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意义分析和制度建议

2014-06-25王结玉WANGJieyu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收入者中产阶层阶层

王结玉WANG Jie-yu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宁530007)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把“中等收入群体继续扩大”作为重要战略措施。如何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旨在分析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问题上应该建立的社会机制、环境和相关政策。

1 问题的提出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中等收入者”的概念以来,理论界掀起了对其研究的热潮,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关于其界定的方法和标准问题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关于中国社会结构趋势和变迁的研究中,形成了“中等收入者”、“中等收入人群”、“中间阶层”、“中产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等概念,这些概念的界定和归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同等使用。笔者赞同史为磊博士的观点,认为“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一提法不仅遵循了“以个人收入作为中等收入者的最基本标准”、“以家庭财产为必要参考”、“以职业、教育、社会名望等为重要组成部分”、“阶层意识不可或缺”等原则,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刚刚达到整体小康的水平,“中等收入”是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背景;社会分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不仅不应回避,还应下大力气培育一个完全成熟的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收入群体”应该向着“中等收入阶层”成长。[1]

2 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内涵决定了中等收入阶层培育的必要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中等收入阶层占多数的重要目标,还要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平台。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不但是改革红利释放的体现,将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加速器”;而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构造贫富间的“缓冲器”,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主要任务时,明确指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2]。社会稳定和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对社会结构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是最稳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等收入阶层占多数,他们是社会现行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主张温和的、渐进的社会变革,是社会的“稳定器”。

2.3 中等收入阶层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其消费引导者作用的发挥,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消费市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层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器”,通过发挥其作为民主政治、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创建者、引导者的作用,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勤劳果敢、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遵纪守法”的职业精神,“扶助弱势、尊重个性”的观念等。

3 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应该注意建立的相关政策

3.1 要建立允许和促成中下收入阶层向上流动通畅的社会机制和环境,促使中下收入阶层能够顺利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高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都较少,低收入阶层占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还比较稚嫩,比重较低,阶层意识尚不成熟。虽然关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众说不一。按照社会学家衡量中产阶层的职业、收入、消费和生活方式、主观认同四项标准,李春玲认为,当代中国内地适龄人口的4.1%、总人口中2.8%属于中产阶层[3];中国社科院陆学艺认为,2007年中产阶层的比例是23%[4];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课题组测算认为,2010年全国中等收入者人口比重为21.25%,约2.85亿人[5];杨继绳则认为,2008年,中国中等阶层比重在13.3%[6]。但无论从何种结论来看,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未能占明显多数,未能充分形成和发挥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稳定的基础及社会建设主体的作用。因此,中等收入阶层培育的重点应定位于阶层流动的畅通,保持现有中等收入阶层的稳定,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允许和促成中下收入阶层向上流动,促使其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行列。

3.2 要关注、研究和建立如何稳定和扩大农村人口中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扩大的社会机制和环境 中下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受到该阶层收入特征的严重束缚。该阶层收入和保障的低水平造成其消费能力较弱,该阶层中来自于农村转移人口的生产一线工人和农民工,普遍存在将消费能力向农村转移的情况。一方面为维护其在外就业状况好的虚荣;另一方面出于向家中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心理的影响,不断传导着城市就业好的正能量。再加之其收入的不稳定性及其失业风险的存在,该阶层的消费水平基本维持在温饱水平。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市场化改革推行后,该阶层的生存压力激增,解决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负担加重。住房成为该阶层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急需考虑的问题,甚至存在为解决住房问题而节衣缩食的情况。“大病致贫”、“教育致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大学教育费用高、就业难的状况又无形中挤压了该阶层向上流动的途径和空间。因此,政府要花大力气研究和制定如何稳定和扩大农村人口中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扩大。

3.3 要研究税收对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建立激励中等收入阶层稳定和扩大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中等收入阶层和中下收入阶层的收入、消费与投资对不同税负的反应即体现在不同税负对中等收入阶层和中下收入阶层的收入、消费与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其实际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投资能力受税负的影响程度,即税收造成收入、消费与投资能力的下降;二是其增收动力、消费及投资方向选择受税负的影响程度,即税负对其创收积极性、消费品及投资方向选择的效果。政府应该研究税收对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对严重影响到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最终建立激励中等收入阶层稳定和扩大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1]史为磊.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生逻辑[J].党政干部论坛,2013,03:4-7.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3]李春玲.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4]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

[5]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课题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5).

[6]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351.

猜你喜欢

收入者中产阶层阶层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中等收入者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