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江熙《集解论语》辑证

2014-06-26李正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李正辉

关键词:江熙;集解论语;辑佚

摘 要:晋江熙《集解论语》一书,汇集了晋代以前十三家注释《论语》的成果,同时亦述己见,可谓晋代注释《论语》的集大成者,在中国《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广泛采用之。《隋志》、两《唐志》皆著录是书,是其宋代依然存世,今则散佚。此次钩稽是书,将有利于晋代以前《论语》学的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学术史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136-03

江熙,字太和,陈留济阳(河南今兰考东)人,其生卒年未详。仕晋,官至兖州别驾。事迹略见《经典释文·叙录》。《隋志》经部著录《集解论语》为十卷,两《唐志》著录同,《经典释文·叙录》作十二卷,疑“二”字衍。后佚。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记:晋代注疏《论语》者十三家: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瑰、范宁、王珉,云:“右十三家为江熙所集。”熙取众说以成书,故名《集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世谓其引事虽时近诡异,而援证精博为后学所宗。”此次辑佚,从皇侃《义疏》共得九十一节。虽然残缺不全,然合卫瓘、缪播诸家观之,有晋一代之说《论语》者,备于兹矣。是书清马国翰亦有辑本,然疏漏、谬误之处颇多,分别于相应条目下为之辨证。观熙注“有朋自远方来”云:“君子以朋友讲习,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远人且至,况其近者乎?道同齐味,欢然适愿,所以乐也。”既不同于汉魏旧注,亦与宋人之说有异,盖独抒心得者也。

《学而》第一

1.君子以朋友讲习,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远人且至,况其近者乎?道同齐味,欢然适愿,所以乐也。

2.古者赋《诗》见志,子贡意见,故曰:“可与言《诗》矣。”夫所贵悟言者,既得其言,又得其旨也。告往事而知将来,谓闻夷齐之贤,可以知不为卫君,不欲指言其语,故举其类耳。

《为政》第二

3.或曰劳役居前,酒食处后,是人子之常事,未足称孝也。

4.言人诚难知,以三者取之,近可识也。

5.哀公当千载之运,而圣贤满国,举而用之,鲁其王矣。而唯好耳目之悦,群邪秉政,民心厌弃,既而苦之,乃有此问也。

6.言民法上而行也。上孝慈,则民亦孝慈,孝于其亲,乃能忠于君,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

7.彦升曰:“车待輗軏而行,犹人须信以立也。”(按:马国翰以为:“袁乔,字彦叔。《七录》有袁乔《论语注释》十卷。‘升疑‘叔字之讹也。”《晋书·袁乔传》:“乔,字彦叔。”《隋志》:“梁有晋益州刺史袁乔注《论语》十卷。”今疑马氏或误。南朝梁有任昉其人,字彦升。《梁书·任昉传》:“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昉为主簿。”据《梁书·皇侃传》,知侃生于齐武帝永明八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是故,任昉早于皇侃。《旧唐书·李守素传》:“世南曰:昔任彦升美谈经籍,梁代称为‘五经笥。”此彦升或谓任昉也。)

《八佾》第三

8.所贵礼乐者,以可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也。然其人存则兴,其人已则废。而不仁之人居得兴之地,而无能兴之道,则仁者之属无所施之,故叹之而已。

9.乐在得淑女,疑于为色,所乐者德,故有乐而无淫也。

《里仁》第四

10.范宣子让,其下皆让之,人怀让心,则治国易也。不能以礼让,则下有争心,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唯利是恤,何遑言礼也?

