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通仿真绣的针法特色

2014-06-25张建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针法特色

张建

摘 要:南通仿真绣也称“沈绣”,是苏绣的一个分支,这得名于它的创始人——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南通仿真绣继承了传统苏绣的风格,体现了苏绣艺术的平、齐、光、亮等工整细腻的特点,2008年南通仿真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南通仿真绣;针法;特色

南通仿真绣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所创,因此也被称为“沈绣”。2007年3月,南通仿真绣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南通仿真绣的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沈寿(1874年~1921年),原名沈云芝,苏州吴县人,后定居南通。慈禧七十大寿时,沈寿夫妇绣制了《八仙上寿 》为慈禧太后祝寿,得到慈禧的赏识,赐“福”“寿”予沈寿夫妇,沈寿才把原名改为“寿”。沈寿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南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为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相对于传统刺绣的“平、光、齐、匀、和、顺、细、密”,沈绣强调“审势”“配色”“求光”“肖神”,把西洋的绘画、摄影与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熔为一炉,增加了立体感,使形象更加生动、准确、传神,色彩更加儒雅华贵。

1 南通仿真绣工艺特点

(1)审势。审势就是审稿。绣稿是刺绣的主题和灵魂,沈绣的绣稿题材独特,寓意深刻,一般多选用名家名作。绣稿的材料多选用高档真丝绸面料。绘制时,工艺师在面料上用细笔淡淡地描出作品的线条和轮廓,然后按画面的内容处理远近浓淡、选用针法及色线,以求做到画面布局统一。

(2)用色。讲究配色、求光,也就是用线的选择。南通沈绣选用天然蚕丝作绣线,绣线经过染练,颜色达千种以上。《雪宦绣谱》中沈寿对染色还设置了色阶表,一直沿用至今。同时沈寿发现,仅用一种色线表现不到仿真效果,于是潜心研究,用几种色线合并于一针来润色调绣,表现出立体感及明亮度,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沈寿绣制的一幅《蛤蛎图》,就是根据刺绣画稿中的明暗关系、空间关系,通过用色及针法的变换,表现出几乎可以乱真的铅笔素描的效果。

(3)慎性。就是要求工艺师们要有细致耐心的性格。刺绣工艺师们都要保持安静、祥和的心态,才能绣出一幅高水准的绣品。一般小幅作品要绣三至五个月,中幅作品要绣一年多,大幅的要绣两至三年,有时还需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俗话讲:“一笔千线”。画家们的潇洒一笔,就需千针万线。从起手的第一针起,刺绣整幅作品都要严格认真,自始至终不得马虎。同时在刺绣过程中不能说话,一怕分心,二怕唾液溅到丝绸上,使绣面沾染污迹。[1]

2 南通仿真绣的针法特色

在用针方面沈寿改变了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根据物象的肌理旋转用针,其特点是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例如,绣一棵曲曲弯弯的树,大海的波浪、漩涡、人物面部等,更能体现物象的质感。但绣时比一般的针法难些。用接针的方法旋转而成,旋转时针角要短才能旋转自如,不露针迹。同时还要依据画面的肌理不断变化旋转的丝路。在《耶稣像》中我们已感覺到旋针的艺术魅力。其次,沈寿用虚实针、散整针巧妙并用,根据画面的需要绣制,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相比之下传统的苏绣用针采用平铺直套,虚针、实针、散套各其所用,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头发、羽毛这些难度较大的作品上表现力就显欠缺,没有仿真绣灵活逼真。沈寿在《雪宦绣谱》中对旋针、虚针、套针、接针、长短针的运用都详细进行了讲解说明,并指出宜用之处。如绣狮子形态的狗、猫。树上的鸟、平地上的锦鸡,它们的羽毛松、软、细,可采用接针、散针、套针、施针、虚针、旋针来表现实物的质感。她还把过去苏绣的绣法,和她所讲的仿真绣进行了比较:“则昔之绣鸟兽,用套针,翎翩乃用丝针,其失也光而钝、齐而板。后因仿真变化之。加施针于套针之上,而后毛羽有森谏活泼之致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传统的套针、施针运用效果不理想,而她将套针、施针结合运用,绣制实物时就显得生动有趣了。书中还特别强调绣制人物肖像时也是同样的道理。“绣摄影像亦无定也,惟像所必肖处而异焉,亦余始也,故日针法之用无定也。”主要也是说明针法在人物肖像上的巧妙运用。“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微有常弗精,为无常弗妙,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运有常在悟。” 努力追求不变之中的变化,悟出其中的道理,这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灵活掌握的悟性。这些刺绣原理与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相一致,绘画也主张“画无定法”。石涛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为至法。” 王安石在《学说》中说:“惟先距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这些理论可谓深入堂奥,得画中之三昧。沈寿的这些刺绣理论和传统绘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效。绣谱中所提的“肖神”与绘画的“传神”是同样的道理,绣针就好似画家手中的笔,线如同画家所用的颜料,略加几笔或几针,画面就显得精神与传神,这些原理看似简单,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却不是常人所能为之。沈寿将绘画原理同时灵活运用到刺绣艺术中,也是沈绣艺术的特点。[2]

例如,沈寿的《耶稣像》,他用细细的丝线多变的针法及欧洲油画艺术的用光用色;采用独创的旋针结合施针、散针、虚实针等针法,巧妙运用,创作了这幅旷世神绣。在这幅作品中沈寿将旋针巧妙地运用在耶稣卷曲的头发与胡须上显得松软自然。面部、脖颈也采用旋针,使人物面部立体感强,肤质逼真。为了表现耶稣头上的光晕,针法上采用虚针、散针、接针长短针并用,光环色彩自然丰富,虚虚实实散发出神秘的光韵。为了体现作品丰富的色彩,沈寿研绣出用几种色线分成几丝,再把相近的颜色合并穿干针上,进行绣制,并注意利用色线的自然光泽,这样绣出来的颜色自然和顺而丰富,而不是照搬日本美术绣用颜料染色。此作品历经80多年,还散发着光泽,从不同角度观赏,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浓淡都不相同,甚至都能感到耶稣的肤质。作品神态传神,忧戚悲壮,使人震撼。[3]

具体在用针方面,沈寿改变了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根据物像的肌理用旋转针,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在《耶稣像》中我们已感觉到旋针的“艺术魅力”。另外沈寿虚实针、散整针、施毛针巧妙灵活并用,绣制翎毛、头发等,创造出具有物体质感的仿真效果。

3 结语

沈寿改变了传统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创制旋针,即根据物象的结构旋转用针,更能体现物象的质感。南通仿真绣开传统刺绣创新风气之先,其刺绣技艺和刺绣艺术思想为中国刺绣的发展和持续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其重要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珍视。

参考文献:

[1] 梁惠娥,吴敬,徐亚平.刍议南通沈绣的工艺特点与风格[J].

[2] 张蕾.漫谈沈绣[J].

[3] 张蕾.南通仿真绣[J].中国文化遗产,2000(3).

猜你喜欢

针法特色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