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黄启璪
2014-06-24闫国林
闫国林
清明至,思故人。不知不觉,黄启璪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十余年了。她曾长期生活、工作和战斗在重庆这块热土,调至全国妇联工作后,更为新时期全国妇女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央誉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时期妇女运动优秀的领导者”。作为曾在重庆一起共事的老同事,我总会时时忆及她的音容笑貌,想起昔日相处的往事,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
平易近人励老友
初识启璪同志还是在半个多世纪前,那是1956年6月,当时我从北碚市(今重庆市北碚区)的一师毕业后直接调入重庆团市委宣传部工作,启璪同志则在学校少年部,我们便在工作中有了很多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在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她的质朴诚恳、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即使她后来离开重庆,我也与她保持联系,并有幸得其鼓励与支持。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我平素爱好写作,也有了些作品。1991年,在新成立的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任首任办公室主任的我,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开展的群众性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全国自学成才者”的殊荣,并被特邀赴京参加7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中国首届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大会。会后,我特地来到北京的黄启璪家——此时的启璪同志已调至全国妇联工作,为妇女工作呕心沥血。这天,我们畅所欲言,聊了两个多小时。还记得她亲切地对我说:“老闫!不错啊,你当作家了!你寄来的书稿,我已经认真拜读了。我给你的回信收到了没有?”“收到了,收到了!谢谢你的关心。你工作太忙,来打扰你真不好意思。”我连忙回道。启璪同志热情地说:“哪里哪里,我们都是老同事了嘛。”随后,我向她谈起了自己写作的经过,并深表感激——
1982年,我将自己冒酷暑、行千里,在少奇同志的家乡采访后获得的感悟写成文字,三易其稿,推出了第一部作品《刘少奇同志的故事》(1982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当年3月21日,在解放碑举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庆首届“山城书市”上,这部书有幸作为被推荐的两本好书之一,向广大读者作了介绍。在此鼓舞下,我又经披星戴月的努力,于1990年杀青了第二部10余万字的作品《家教楷模》,此书更是四易其稿(1991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前,我突发奇想:“启璪同志是主持全国妇联领导工作的,她肯定对全国家教研究会有所了解。”寻思至此,我希望她能在此书出版前提点意见。于是,我便在12月18日连夜给启璪同志写了一封信,并同时寄去了书稿的复印件。我本以为她工作十分繁忙,遇这等“小事”不可能即刻回复。但出人意料的是,启璪同志在收信后的当天即12月23日就亲笔给我写了回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你呕心沥血数年,又写了新作《家教楷模》一书,并即将出版,书写得很好,特来信对你表示祝贺,这是你对我国千千万万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及亿万青少年所做的一件大好事啊。”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我非常感动,此后更是坚持写作,笔耕不辍。
妇女工作洒心血
在数十个冬春里,启璪同志无论身在何处、任何职务,工作上总是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尤其是1992年,为筹备首次在我国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她作为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与会者,协调各方,大智大勇,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为这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妇女盛会倾尽心血——年过六旬的她常常带头通宵达旦地工作,几乎每天只小憩一两个小时,多数时间则是背着“氧气袋”带病奋战在第一线,甚至有时昏倒在工作中。经过艰难而紧张的组织筹备,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各国一致好评,为我国赢得了声誉。
此外,在十年妇女工作中,启璪同志刻苦钻研妇女运动理论,在推动妇女理论研究与妇女工作实践相结合方面颇有建树。她带头研读中国妇女运动史,借鉴国内外妇女运动的经验,对妇女运动进行了理论概括,带头走上讲坛宣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带动了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为了解实际情况、推动妇女工作,她经常在各地视察和宣讲,甚至休息日、春节也奔忙不休。她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贫困山村、雪域高原和边陲小镇,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妇女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风亮节树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尤应提及的是,启璪同志始终保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平时她到各地开会或到基层调研,从未收受任何礼金、特产等。我在拜访时,还听启璪同志说过这样一件事:已身患绝症的她曾在家中接待了一位前来看望的企业家,交谈后即将离去时,这位企业家趁她不注意,把一叠崭新的5000元人民币作为慰问金,悄悄地放在了一条长方形的黑色茶几上,随即走出了门。启璪同志发现后,立即叫自己丈夫追了出去,硬是把这钱如数还给了来访者。这位企业家回家后思忖此事,辗转难眠。深夜里,他实在按捺不住,起床给启璪同志打了电话,激动地说道:“启璪同志啊!您的人品和高风亮节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我坚信正因为在中国共产党内,有像您这样一大批廉洁奉公的公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啊!”
启璪同志是重庆人,她几十年都生活、工作在山城,因而对重庆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96年,还在北京从事全国妇女工作的她,在得知我市有关部门正在市委领导下开展旨在扶持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入学的“春蕾计划”后,立即请重庆市妇联帮忙联系两名家庭贫困、急需救助的儿童,由她用自己的工资进行长期资助。经有关部门牵线,启璪同志终于同重庆市綦江县马垭村小学年仅七八岁的两名小女生结成了对子。每年,她都按时寄钱给这两个女孩,保证她们能长期坚持学习。逢年过节,她还要给两个孩子额外寄去钱物,表达关怀。如此,多年来从未间断,一直到启璪同志不幸逝世为止。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璪同志一直践行于此。在几十载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重庆团委从事基层工作,还是后来到中央担任了领导干部职务,她都一以贯之地长期坚持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时刻不忘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作为自己毕生的精神追求。即使身患癌症,她仍强忍着病痛,认真研读古今中外数百万字的经典作品,且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一笔一划地写出了一部70余万字的妇女工作理论专著《春天的信息》(2000年3月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启璪同志的一生留下了数十万字的亲笔文稿,已成了中国妇女运动十分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正如全国妇联前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同志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讲:“回顾妇女运动十年所走过的路程,我们不会忘记六届、七届书记处和黄启璪同志为之付出的心血。”
2000年12月28日,启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斯人远去,思忆翻涌。我不禁拎笔写下小诗几行,以作缅怀:
您是永远翱翔蓝天的雄鹰,
您是傲然屹立在神州的巍巍山脉。
您是党的理论、路线的模范践行者,
您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奉献给了亿万人民和伟大的祖国……
(本文作者系原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现为重庆市秘书学会理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