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发展现状

2014-06-25刘萍娉李兵磊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

刘萍娉 李兵磊

摘 要: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的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第581项之一。古琴艺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笔者将根据相关文献以及日常的古琴艺术文化,浅析古琴艺术的发展现状中出现的传承性问题、大众化问题以及拍卖问题。

关键词: 古琴艺术;传承性;大众化;拍卖

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1]古琴在中国古代不仅是一种演奏的乐器,而且被古代的文人士大夫视为修身、起价、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这种自古就赋予古琴的非普及性与“曲高和寡”的特征,即只流传在宫廷、贵族、士大夫阶层,使得古琴艺术的大众化程度低,传承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古琴艺术列入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对于古琴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肯定了古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的重要价值。然而,古琴艺术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暗示着他的生存状态面临着危机,笔者试图通过对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性问题,大众化问题,拍卖市场问题的探讨,反映我国对古琴艺术保护的现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提供一定的经验。

1 古琴艺术的传承性

自2003年以来,国家对古琴艺术的保护重点主要放在了传承和发展上,响应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保护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使古琴艺术的保护和抢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古琴艺术作为一种活态传承的时间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载体,所以确定传承人,保护传承人是古琴艺术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内古琴有很多流派,如常熟的虞山派,扬州的广陵派,广东的岭南派,四川的蜀派,河南的中州派,山东的梅庵派等等都有其代表人物。据冯光钰介绍,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保护古琴传承人和培养新的古琴传承人,已拨款10亿。[2]可见,国家对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视。除了在财政上的支持之外,古琴艺术的传承得到重视还表现在三件大事上。一件事是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阔别10年的故乡扬州用古琴的演出接待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第二件事是2002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广陵派民间古琴大师刘少椿先生的唱片首发式暨纪念会。[3]另一件事是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代表被收录进旅行者1号探测器,于2013年9月12日已经随着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正在星际空间里传扬着古琴艺术的魅力。

国家对古琴艺术的重大举措促进了古琴艺术的传承性,但是在传承保护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是要保持古琴艺术原真性,原真性概念最初出现在《威尼斯宪章》,提出“蒋文华遗产真实地、完整的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强调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最初的状态”,而且应保护“所有时代留下的文化精华”,以及历史古迹周围的环境,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提醒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等都是建立在其真实性的基础上,不可随意改动,随意添加。[4]古琴音乐是一种原生文化,是“在历史上创作并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的,未经过任何刻意干预、修改过的传统文化,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5]古琴音乐的琴谱为减字谱,将指法名称与弦、徽位相结合,和现代音乐中常用的五线谱和简谱都不同,减字谱中没有表示音长时值的符号,现代琴人为了传承古琴艺术,把西方记谱的方法用于古琴,虽然方便,但是最后弹出的音乐都是一样的,然而古琴则是可以因人对琴理解的不同而弹出不同的风格,这使古琴丧失了音乐的原真性。第二是要保护古琴艺术的完整性。“完整性”表示尚未收到人干扰的原初状态。具体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从文化项目的整体性角度出发对文化遗产项目所拥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进行保护:(2)从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入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项目所处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相关历史传统等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保护。[4]所以在对古琴艺术的整体性保护,不仅要保护古琴技法、古代琴谱、琴派的传承人、斫琴法式,而且还要保护古琴艺术背后的传统的文化精神。

2 古琴艺术的大众化

说到古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战国时期的一位音乐家俞伯牙特别善于鼓琴,很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在一次八月十五出使楚国时,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在一座下山下鼓琴,遇到了砍柴的钟子期,子期辨识出了伯牙的曲中之意,认出了伯牙手中的瑶琴,两人很快便结为知音,相约明年的八月十五再聚。不料子期染病去世,伯牙便在子期的坟前弹了古曲《高山流水》,弹完就挑断了琴弦,把琴摔得粉碎,长叹知音不在,弹琴谁听。《高山流水》中以琴会知音的故事一直广为大众传颂,后世还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古琴台。与此同时,这种历史故事的传颂也影响了当今的文学创作,在武侠剧《笑傲江湖》中也有这样相似的情节,魔教长老曲洋与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在临死前,还要最后合奏一曲琴箫合奏《笑傲江湖》。

影视艺术文化也对古琴文化的大众传播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诸如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与北京元纯影视文化传播有限机构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古琴》,以古琴为背景音乐讲述了琴文化。中央电视台动漫频道出品的中国文化系列电视短片《文化中国》中的古琴专题,运用中国水墨画,以古琴音乐为配乐加上旁白讲解来普及琴文化。当然除普及文化知识的专题电视节目之外,在电影艺术当中也能找到古琴艺术的影子。例如,《英雄》《孔子》《赤壁》《卧虎藏龙》等电影中把古琴作为道具或是把古琴的音乐作为配乐,在表现环境和烘托人们的心境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影视艺术、文学艺术这些大众通俗的文化艺术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大众性,从学古琴专业人数的增多,制作古琴的行业的兴起就可以看出。扬州是国内古琴生产的重镇,据扬州金鼎乐器厂的厂长朱崇介绍,古琴“申遗”后,需求量增大,每年可生产200张古琴。[2]很多以前制作古筝的厂家,也纷纷开始制作古琴。自2001年文化部授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进行民乐考级,古琴被列入民族乐器考级项目之一,人们对学习古琴也开始产生兴趣。除了各大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古琴专业外,民间古琴协会在各地不断拓展,社会上进行古琴专业培训的教育机构也不断增加。可见,古琴艺术正不断地大众化。

