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4-06-26黄嘉英李美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黄嘉英 李美婷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因此,在构建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指数基础上,选取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2家商业银行近10年的面板数据,就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分析的主要结论是:2004—2012年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效率;实证分析;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01-04

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的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变化。2013年7月,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让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也更加可能带来金融风险。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实现。一旦存款利率实现市场化,银行的竞争态势将会发生变化,并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迄今,具体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的相关文献并不见,大多只是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缺乏数据支撑。而众学者多集中于研究利率市场化进入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且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然而,该观点都是建立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也即利率全面放开。由于我国对于利率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放开,而只有经过实证分析,才能检验该观点是否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基于我国的实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探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并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采取应对之策。

本文在构建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指数之后,首次选取了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2家商业银行近10年的面板数据,就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第二部分构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第三部分选取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2家银行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第四部分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构建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可能收集到的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中,研究焦点和角度多集中于改革动机、改革模式、既往历程、配套措施、国际经验以及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等方面,而量化解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文献并不多。然而,相对准确的量化估计不仅有助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做出较为清晰和直观的判断,也是国家制定下一步政策的基本起点,对未来改革起到导向作用(顾海兵、翟敏,2013)。再者,量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本文中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构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指数是本文的关键点之一。

在度量利率市场化的实践方面,陶雄华(2013)选取3个指标测度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其分别是实际利率水平、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以及决定利率的方式;在量化这些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赋值,继而采用简单平均法进行合成以得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比较粗略,难以避免主观赋值的缺陷,但是,经陶雄华的实践验证,结果具有效性。因此,此测度方法的可信度颇高。本文决定借鉴陶雄华的度量方法,即利用实际利率水平、决定利率的方式以及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3个指标构建我国利率市场化指数。

1.实际利率水平

根据金融抑制理论,货币当局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会导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呆滞不前的现象。而要消除金融抑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必须解除利率管制,避免实际利率为负,因此,实际利率水平的正负成为测度利率市场化的首要指标(陶雄华、陈明珏,2013)。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之差。本文以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名义利率,消费者物价指数为通胀率计算实际利率。陶雄华将-5%、0、2.5%作为划分完全抑制、部分抑制、部分市场化、完全市场化4个等级的临界值。实际利率水平≤-5%、(-5%,0、]、(0,2.5%]、>2.5%,分别赋值0、1、2、3。

2.利率决定的方式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无确定利率的自主权(刘毅、申洪,2002),因此,货币当局管制或者限制的利率类别的数量的变化可以成为此项指标的测度依据。将我国的利率体系划分为5类14种;并将中国官方决定或控制5类、4类、3—2类、2—1类利率,亦即基本放开0类、1—2类、3—4类、5类利率管制,分别认定为利率完全抑制、部分抑制、部分市场化、完全市场化,依次赋值0、1、2、3(实际赋值依据官方允许的利率浮动情况而有微调)。

3.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

在不具备完全利率决定自主权的情况下,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实际测度方法是,将中国的利率体系划分为5类14种,结合官方允许的利率浮动情况,逐一考察官方决定或控制的利率种类变化,分别予以测度。其中,浮动范围分为完全禁止(即允许范围为0)、小范围(至少6种利率)、大范围(至少9种利率)、全部放开4种情形,并据以作为分等标准;浮动幅度则以<30%、[30%,50%)、[50%,100%)、≥100%为4个等级的划分标准。

4.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合成

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合成采用简单平均法。此合成方法适用性较好,便于运算。陶雄华使用的具体的合成方法是,简单平均3项指标的赋值,所得即为各年度的利率市场化指数,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3]。简单平均加总上述3个指标的年度赋值,所得即为2004—2012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总指数。endprint

二、实证方法与数据说明

1.建立回归模型

首先,考虑到各家银行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了变截距模型。其次,考虑考虑到我们选取的样本银行基本包括了国内银行的基本特征,而且仅有样本银行的自身效应作为条件进行推论,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后,由于本模型所处理的数据是面板数据,存在截面数据,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异方差。为了减少因截面数据所引起的异方差的影响,在权重Weighting中将选择Cross-section Weights (GLS)便可以消除截面数据的异方差的影响。为考查各项因素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以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存贷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IDit=αit+β1IM+β2GGDP+β3IR+εit

其中,ID可取上文的五个被解释变量,i=1,2,3……,12;t=2004,2005,2006,……2012,其具体含义参见下表;解释变量IM为上文所构建的利率市场化指数。εit为随机干扰项。

2.银行效率变量的设定

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结合我国上市银行自身的特点,本文从银行的盈利状况、资产质量、抗风险能力、资产配置等方面的5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以及存贷比率作为表征银行效率的变量。

首先,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商业银行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中,净资产收益率是诸多学者公认的最具综合性的评价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银行每单位资本产出利润的水平(芦锋,2012)。由于盈利能力是影响银行持续经营和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假设盈利能力与银行效率正相关(郑录军、曹廷求,2005)。其次,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它是反映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是一个逆指标,如果该指标数值越小,表明该行贷款资产质量越高,则该行的效率值也就越高。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是由各类贷款组成,如果要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首先要保证银行资产质量,同时,也必须提高银行的贷款质量(芦锋,2012)。其次,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指标,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李振宁,2006)。同时,该指标也是衡量一家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一家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地位会有很大影响。因而,我们认为,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成正相关关系。第三,资产负债比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及商业银行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比率越低,表明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越强。本文选取该指标旨在考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程度及其偿债能力的变化。最后,存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用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之一,指的是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占各项存款总额的比重,该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就越低。同时,存贷比率是反映银行资产配置的主要指标(赵旭、蒋振声,2001),因而本文采用这一指标反映银行的资产配置效率,这一指标值越高,银行的效率也应该随着越高(郑录军、曹廷求,2005)。

