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创新配置研究

2014-06-23刘凤梅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创新对策双师型

刘凤梅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其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地突出。所以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存在的发展障碍,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现状;创新对策

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不过,用人单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不足。这值得我们高职院校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够,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不是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人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讨。

1.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1.1高职“ 双师型”教师数量仍然有较大的缺口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 “双师型” 教师人才具有非常大的缺口。并且“双师型” 教师在高校的结构构架并不合理。因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而随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引进了大批的青年教师,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并不充分。而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并且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达到上级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标准, 盲目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而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 使得一些所谓的 “双师型”教师素养不高, 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人才。 在学历上,具有研究生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多, 而博士生学历以上的人数少。在教学结构上, 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水平低, 倾向于重理论轻实践, 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难以顺利的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难以提高。

1.2由于收入待遇的差异性,“双师型”教师的人才流失明显

首先,“双师型”教师工作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因为他们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多公司招聘负责人经常高薪聘请他们去为公司做技术指导。第二,由于高校一般都是统一的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造成“ 双师型”教师付出了比普通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却得到了几乎没有差别的收入待遇。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很多“ 双师型”教师选择了离开高校。

1.3 考核评价不够科学,未起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导向性

由于,高职院校考核机制的不完善,缺乏专业评定教师职称的标准,并且,大部分高职院在评定教师的职称的时候,倾向于理论研究而忽略实践应用。这些高职类院校由于自身定位的不清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科研上,对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上面花费精力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双师型”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得撰写专业方面的论文,以备评职称的需要。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关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的工作。

2.“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创新对策及建议

2.1积极地面向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快“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高职院校缺少有经验的教师。而企业里面很多高技术的工程师由于长期工作在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具有出色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下大气力从企业事业单位中引进一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人员,他们一方面可以担任实践课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担任理论课的讲师。他们可以将自己在生产一线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些优势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培养专业带头人。

一位优秀的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这里我们强调一个不同点就是不能将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与高等院校的学科带头人混为一谈。院校的学科带头人是带动院校学科理论水平学术性专家。而专业带头人侧重于指导和带动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专业实践方面技能的提高,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

2.3 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 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首先,在制定教师资格等级评价制度的时候,必须将制定教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综合能力相结合。在考核教师综合能力的时候, 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其次,加强培训机制,通过校企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充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在坚持实践能力为主的同时,各院系可以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来考察专业教师实际能力,建立完善奖惩制度,这样,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的目标可以很快实现。

2.4建立“ 互补型双师组合”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首先,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可以将 “双证书”、“双职称” 、“双素质” 、“双来源” 等培养模式巧妙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培育优秀的 “双师型” 教师。第二,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出发,发挥本校的优势,取长补短, 培养适合本校发展的 “双师型” 教师。我们知道“双师型”教师既需要具备教师的从教能力也要具备专技人员的实践素质,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都是从学科型培养模式发展出来的, 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学校需要为教师创造条件来提高技能水平, 学校可以抽调一部分教师深入到企业的一线实际操作学习,或者采取邀请企业技术能手集中培训教师等方式使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而不是以单纯地获得证书为标准。学校也可以在内部开展竞赛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任瑞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教育与科学,2014(2),189

[2]梁玉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发展的管理机制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0):80-82

[3]徐亚力,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创新配置[J].职业教育,2013(1),237-238

[4]杜玉雪,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1),158

[5]宋新书,高职院校构建“双师型” 教师队伍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 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创新对策双师型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