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温暖每一个受救助者的心

2014-06-25许美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管理站救助站智障

许美芳

23年来,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那些素昧平生的流浪、智障、乞讨等受助人员,为他们穿衣、打水、送饭、安排就寝,为智障人士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洗澡喂饭,给病患者买药换药……

23年来,她不知道被受助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打过多少次,受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伤,可她毫无怨言,依然奋不顾身地坚守在一线,继续为他们提供贴心的照顾。

23年来,她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被救助的新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被她悉心照顾过的旧人,把自己温暖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但却没几个人能记住她。

她,就是杨桂花,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呼和浩特市救助管理站一名普通的救助管理员。

“救助站里有很多像‘小东北一样的人,她们真是太可怜,我要留下来照顾她们。”

1991年7月,22岁的杨桂花从呼和浩特市民政局机关打字员的岗位上调到了呼和浩特救助管理站,成为一名救助管理员(女受助人员生活区值班员)。据救助管理站党委书记云志强介绍:“呼和浩特救助管理站,是对在我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人员实行救助的机构,解决其临时生活困难。男女受助人员分开管理,管理员两人一组,24小时轮班照顾他们的生活。”

刚来时,面对浑身散发着异味的流浪乞讨人员、无法正常沟通的智障人员、情绪不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杨桂花有些厌烦、害怕,曾几次找领导要求调换岗位。然而,一个受助的东北姑娘让她改变了想法,成为她坚持下来的最初动力。

那是1991年的冬天,也就是杨桂花调入救助站后4个月左右,救助站接收了一个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姑娘,年龄与杨桂花相仿。令人可惜的是,这个姑娘是一个智障人士,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家庭住址,甚至不懂得穿衣吃饭,一天到晚光着身子蜷缩在被子里。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杨桂花对这个姑娘总是格外地关心和照顾。每次值班,杨桂花总是先去帮她穿衣服,给她梳头洗脸,和她说话,甚至打饭都会给她多打点。慢慢地,这个姑娘见了杨桂花也日渐亲热起来,偶尔还会冒出一两句带着东北口音的话,于是杨桂花就给她取名“小东北”。每次杨桂花叫“小东北”的时候,她也懂得看着她,对她报以一笑。就这样,“小东北”在这儿生活了一年半,杨桂花与她的感情也日渐深厚。有一天,杨桂花还是像往常一样,先给“小东北”穿衣服。可是当杨桂花揭开被子时,只看见“小东北”睁着一双大眼睛,已经停止了呼吸。杨桂花慌了,拼命地喊她的名字,“小东北”却没有任何反应。“小东北”在花样年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和孤单。“小东北”的死,给杨桂花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让她切身体会到人的生命是那样宝贵,同时又是那样脆弱,使她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要尽力照顾受助人员的想法。她说:“救助站里有很多像‘小东北一样的人,她们真是太可怜了,我要留下来照顾她们。”就这样,杨桂花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23年。

“在这里她们没有亲人,我要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她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们照顾好。”

在呼和浩特救助管理站滞留的受助人员中,智障人士、老年痴呆症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相对偏多,他们大多生活不能自理。23年来,杨桂花都会有计划地为她们洗澡、修剪指甲、换洗衣服和床单被罩,从来不嫌脏怕累。她说:“每个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都会需要别人的照顾。在这里她们没有亲人,我要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她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她们照顾好。”

有一年刚开春的时候,派出所送来了一个三四十岁的智障妇女,身上衣服破烂,而且又脏又臭。她的两只手上包裹着黑乎乎的塑料袋。杨桂花二话没说,走上前解开塑料袋,里面的水溅了自己一身,散发着恶臭。杨桂花发现,该妇女的四个指头因严重冻伤已发黑溃烂,在简单清理之后,救助站迅速将她送往医院。从医院回来后,杨桂花在给她换衣服时,发现她两只胳膊上都有一道很深的伤痕。杨桂花轻轻地翻开伤口,只见两只胳膊上都缠着铁丝,已经勒到肉里了。站里又将这位妇女送往医院,开刀将铁丝取出来。回来后,每次值班,杨桂花都会先检查她的伤口,细心地帮她消毒换药。大约过了半个多月,杨桂花发现她两只胳膊上的伤口还是没有愈合,很纳闷,心想:是不是胳膊里面还有铁丝没有取出来?站里再次将妇女送往医院,原来两只胳膊里边还缠着套有毛线的皮筋,而且早就紧紧地和肉长在了一起,第一次取铁丝的时候,医生没有发现。如果没有杨桂花像亲人一样悉心地照顾她,给她消毒、换药,关心她的伤口愈合情况,她胳膊里的皮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出来呢!说起这事的时候,杨桂花只是淡淡地一笑,说:“其实没有什么,我就是怕伤口会感染,一个智障人士即使疼也不懂得说,大家看了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面产生怜悯、同情,想照顾好她”。

