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心理问题归因与管理对策
2014-06-27何琴,彭锐
何 琴, 彭 锐
(1. 云南大学 城建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建工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而心理方面较过去呈现出更多的问题。施工人员(指建筑企业派驻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二者在实现更完整的健康状态中是不可分割的”[1]。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员工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还会降低工作绩效。但现阶段,在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员工提供日常身心健康维护的企业很少,提供心理健康维护的仅有16.7%[2]。管理中忽视员工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建筑企业(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有关施工人员心理健康方面的学术研究也较少,缺乏应有的关注。而我国从事建筑业的人数众多,据2008年普查数据,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4112.2万,占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的15%[3]。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影响面极广,其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一系列的心理管理措施维护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
1 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1.1 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也就是说,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主要从主观体验(幸福、快乐、平静)、动态变化、潜能发挥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个体心理不健康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健康,并不是心理的各方面都不健康。
1.2 心理问题的内涵
人的心理状态可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类,心理正常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是变态心理学中所说的异常心理,指具有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又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心理不健康的类型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等三种类型。心理状态的分类见图1。
图1 心理状态分类
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是标明和讨论“没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与“不健康”是另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也就是说“健康”与“不健康”均属于正常心理[4]。
1.3 施工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2012年我们课题组对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评,通过SPSS12.0和Excel2003软件统计调查结果,得出至少36.59%的施工人员可能具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烦闷、抑郁、偏执等不良情绪和一般心理问题,有的伴有躯体不适感,如头疼、胸闷、背痛、肠胃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
施工人员出现心理问题,即表明了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只是某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外界的干预得到缓解和消除。因此,建筑企业可通过采取心理管理措施,维护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预防施工人员心理问题的产生,或当其出现心理问题时懂得如何自助或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而得以及时缓解和消除。要建立适合施工人员的心理管理措施,建筑企业首先应对施工人员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2 施工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客观因素
2.1.1工作压力与强度大,安全风险高
工程是以“质量、工期、成本”为目标导向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目标抓得很紧,致使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工程质量事关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巨大。工期紧张的工程为了保证工期,施工人员基本不能正常休息,一周两天的休息日通常压缩为一天,有时甚至一个休息日也没有,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轮到浇筑混凝土,往往要通宵值班,工作强度极大。来自成本控制的压力,也会大大地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强度。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安全风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工地现场环境复杂,起重设备多,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011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89起、死亡738人[5]。建筑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业,每年的死亡率仅次于煤炭、交通行业。施工人员一方面要担心农民工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自身也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中,施工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且长时间缺乏足够的睡眠和闲暇时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1.2工作与生活环境差
新建工程项目许多位于城市郊区,尤其是道桥工程,几乎都在荒芜人烟处。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配套,工地现场扬尘大,噪音大,使得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工作环境更为艰苦。作为项目施工人员,常常不得不长期居住在施工现场,但工地缺乏足够的娱乐设施,有些连电视、网络也不通,工作结束后通常以打牌的方式度过无聊时光,且长驻工地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与社会人际交往,这会加剧工作家庭冲突。因而施工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都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工作家庭冲突会影响施工项目员工工作绩效[6]。
2.2 主观因素
2.2.1项目管理者忽略心理健康因素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强调对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等目标的有效管理,强调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却相当地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大部分建筑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都出自理工科教育背景,即使是管理类专业毕业的管理者,在现行的专业培养计划下,也相当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因而,管理者大多没有意识到下属的心理需要,更不懂得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心理措施。
2.2.2施工人员缺乏心理自助方法
施工人员普遍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即使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也因缺乏心理自助方法,不知道如何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加之国内人们一般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心理问题,不会主动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施工人员只能靠工作环境的好转或者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改变心理健康状态。
3 建筑企业应采取的心理管理对策
3.1 改善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
3.1.1降低施工工作强度,减少员工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会降低员工工作效率,带来低绩效,建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分派给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要适中,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员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创造高绩效。
3.1.2改善施工现场环境,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目前许多项目部严重缺乏休闲娱乐设施,为改善这一状况,项目部除配置电视、电脑、棋牌外,还应配置DVD及影碟、音响、麦克风、健身器材、报刊杂志及图书等,使硬件设施规范化、多样化,方便施工人员休息休闲、沟通交流,增添施工人员的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项目经理部还应适时组织一些活动,使施工人员从工作时的紧张、疲倦状态中解放出来,恢复身心健康,为下一步的工作积攒力量。比如组织施工人员到项目周边地区旅游、举办趣味运动会,参加拓展训练等等。
3.2 制定心理管理措施和制度
3.2.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引进心理专业人才
