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后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调节措施

2014-06-23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欧债国际收支顺差

申 璐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金融市场】

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后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调节措施

申 璐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自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国际需求降低,出口减少,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影响,外国资本的跨境流动等,针对新变化提出积极鼓励进口,改革汇率制度,调整汇率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备等调节措施。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国际收支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性特征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还决定该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与实力,是分析一国对外金融关系和国内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如下的结构性特征:1.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使得国际收支总体顺差。2.经常账户下货物的持续顺差,是形成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3.双顺差形成了超常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4.服务和收入逆差逐年扩大,用贸易顺差弥补服务和收入逆差,使得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5.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巨额顺差的主要来源。6.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衡。7.错误与遗漏账户的方向发生改变,由借方变为贷方再变为借方。

二、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后我国国际收支新变化

(一)经常项目差额

我国经常项目常年顺差,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并且达到顶峰,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2010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回落。而在2009年末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2011年继续回落,虽然2012年有所回升,但已经不能与2007-2008年相比。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由贸易差额减少引起的,同时服务差额连年逆差(具体见表1)。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常年顺差,并且迅速扩大,但这一情况在2012年发生逆转,2013年继续顺差并且额度进一步扩大。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主要由金融账户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2012年的逆差也由金融账户逆差引起,因此金融账户值得我们关注(具体见表1)。

表1 2005—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简表单位:亿美元

(三)储备资产变动额

从表2可以看出,连年的“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金融危机并没有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

表2 2005—201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单位:亿美元

三、我国国际收支新变化的成因

(一)国际需求降低,出口减少

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失衡引起的,相比于进口,我国更多的是实施出口导向型政策大力鼓励对外出口。由于我国产品出口价格低廉,政府又采取出口退税等政策,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导致了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额。

(二)人民币相对升值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和欧洲各国均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欧元不断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人民币的相对升值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抑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这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进而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由此经常项目顺差降低。

(四)外国资本的跨境流动

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顺差,尤其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顺差增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吸引外资政策,再加上危机后人民币相对升值以及我国较高的资产预期收益率,致使近几年在我国的短期资本十分活跃,最终导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但在2012年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短暂地出现了一次逆差,这次逆差的出现主要受到“热钱”跨境大幅流出影响所致。2012年第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转暖,“热钱”跨境流出放缓,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在实体经济增速趋缓、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热钱”跨境流出加剧,第四季度欧债危机暂缓,“热钱”流出规模逐步放缓。资本与金融账户在2013年又回归顺差。

四、危机后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措施

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是极其不经济的,“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被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情况。

(一)积极鼓励进口

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过多,进口不足造成的。增加进口可以使我国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解决我国国内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企业饱受金融危机困扰之时,正是我国引进其先进技术的大好时机。因此政府要逐步放弃“奖出限入”的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如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和简化商品的进口手续,为增加进口提供便利。

(二)改革汇率制度,调整汇率水平

我国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有很强的依赖性,影响了我国货币制度的独立性。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人民币被动升值,并且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人民币汇率波动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加快推行浮动汇率制度,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

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要把对外投资放到和引资同样重要的地位上来。从表1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顺差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外商在华投资造成的,相比之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显得不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企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宝贵的机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政府要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审批、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四)有效管理外汇储备

“双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我国面临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规避外汇储备缩水风险,并利用外汇衍生品对储备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1]闻岳春,张河生.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J].银行家,2012(3).

[2]王月溪.解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J].管理世界,2003(5).

[3]温玖.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浅析[J].中国商贸,2012(9).

(责任编辑:张彤彤)

F830

A

2095-3283(2014)09-0098-02

申璐(199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和公司金融。

猜你喜欢

欧债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欧债危机相关分析
国际收支分析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波兰为何在欧债危机中表现优秀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