相比智障、痴呆老人等,行为不能自控的精神病患者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她们会莫名其妙地乱骂人、打人,一旦犯起病来打人更凶。更可怕的是,住宿区内经常会同时住着好几个精神病患者,若其中一个犯病,其他的人也会跟着犯病。有一次,两名患有精神病的妇女病情发作打了起来,杨桂花立即冲进去劝阻。谁知她们突然转过身来一齐扑向自己,一个从前面撕烂了她的衣服,并且用手抓破了她的脖子,另一个从后面对她拳打脚踢。虽然同事们赶来制止了她们,但是杨桂花还是受了伤,住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才得以康复。

杨桂花的同事田萍经常劝杨桂花不要那么冲动,要等她或是叫上其他同事一起劝阻。可杨桂花总说:“好,可有时等不及,顾不上这些,我担心她们在里面打起来,有人会受伤。”结果,常常是她自己受伤。对此杨桂花无怨无悔,只是很平淡地说:“她们很多是因为缺乏关爱才流浪社会的,来到救助站我们就得多付出一点爱心才行。”

“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从来不图对方的感激……我们只要能够给予她们更多的照顾,能够帮助她们找到家人,送她们回家就很欣慰了。”

23年来,杨桂花悉心照顾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能记住她的人屈指可数。杨桂花说:“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从来不图对方的感激。来到救助管理站的人,有的是自己走失离家,有的是无家可归,有的是受尽虐待、歧视……我们只要能够给予她们更多的照顾,能够帮助她们找到家人,送她们回家就很欣慰了。”

1999年夏天,派出所的民警将1名患有癫痫病的女孩送到救助管理站,杨桂花刚刚把入站手续办理完,女孩突然病情发作,躺在值班室的床上不停地抽搐。杨桂花平时也有意学过一些急救知识,看到这种情况,她赶紧抓起一根筷子横在女孩儿嘴里,以防女孩咬伤自己的舌头,紧接着掐住女孩的人中穴。大概过了两分钟左右,女孩醒了过来。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营养,这个女孩一天要犯病好几次,每次犯病,都会从床上掉下来。杨桂花怕女孩摔伤,找来两块木质床板专门给她打了张地铺。考虑到女孩身体虚弱,杨桂花每日三餐为她送水、打饭,并且一口一口地喂给她吃。在杨桂花的精心照料下,女孩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也日渐开朗了,愿意和她谈心,并且将家庭住址和亲人姓名告诉了杨桂花。一个月后,女孩的父亲接到救助管理站的通知,高兴地将她接回家。

就在不久前,民警送来一位因患老年痴呆症而走失的老大娘,她对杨桂花非常信赖地说:“我想尿又尿不出来,想拉也拉不出来,你能帮帮我吗?”听到老人的求助,杨桂花立即买来了开塞露,扶老人趴在床上,为她上药。老人躺着休息了一会儿后,杨桂花又扶着她去厕所。但是,老人还是拉不出来,杨桂花就戴上手套,拿着筷子一点一点地帮她往外抠。做完这一切后,老人轻松了很多,气色也好看多了,她感动地说:“在家时,每当大便不畅,是我的三儿子给我料理这一切,没想到来了这里,是你这个好心的闺女照顾我,真是谢谢你了!”当老人的儿子来救助站接老人回家时,老人将她和杨桂花的事告诉了儿子,小伙子感激地掏出钱来要谢谢杨桂花,被她婉言谢绝了。“这是我应该做的。”面对感激,杨桂花总是用这句话平淡地回应。

这就是杨桂花,23年来始终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照顾那些受救助的特殊群体,将温暖送到她们的心坎上。当然,在呼和浩特市救助管理站,还有很多像杨桂花一样无私地付出爱心的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寒冬中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经历,几乎每一个人都遭遇过被救助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打骂,但是他们都始终坚守心中的那份爱,坚持把这份爱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让这些特殊人员早日回归到家庭,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管理站救助站智障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农作物种子管理站储藏技术要点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短镜头
无刺刺猬受到救助站悉心照料
公路养护管理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略谈
救助站
YY英语救助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