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2014-06-27刘新民穆露露刘培培何佩佩
张 瑾,刘新民,穆露露,刘培培,何佩佩
(皖南医学院 心理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有关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及自杀率有上升趋势[1]。虽然高校大多设有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但多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并未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服务[2-3],只有极少的大学生能主动求助[4]。领悟社会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个分支,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5]。因此,本研究调查了解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未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选取安徽省芜湖市3所大学共930名在校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98份,有效回收率96.59%,男生454人,女生44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6]我国学者梁宝勇、郝志红等2007年在Fisher.Turner 编制的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7]的基础上修订中文版。问卷由29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说明其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越积极。该问卷分为4个维度: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对耻辱的忍受性、人际开放性和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
1.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8]该量表是Zimer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中文版,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5。量表含有12个自评项目,采用7级计分法,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社会支持总分由所有条目分累加,该量表分为家庭内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基本特点
2.1.1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得分 对898名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得分进行统计,其中总分为88.98±8.20,各维度得分为: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26.10±3.21,对耻辱的忍受性14.36±2.42,人际开放性21.01±3.22,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27.53±3.26。
2.1.2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比较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对耻辱的忍受性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女生比男生求助态度更积极,见表1。
2.1.3 有无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比较 对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进行比较,有过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得分均高于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说明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更积极,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比较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有无求助经历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比较
2.2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对心理求助态度及其各维度、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心理求助态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148,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有重要影响,女生相对男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上明显更积极,这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是一致的[9]。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下,男女两性在心理社会行为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被赋予很多的行为性格特质,同时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无助表达和求助态度给予了更多的宽容[10]。男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不会先求助于他人,他们多采取运动、娱乐或独处等专业心理求助之外的方式,这可能与社会文化赞许的男性处理问题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关。虽然女生比男生更愿意求助,但本调查中的大学生求助态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如何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的意愿,是高校心理工作未来的重点。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调查表明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态度积极,说明求助经验对求助行为有明显的强化作用。相对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在心理咨询的认识上更加准确、态度更加积极、担心更少[11]。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大学生会更多地体验到咨询过程的安全和舒适,当他们的症状减轻之后,对心理求助的态度自然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在专业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需要求助者自我暴露,谈及自己的隐私,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保密设置,害怕泄露隐私,怕被看作不正常的人,成为学生选择不去心理咨询的原因。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完善预约及咨询机制,并且将保密制度落到实处,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率的有效途径。
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态度在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和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两个维度及其总分上都呈现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界定,更加明确是否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并且更易于信任专业人员,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而且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存在的支持更有意义[12]。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意味着逐渐脱离家庭而走向社会,获得来自家庭以外的情感支持,在领悟社会支持中体现为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两种支持的重要性将逐渐超越家庭内支持。能够充分获得家庭外支持的大学生,倾向于有较强的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10]。
综合本研究结果,高校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心理服务机制,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引导,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鼓励大学生主动求助,提高学生对社会支持系统的领悟能力,为大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贺龙.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下旬刊):51,47.
[2] 梅锦荣,隋玉杰,曾建国.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4):210-215.
[3] CIARROCHI J V,DEANE F P.Emotional competece and willinaness to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 and nonprofessional sources[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2001,29(2):233-246.
[4] NORRIS FH,KANIASTY K.Received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times of model[J].Personal socPsycho,1996,71(3):498-511.
[5]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80-184.
[6] 郝志红,梁宝勇.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1-3.
[7] FISHER E H,TURNER JL.Orientations to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utility of an attitude scale[J].Journal of Cou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0,35:79-90.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32-133,195-197,235-237.
[9] 李建明.认知及心理健康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6.
[10] 安莉娟.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与安全感及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6):656-659.
[11] 洪锐锋.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138-1140.
[12]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