《公冶长》第五

11.瑚琏置宗庙则为贵器,然不周于民用也。汝言语之士束修廊庙,则为豪秀,然未必能干烦务也。器之偏用,此其贵者,犹不足多,况其贱者乎。是以玉之碌碌,石之落落,君子皆不欲也。

《述而》第七

12.见其翘然向善思益也。古以贽见,修、脯也。孔注虽不云修是脯,而意亦不得离脯也。

13.圣人作则贤人佐,天地闭则圣人隠,用则行,舍则藏也。唯我许尔有是分者,非圣无以尽贤也。

14.和璧与瓦砾齐贯,卞子所以惆怅;虞《韶》与郑卫比响,仲尼所以永叹。弥时忘味,何远情之深也。

15.夫子在卫,受辄宾主,悠悠者或疑为之,故问也。

16.叶公见夫子数应聘而不遇,尚以其问近,故不答也。叶公唯知执政之贵,不识天下后有胜远,故欲令子路抗明素业,无嫌于时,得以清波濯彼秽心也。

17.小人为恶,以理喻之,则愈凶强;晏然待之,则更自处。亦犹匡人闻文王之德而兵解也。

18.言世人负情反实,逐波流迁,若影无持系索,此有恒难也。

19.复礼一日,天下归仁,是仁至近也。

20.君子坦尔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竞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愁府也。

《泰伯》第八

21.称吾友,言己所未能也。

22.览古人之志,可起发其志也。

23.不枉道而事人,何以致无道宠,宠所以耻也。夫山林之士笑朝廷之人束带立朝不获逍遥也,在朝者亦谤山林之士褊厄也,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是以夫子兼弘出处之义,明屈申贵于当时也。

24.舜禹受禅,有天下之极,故乐尽其善,叹不与并时。盖感道契在昔,而理屈当今也。

《子罕》第九

25.言其弥贯六流,不可以一艺取名焉,故曰大也。

26.言文王之道为后代之轨,已未得述上天之明,必不使没也。

27.大宰嫌多能非圣,故云知我,谦之意也。

28.言君子所存,远者大者,不应多能。

29.慕圣之道,其殆庶几。是以欲齐其高而仰之愈邈,思等其深而钻鉴愈坚,尚并其前而俛仰尘絶,此其所以喟然者也。

30.子路以圣人君道足,宜有臣,犹祷上下神祗也。endprint

31.言人非南山,立德立功,俛仰时过,临流兴懐,能不慨然。圣人以百姓心为心也。

《乡党》第十

32.不暇闲步。躩,速貌也。

33.揖两手,衣裳襜如动也。

34.不时,谓生非其时。若冬梅李实也。

35.杀不以道,为不正也。

36.少所啖也。

《先进》第十一

37.此与哀公问同,哀公虽无以赏,要以极对,至于康子,则可量其所及而答也。

38.不可徒行,距之辞也。可则与,故仍脱左骖赙旧馆人;不可则距,故不许路请也。鲤也无椁,将以之,且塞厚葬也。

39.圣人动为物轨,人之胜否,未易轻言。两旣俱未得中,是不明其优劣,以贻于来者也。

40.赐不荣浊世之禄,亦几庶道者也。虽然有货殖之业,恬愉不足,所以不敢望回耳。亦曰不受命者,谓子贡不受孔子教命,故云不受命也。

《颜渊》第十二

41.《礼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勉于仁者,不亦难乎。”夫易言仁者,不行之者也,行仁然后知勉仁为难,故不敢轻言也。

42.为家者与一家俱足,乃可谓足,岂可足己而谓之足也?夫俭以足用,宽以爱民,日计之可不足,而岁计则有余。十二而行,日计可有余,岁计则不足。行十二而不足,不思损而益,是扬汤止沸,疾行遁影,有子之所以发德音者也。

43.景公喻旨,故复远述四弊,不食粟之忧,善其诚言也。

《子路》第十三

44.从政者以正人为事也,身不正那能正人也?

