的速度和程度。自由化不能说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介入,也存在着资本溢出的现实问题。

1.2 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

1.2.1 战略性贸易的局限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依赖其多变的条件假设以及其不确定性的政策结和与适用环境,而这些前提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该理论。汤凌霄[9]认为尽管该理论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但实施的难度很大。战略性贸易政策因其相当苛刻的实施条件在中国目前尚不具备而不宜采用。

1.2.2 政府的R&D补贴策略

最优R&D补贴策略则是陈继祥与霍沛军[8]从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角度进行R&D补贴的研究,不管企业在生产阶段是选择完全合作、半合作还是完全不合作,政府最终都将正补贴作为最佳选择,同时分析中也考虑了不同补贴率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程度。

谢璐[10]主张政府可以为补贴政策制定一套易于监测的考核指标;对事前与事后补贴两种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她认为:中国政府对本国的战略厂商R&D活动进行事后补贴切实可行,事后补贴能够提高R&D补贴的效率,避免因为过度投资和寻租造成资源的浪费。

1.2.3 金融服务贸易不同方式的存在所产生的差异

郭根龙[11]指出由于各项金融服务贸易的方式不同,所适用的理论也存在着差别,因此他提出了混合性贸易模式。经过认真研究后郭根龙指出,过境交付金融服务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模式,适用于比较优势理论,商业存在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典型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可以用规模经济或消费者偏好相似理论来解释的结论。

罗楠[12]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竞争优势理论适用于跨境交付方式的金融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模式则可以用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相似理论进行充分的说明,属于典型的产业内贸易。此外他还认为,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属于朝阳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并不能将自由贸易理论完全应用于我国的金融服务业。

2 我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时序比较

2.1 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在金融服务进出口差额的数据中(见图1),除了2001年中国金融服务呈现顺差外,其他年份均是逆差。2000年到2010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差额波动较大,但自2006年以后逆差显示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其中逆差跨度最大的年份2006年。

我国金融服务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出口额仅在2002年与2004年两年出现下滑,其他年份较往年相比都保持着增长。出口额由2000年的0.7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3.31亿美元,增长17.06倍。与此同时,进口额则分别在2001年、2004年与2007年三年出现下降,但总体上增长趋势明显。进口额从2000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3.87亿美元,增长14.30倍。从图1容易看出,出口的增长趋势较进口的增长趋势更为平稳。进出口总额中,2002年、2004年与2007年出现下降,其他年份较往年相比都保持着增长。其中2010年的进出口总额27.18亿美元是2000年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的15.53倍,增长幅度在四个指标中最为突出。

通过表1可以观察到,10年间金融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其中2002年的所占比重仅仅为0.13%,而所占比重最高的的2010年也仅为0.78%。10年间,除了2010年金融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0.78%以外,其他年份均没有超过0.5%,但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金融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其中2010年增幅与往年相比明显,为0.44%。

同时期,中国金融服务进口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比重同样长期处于低位。即使所占比重最高的2006年也不足1%,仅为0.89%。从以上分析来看,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高,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处于比较劣势。

图1 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变动趋势(单元:亿美元)

表1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2 中国金融服务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在此,通过净出口比率这一指标来测算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其于1997年到2010年的间的变动趋势。通过近年来其竞争力的时序比较,以其明晰我国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某个国家某类商品或服务的进口贸易额减去出口贸易额的差额在该类商品或服务进口贸易额加上出口贸易额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就是净出口比率(ratio of net export, RNX)

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Xij表示j国出口的i商品或者i服务;Mij表示j国进口的i商品或者I服务。

[-1,1]是RNX的取值区间,取值越大说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大,取值越小说明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小。取值为-1时,则说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处于绝对劣势(只有进口);取值为1时,则说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处于绝对优势(只有出口);取值为0时,则说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之间。

1997到2010年的RNX指数如表2所示,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出。

表2 中国2000-2010年服务贸易与金融服务的RNX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得到

通过表2分析看出:

首先,我国金融服务的RNX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其中以2001年、2005年与2008年三年最为明显。2001年以前我国金融服务RNX指标均为小于0,处于比较劣势。1997年为-0.845接近绝对劣势,但之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提升明显。2002年随着我国加入WTO,RNX下降迅速,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由比较优势转为比较劣势。2002年以后,国际竞争力均为比较劣势,但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至2008年,我国金融行业经历五年的“过渡期”后,RNX再次快速下降。作为服务贸易中新兴项目的金融服务在出口中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其次,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同样处于比较劣势,但与金融服务的RNX指数波动相比,服务贸易的RNX指数则相对稳定,基本上保持在[0,-0.1]之间。原因在于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资源密集型项目为主,例如建筑服务、运输与旅游等。并且这些项目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一直较高,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从我国的服务贸易中各项目所占比重来看,金融服务并没有显示出竞争优势。