尽管古琴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的人增加了,运用的范围扩大了,但是相比于其他乐器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从古琴艺术自身方面来讲,古琴艺术的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静态的美并蕴涵深刻的哲学思想,需要深刻的感悟,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1]古琴自古被赋予的“孤高自赏”性、“曲高和寡”性,使他的接受范围小,以致3000年后的今天了解古琴艺术的继承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古琴作曲制谱的难度大,限制了古琴艺术的普及。古琴与其他乐器不同,其他乐器只要有曲调就可以演奏,并且不同的人演奏的大体相同,但是古琴则由于按照音节定弦,弦数多,同声的徽位多,若不注明指法,演奏的人将无从下指。从传播古琴艺术的客观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社会变革和战乱阻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映月的冲击,使古琴艺术备受冷落,十年文革时期,古琴也被当作四旧二破除,导致不少的传世名琴和琴谱被毁。另一方面是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对古琴艺术的冲击,文化的日益开化使得西方的多种乐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人们去学习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而忽视了存在与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乐器,本来普及性就小的古琴艺术在这股文化交融的大流中更是很难占主流地位。

当然也有人认为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比较高雅的精英文化,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且盲目的追求它的大众性,而要保持它自身的独立性,才是真正的保存他的藝术内涵,不是要使古琴艺术大众化,而是要大众化古琴。我觉得这个观点也是可取的,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是为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改变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保存它最原始的属性。

3 古琴的拍卖市场

古琴位列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乐器,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自古琴艺术被列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对于古琴的保护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保护古琴艺术,首先就要保护它的承载体古琴本身,然而在博物馆中我们却很少能够参观到古琴。据陶艺曾经做过的一项不完全统计,在考察了背景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和包括香港在内的多个地区的私人收藏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国在内的古琴,数量应该在2000把以内。[6]古琴的弥足珍贵,促使了市面上古琴的拍卖价格也不断高涨。

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大圣遗音”拍出了891万元人民币的天价,2010年,中国嘉德、北京永乐、北京保利和悲剧匡时共推出了16张古琴,最终15张全部卖出,中国嘉德推出的晋代古琴“猿啸青萝”拍出1904万元的高价,匡时推出的6张古琴全部成交,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以1120万元成交。2010年悲剧保利在秋季拍卖会上由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受到了到场藏家的热烈追捧,以1.3664亿元成交。[6]古琴价格的不断高涨,看出人们对古琴的不断珍视,对古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古人认为“琴者道也,非器也”,是中华整体雅乐的代表,与一般的俗乐相区别,那么现代人以营利为目的,对古琴的拍卖又是否就抹杀掉了古琴自身的这种高雅的气质呢?拍卖的意义又有那些呢?

(1)有利于古琴精品佳作流入市场,国家吸纳保护。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国在内的古琴数量应不会超过2000把,“其中,最为珍贵的‘唐琴更是难觅其踪。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唐琴仅18把,中国藏17把(台湾和香港各藏1把)、美国藏1把。而且,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私人手中仅有5把。”

(2)有利于提高古琴的增值、保值和传承。比如,北京保利上拍的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 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古琴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乐器。“松石间意”琴先后经过北宋晚期内府宣和殿“万琴堂”、清乾隆六年(1741年)装匣,内府珍藏、清晚期至1953年北平“蕉叶山房”张莲舫秘藏及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收藏,“大圣遗音”伏義式琴为王世襄先生的旧藏。由此可见,古琴的传承出处等是有助于古琴增值、保值,而当代古琴拍卖市场的发展恰恰促进了这种形式的传承。

(3)有利于古琴文化被更多人了解,从而推动古琴文化的发展。拍卖是一种最公开的交易形式,每一场拍卖都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出版、展示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宣传活动,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无形中在广大民众中宣传了古琴文化,推动了古琴文化的发展。

(4)有利于古琴生命的延续。毕竟流传于世的古琴数量很少,精品佳作更是甚少,一般认为存世仅有几百具至上千具。最重要的是古琴每隔一些年要修复、黏合、修漆等,需要和操琴者的收藏修养结合在一起。因此,古琴的拍卖可以寻找拥有此实力的收藏家。这是推动古琴文化保护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见,拍卖市场也能促进对古琴文化的保护,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文化。古琴价格的不断高涨,也能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古琴艺术,关注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精神。但是,真正爱古琴的人则视琴如生命,不愿意拍卖,所以在拍卖的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杜绝盲目的以金钱价值去衡量琴文化的价值,这就需要在规范拍卖的法律;另一方面真正爱琴这人可以继续自己收藏和传承,也可以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供人赏识都是可取的。

4 总结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首。足见古人对琴的评价之高,2003年古琴艺术被纳入非遗名录,体现了现代人对琴文化,对古琴艺术的肯定。然而古琴的稀缺,古琴艺术精髓的鲜为人知,使古琴这种活态性传承的时间艺术在保护的问题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当人们在自认为对古琴保护的同时,也要遵循古琴文化自身的价值,在推崇他的传承性、大众化,甚至拍卖的同时,也要认知到这种行为的优点与不足,然后不断地完善改进,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国荣.浅谈我国古琴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8):236-237.

[2] 孟建军.管窥古琴“申遗”之后的现状[J].乐器,2008:6,8.

[3] 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3):112.

[4] 彭兆荣.文化遗产学十讲[M].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229-230.

[5] 范晓利.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保护[J].艺术教育,2013(7):36.

[6] 祖佳,鲍东奇.余音绕梁千年不绝——传世名琴的前世今生[J].优品,2011:55-56.

作者简介:刘萍娉(1991—),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批评。

李兵磊(1989—),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信息输入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分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探索宣传新机制 推进理论大众化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