45.边国之人,豪气不除,物情不附,故以悦近谕之。

46.叶公见圣人之训动有隐讳,故举直躬,欲以訾毁儒教,抗衡中国。夫子答之,辞正而义切,荆蛮之豪丧其夸。

47.恭、敬、忠,君子任性而行己,所以为仁也,本不为外物,故以夷狄不可弃而不行也。若不行于无常,则伪斯见矣,伪见则去仁邈也。

48.狂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取而不知与。狷者急狭,能有所不为,皆不中道也,然率其天真,不为伪也。季世浇薄,言与实违,背心以恶时,饰诈以夸物,是以录狂狷之一法也。

49.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善人之教,不逮机理,倍于圣人,亦可有成。六年之外,民可用也。

50.善人教民如斯,乃可即戎。况乎不及善人,而驰驱不习之民战,以肉饲虎,徒弃而已也。

《宪问》第十四

51.仁者岂以岁寒亏贞松之高志,于其言语可以免害,知志愈深。孔子曰:“诺,吾将仕矣。”此皆逊辞以远害也。

52.颜愿无怨,不可及也。若子贡不骄,犹可能也。

53.言此二君霸迹不同,而所以翼佐天子,绥诸侯,使车无异辙,书无异文也。

54.圣人体是极于冲虚,是以忘其神武,遗其灵智,遂与众人齐其能否,故曰:“我无能焉。”子贡识其天真,故曰:“夫子自道也。”

55.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圣人诲人不倦,岂当相臧否,故云:“我则不暇。”是以问人之贤,而无毁誉,长物之风,于是乎畅。

56.称,伯乐曰:“骥有力而不称。”君子虽有兼能,而惟称其德也。

57.夫子使景伯辨子路,则不过季孙为甚。拒之,则逆其区区之诚,故以行废之命期之,或有如不救而大救也。

58.隠者之谈夫子,各致此出处不乎。

《卫灵公》第十五

59.匠终年运斤,不能成器,匠者病之。君子终年为善,不能成名,亦君子病之也。

60.君子不使其身侻焉,若非终日,自敬而已,不与人争胜之也。君子以道相聚,聚则为群,群则似党,群居所以切磋成德,非于私也。(按:“君子不使”至“争胜之也”四句,马本无)

61.一过容恕又文,则成罪也。

62.董仲舒曰:“遑遑求仁义,常患不能化民者,大人之意也;遑遑求财利,常恐匮乏者,小人之意也。”此君子小人谋之不同者也。虑匮乏,故勤耕;恐道阙,故勤学。耕未必无饿,学未必得禄,禄在其中,恒有之势,是未必君子,但当存大而遗细,故忧道不忧于贫也。

63.恪居官次,以达其道,事君之意也。盖伤时利禄以事君也。

《季氏》第十六

64.小人不惧德,故媟慢也。以典籍为妄作也。(按:马本于“以典籍为妄作也”上增“侮圣人之言”一句)

65.义然后取也。

《阳货》第十七

66.小邑但当令足衣食教敬而已,反教歌咏先王之道也。如牛刀割鸡,非其宜也。

67.自敬者人亦敬己也。

68.有恩惠则民忘劳也。

69.夫子岂实之公山胇肹乎?故欲往之意耶,泛示无系,以观门人之情。如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耳。子路见形而不及道,故闻乘桴而喜,闻之公山而不悦,升堂而未入室,安测圣人之趣哉?

70.好仁者,谓闻其风而悦之者也。不学不能深原乎其遁,知其一而未识其二,所以蔽也。自非圣人,必有所偏,偏才虽美,必有所蔽。学者假教以节其性,观教知变,则见所过也。尾生与女子期,死于梁下;宋襄与楚人期,伤泓不度:信之害也。

71.言事父与事君,以有其道也。

72.田文之客,能为狗盗,穿壁如逾而入,盗之密也,外为矜厉,而实柔佞之密也。峻其墙字,谓之免盗,而狗盗者往焉;高其杭厉,谓之免佞,而色厉者入焉。古圣难于荏人,今夫子又苦为之喻,明免者鲜矣。传云:“筚门珪窬。”窬,卖也。

73.今之学者不为己者也,况乎道听者哉?逐末愈甚,弃德弥深也。

74.今之民无古者之疾,而疾过之也。

75.君子即夫子也。《礼记》云:“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喟然而叹。言偃曰:‘君子何叹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