3 中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在综合考虑进口与的出口的影响下,本文选择贸易竞争指数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来,避免了只注重出口或者进口所带来的测度误差。同时,贸易竞争指数排除了诸多宏观因素的影响,例如一国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因各国贸易总量相差悬殊而造成的不可比性。

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这一指标可以有力的分析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世界市场上其他经济体所生产的同种产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该国产品是处于比较劣势还是比较优势及其优劣程度。

其计算方法为一国经济体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除以该国此商品或服务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额。即:

式中,TCij表示j经济体在i商品或i服务上的贸易竞争指数,Xij表示j经济体出口i商品或i服务,Mij表示j经济体进口i商品或i服务。

贸易竞争指数的取值区间为[-1,1],贸易竞争指数为-1表明该国在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该产业相对其他经济体而言生产效率较低。与此相反,贸易竞争指数为1表明该国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该产业相对其他经济体而言生产效率较高。取值为0则说明该国在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处于平均水平。一般而言,一国在某一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贸易竞争指数较大。

本文选取了6个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本文主要研究的中国。这些国家涵盖了欧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这6个国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保证了进行国际比较的合理性和代表性。表3和图2是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与6个经济体模型进行的国际比较。

表3 6个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相关数据统计得到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金融服务的效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美国,金融服务的贸易竞争指数比较大,说明美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比较强。贸易竞争指数小于零的是中国、巴西,这两个国家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近年来,美国和巴西在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上呈现出上升态势,发展趋势明显。与此相反,日本的TC结果则显示该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正逐年下降,虽然下降缓慢但趋势明显,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由2000年的0.207下降到2011年的0.102。德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服务上的国际竞争力则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则波动较大,在图2中TC指数震荡激烈,其TC指数最高的2001年0.125与2006年最低值的-0.719相差达0.844,同时中国的TC指数大部分年份小于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明显。

4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

4.1 我国金融服务在竞争力上的变动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金融服务的竞争力却处在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以资源、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至今仍然大量倚重旅游、运输和建筑等服务,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这些服务项目份额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稳定性,但金融服务在其中却并不占有优势。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国家对金融行业的保护程度逐年降低,其竞争力在2002年下降明显。之后国内金融行业逐渐适应了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自我调整并积极与国际接轨,其国际竞争力虽然仍处于比较劣势,但却在逐年增强。金融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行业,然而经过5年“过渡期”,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却依然处于劣势,国际竞争力如此之低非常不利。但从分析中不难看出,进几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较快,竞争力提高迅速,发展潜力巨大。

图2 6个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变动趋势

4.2 关于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提高资本利用率。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单一,大量依赖国家财政收入,附属资本种类少、占比低。因此应增加资本来源渠道,减少对于财政注资的依赖。应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例如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高效运行,增加资本的流动性,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同时政府应对资本市场上国内金融行业进行非歧视性的鼓励与引导,以提高国内金融业的资本利用率。

(2)政府支持。政府应当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可在国际政治与商务谈判中,与众多经济体进一步协商有效消除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实现金融服务的自由化。出于战略性贸易考虑,鼓励我国金融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竞争中去,通过收购与参股的形式渐进性地完成我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本土化运作。成立“金融出口服务贸易管理委员会”,收集并研究国内外重大金融服务贸易项目案例,为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信息、合作、各项资源上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为国内企业争取金融贸易项目。

(3)深层次的金融制度创新。作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核心,金融制度创新一直都是提高金融服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虽然通过近些年来的制度改革,我国金融服务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金融制度创新的任务依旧艰巨。在今后的金融制度改革中,应将侧重点置于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两个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设立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估、资本监管和风险控制指标。

(4)金融品牌营销。金融服务与货物商品在贸易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金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在同一时刻完成的,具有抽象性的显著特点。由于消费者的选择性偏好,他们很难对金融服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于金融产品与金融企业的品牌效应,因此金融机构的品牌与文化在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中至关重要。开展我国金融企业的推广活动,建立本国的金融行业协会,即可向国内行业阐明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又可向国外同行与客户进行营销。加大对于我国金融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宣传,有利于我国的金融服务出口,进而提高我国的金融服务竞争力。

[1] 保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37.

[2] 徐丽华,冯宗宪.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题,2007,(4):123-127.

[3] 崔岩.美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0:46-48.

[4] 晏婵.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5):148-149.

[5] 徐祖跃,彭骥鸣,胡学奎.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激励制度[J].税务研究,2012,(6):3-7.

[6] 田厚平,刘长贤,郭亚军.代理人间具有竞争关系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07,(4):153-156.

[7] 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153-158.

[8] 霍沛军,陈继祥.统一世界市场上针对单边R&D的补贴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2,(3):56-59.

[9] 汤凌霄.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分析[J].求索.2002,(4):26-28.

[10] 谢璐.中国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R&D补贴政策与出口补贴政策之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12):85-89.

[11] 郭根龙.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1:8-9.

[12] 罗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差别化政策研究——基于不同提供方式和业务类型视角[D].重庆:重庆大学,2007:11-14.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竞争力竞争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感谢竞争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