现阶段,建筑企业普遍缺乏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意识,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许多公司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管理措施,如设置放松室、发泄室,工作中提供背景音乐,要求员工接受心理测试、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缓解和去除员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也应树立起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意识,把心理健康管理当作一项任务来抓,视心理健康管理为企业资本,而非企业成本。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建筑企业应引进心理学专业人才,由其负责心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指导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企业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聘用专业公司,由其提供部分或全部心理健康管理服务。这种做法因保密性较好,较受员工欢迎。目前,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多,如澳大利亚国际心理服务有限公司、香港天力亚太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盛心阳光咨询有限公司、中国EAP服务中心、好人生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除引进专业人才外,企业也可有计划地逐步培养一部分公司员工成为心理健康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3.2.2开展心理管理培训,提高心理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要对管理者开展心理管理培训。从高层到基层,从企业管理者到项目管理者,每年必须参加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参加的培训课时应达到规定要求,培训完后参加相应的考试,不合格者须继续教育,并且直接与薪酬挂钩。在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时,要把是否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是否采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等,纳入考核范围内。通过这些措施,使管理者建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主动采取措施预防施工人员出现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管理水平。
3.2.3重视员工心理辅导,增强心理自助能力
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加以提高,因此重视员工心理辅导,增强心理自助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员工心理辅导是指以提高企业绩效为目标,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和技术,帮助员工解决在工作、生活方面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增强员工的环境适应力[7]。心理辅导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具有改变、发展和成长的含义。美国从20世纪初便开始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是实行心理辅导最早的国家。我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心理辅导,至今已发展60余年,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建筑企业的心理辅导可从施工人员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释放压力、应对挫折、职业生涯等方面开展。鉴于建筑企业员工人数较多,辅导形式应主要采取团体辅导,辅以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应包括发展性辅导和预防性辅导。发展性辅导,即协助员工认识自我,确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自信、乐观、有效率地投入生活工作之中。预防性辅导,即以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员工为主,遍及全体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节方法,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8]。心理辅导可邀请专家或企业的心理专业人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团体心理活动、发放心理自助小手册等等。由于施工人员长驻工地,因此心理辅导方式应灵活多变,采取网络辅导、播放讲座视频等非面对面的方式。通过心理辅导,使施工人员能够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懂得心理调节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3.2.4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员工心理救助
由企业组建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为施工人员提供日常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问题治疗服务。项目部规模大且条件具备的,还可单独聘用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咨询方式应包括面对面、网络、电话、邮件等多种咨询方式。心理咨询人员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当施工人员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上级领导应主动介入干预,提供适当的帮助,必要时,劝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或转换工作等多种措施,避免其心理问题严重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2.5建立心理管理制度,评估心理管理绩效
若要在施工企业管理中更有效、更持久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应将上述心理健康管理措施制度化。不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还是项目部的规章制度,均要有心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心理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
(1)管理者心理培训、考试与考核制度;
(2)施工人员心理辅导制度;
(3)施工人员心理咨询与心理救助制度;
(4)项目部工作生活环境硬件配置制度;
(5)建立心理管理评估制度,心理管理在实施后应对其管理成效进行系统专业的评价,找出不足的方面,加以完善。
3.2.6引入员工援助计划,实现全员心理管理
在建筑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心理管理制度,此时可引入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EAP是一种规范的、综合性的心理管理技术,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9]。
EAP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得到飞速发展,现已成为美国企业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应用相当普及。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许多企业、政府部门和军队也都广泛开展此项服务。EAP现已成为一种针对工作场所中人们所存在的广泛的、多样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帮助的综合方法,是公司对员工全方位的人本主义的关怀。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EAP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采用员工援助计划来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发展是在近十年才开始的。我国最早采用EAP的主要是大型外资企业,如摩托罗拉、惠普,之后国内部分企业也相继开展了EAP,如中国银行、新浪集团。2011年,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启动了EPA咨询师/运营师的认证(CETTIC职业培训证书),这意味着中国EAP进入职业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建筑企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开展EAP工作:员工援助计划需求评估,员工援助计划方案设计,员工援助计划方案执行,效果评估与反馈[10]。EAP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维护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绩效和企业效益。
4 结 语
施工人员是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源,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绩效,进而影响项目的实施与企业的效益,因此建筑企业管
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日常维护。施工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建筑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心理管理措施和制度,预防施工人员心理问题的产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降低生产事故,增加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只有当建筑企业管理者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人力资源才能得以充分的开发,项目才能更顺利地开展,企业也才能更好地发展。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Gap Action Programme[R]. Geneva:WHO,2008.
[2] 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 2010中国员工身心健康风险状况调研报告[R].上海: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2010.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1)[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1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EB/OL]. [2012-2-17]. http://www.mohurd.gov.cn/zxydt/201203/t20120314_209111.html.
[6] 张涑贤,赵 帆. 建筑施工项目员工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6):870-875.
[7] 任高高,王善明.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心理辅导[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2):38-39.
[8] 樊富珉,古 怡. 台湾青少年心理辅导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参考意义[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12):88-93.
[9] 谷向东,郑日昌. 员工援助计划:解决组织中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398-399.
[10] 李 娜. 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201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