3.控制变量的设定

在宏观经济变量方面,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因此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和通货膨胀率(IR)这两个比率作为控制变量,表征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

4.数据样本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可比性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进行分析。这12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具体被解释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各行年报及国泰安数据库。作为解释变量的利率市场化指数取自第二部分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构建(参见表2)。宏观经济层面的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IR)等变量来源于我国统计局发布的历年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的面板数据,得出总体回归结果如表3:

从以上结果可得:变量利率市场化指数(IM)只在净资产收益率(ID1)、资本充足率(ID3)下是显著的,IM与净资产收益率是反相关,与资本充足率是正相关,换言之,利率市场化指数的上升,降低了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其余变量结果并不显著。其分析如下。

1.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减少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定价权逐步让渡给商业银行和客户在内的市场主体,而商业银行赖以盈利的利差收入也不断在减少。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行政体制管制下的利率是商业银行能够获得超高收入和利润的根本原因,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会不断进行资产规模扩张。而随着利率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逐步放开,基于利率的商业银行收益面临着原来越大的挑战,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对于存款的争夺会驱使银行进行存款利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贷款优质客户的追求又驱使银行对于贷款利率进行降低(姜玉国,2012)。因此,导致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有所缩小,从而降低银行的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指的是税后利润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在利润减少即分子减少的情况下,资产收益率会下降。回归结果中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利率市场化指数成负相关,而且,从各银行的数据分析可得,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因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冲击,造成效率相对的下降。

2.利率市场化指数与资本充足率成负相关

回归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资本充足率会上升2.23%,也即利率市场化指数与资本充足率成负相关。一般理论认为:随着商业银行盈利的增加,商业银行选择较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概率也会相应的提高;即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其资本充足率成正相关关系。然而,顾晓敏(2010)在进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绩效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与这并不一致。其结论显示,总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与资本充足率则表现了较弱的负相关性。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意味着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的的盈利能力并不存在明确的正向或负向关系(顾晓敏、于夏,2012)。另一方面,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银行会选择降低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即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呈负相关,这也符合顾晓敏(2010)的研究结果。由于资本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用来覆盖风险,因而,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而风险水平上升时,银行为了自身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会通常会选择动用银行资本来冲销不良贷款数量,从而会降低资本充足率平。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看出,资本充足率其实是商业银行自身可以调节和选择的可控性变量,即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利益而选择的变量(钱先航、吴凤霞,2007)。由此可知,在不良贷款率存在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会有所上升,这符合本文的回归结果: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资本充足率正相关。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盈利水平等方面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这也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短期冲击造成的。endprint

3.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从回归结果看,不良贷款率似乎跟利率市场化指数成负相关,即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根据国外经验,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会恶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上文已提及,随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将导致存款利率的上升,一些银行会为了利润而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甚至从事更加高风险的投资。然而,高的贷款利率伴随道德风险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比如,一些低风险借款者可能不会再向高贷款利率的商业银行借款,相反,一些高风险的贷款者则会成为这些银行的主要借款者,往往这些借款者拖欠款项、甚至无力还贷的风险更大,这样必将增加银行的借贷风险(王志华、李婵,2013)。另一方面,较高的贷款利率将导致部分借款者将资金用于收益更高的高风险投资项目中,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

其实,该系数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就连也只有0.36,或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拟合。然而事实上,外国商业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从背景及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是纯碎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王志华、李婵,2013)。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底,全国36个地区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由于这部分贷款以政府信誉作担保,所以,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进行性质划分时,不会将其划分为不良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大多用于周期长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却不会在商业银行中作为不良贷款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因此,这部分贷款尽管存在,却不会对不良贷款率有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加快,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得到明显好转。数据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态势,这正好解释不显著的回归结果所表现出来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其不良资产仍然高于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加之我国对不良资产比率的披露十分有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我国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但是资产质量仍让人担忧。从数据上很难分析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显著影响,然而我们相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会逐渐变得清晰可辨。

4.利率市场化指数似乎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与存贷比率成正相关

也就是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指数的上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也会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指数每上升1,银行的存贷比率上升1.5的百分点。这两个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相同的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待加强。资产负债比率越低,表明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越强而存贷比率越高,代表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然而从结果看,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表明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存贷比率的上升表明银行的流动性的减弱,这都不利于其效率的提高。

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主动负债的有效途径,同时,对资产的期限选择权非常有限,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面对利率或升或降的变动趋势,商业银行很难对现有的资产负债结构做出主动、迅速的调整(李苇莎,2002)。诚然,这也难以解释利率市场化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与存贷比率正相关。不过,这个系数并不显著,或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拟合,更谈不上解释力度的大小了。但是我们相信,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降低流动性,整体上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利率市场化作为市场调节资金的一个手段,短期可能对银行造成冲击,但这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机制。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之我国金融改革仍处于一种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相结合的阶段,因而,2004—2012年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效率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2013年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让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的措施提示我们,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将更显著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海兵,翟敏.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程度研究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3).

[2] 顾晓敏,于夏.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绩效研究[J].中国市场,2010,(48).

[3] 芦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与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 李苇莎.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之策[J].上海金融,2002,(10).

[5] 钱先航,吴凤霞.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济南金融,2007,(9).

[6] 陶雄华,陈明珏.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测度与改革指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

[7] 王志华,李婵.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8] 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

[9] 赵旭,蒋振声.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1).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专利与专利资助政策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