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框架
2014-06-23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
东盟10个成员国中,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国会计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在东盟10国中除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国家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对东盟各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协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
(二)有利于降低会计服务成本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
自2002年中国率先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区的一揽子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地区掀起了参与区域贸易合作的热潮,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区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 628.5亿美元,增长23.9%;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区域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三)有利于我国融入东盟会计服务市场
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商业语言,不仅是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还是各国在提供会计咨询、会计培训、核资验资、审计、资本市场进入审核等会计服务的工具。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实现,为实施我国企业“招商引资”及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它有利于我国企业融入东盟,有利于我国融入东盟会计服务市场,进而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四)有利于完善会计比较理论体系
在区域经济贸易往来中,会计规范究竟如何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什么样的会计规范才能真正地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区域会计规范有无趋同的基础?目前的会计比较侧重于英美等国,而对于东盟会计比较的研究较少,东盟各国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多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东盟会计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完善会计比较理论体系,更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东盟会计准则的现状,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甚少,国内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仅广西、云南两省高校作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方面的研究
其一,充分论证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可行性。会计属性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市场基础,中国—东盟各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和成就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思想意识基础(蒋峻松、卢漪,2009)。
其二,肯定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区域会计协调框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以及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并会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梁淑红,2004)。
其三,明确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应以国际趋同为目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会计规范方面,近十多年来才逐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其目的是为尽量缩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差异,早日实现同一贸易区内金融市场的统一(梁淑红,2004)。
(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
1.中越会计比较。越南原会计制度体系是在参照中国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运作的。同时按照原苏联的会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几十年来,所走的改革之路与我国大致相似。目前,越南仍采用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并行的体系,它是东盟10国中唯一采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国家,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晚于我国,我国于1997年开始制定具体会计准则,而越南于2001年12月31日才颁布了会计准则,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与颁布,成为越南财务改革的里程碑,而建立于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所制定的内容,对越南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周英虎,2002)。在中越会计比较方面的研究既涉及到基本准则,也涉及到了具体会计准则的比较。如中国—越南会计比较(李家瑗,2008),中越会计规范趋同研究(池昭梅,2008),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分析、中越中期财务报告准则比较评析(池昭梅、李莎,2011)等。
2.中新会计比较。新加坡的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核算行为做出规范,民间机构在遵循《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制订会计准则。而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加坡的《公司法》中,《公司法》规定了对公司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并且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新加坡允许采用全球公认的准则,避免了外国投资企业因为准则不同而造成的准则调整成本(蔡晓颖,2005年)。新加坡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似度均较高,但仍然存在国家化之间的差异(罗志忠,2002)。
3.中泰会计比较。泰国作为东盟最早的5个成员国之一,会计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着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并相当程度地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准则协调成果。泰国一直致力于东盟会计协调工作,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东盟会计协调活动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研究比较中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中泰两国会计的差异和趋同点,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的进程(陆建英、刘卫,2011)。此外,在中泰会计比较方面的研究既涉及到基本准则,也涉及到了具体会计准则的比较。如中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中国与泰国收入会计准则比较研究(刘卫,2012);中泰租赁会计准则比较探讨(池昭梅、庞峰,2011)。
4.中马会计比较。马来西亚早在1978年就首次采用了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到1997年马来西亚发布了财务报告法,成立了财务报告基金会(FRF)和会计准则理事会(MASB),并确认了由MASB来制订会计准则(佘晓燕,2010);马来西亚1979年已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其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比我国早,国际化程度较深,积累了一定的准则制定经验。而且马来西亚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类似,通过对中马会计准则体系的比较研究,试图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孔晓春,2011)。此外,学者还对中马各准则作了比较研究:中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池昭梅,2010);中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中马或有事项会计准则比较(阳春晖,2011);中马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比较、中马租赁会计准则比较、中马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吴清,2011);中马油气准则比较(柏思萍,2011);中马关联方披露准则比较及启示(黄维干、覃红,2011)。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已开始进行东盟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及趋同研究,这些研究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越、中马、中新、中泰比较方面,但没能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这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地位是不相称的,且涉及到各东盟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较少,不了解其国家化差异所在,也无法找到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思路
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问题划分为区域会计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区域会计发展三个层次,并注重各个层次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决定了会计国际化趋同的必然性,而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会计准则区域化与国际化趋同相结合。
(一)区域会计协调
首先,明确区域会计协调的目标。立足于尽可能地缩小东盟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差异,促进早日实现该区域内金融市场的统一,以逐步推进全球范围内会计趋同。其次,确定区域会计协调的主体。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关国家及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关利益方博弈的过程,它需要一个专门权威机构来负责。这个专门权威机构必须在整个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层次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和授权,并得到各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给予的认可,才能实现对区域会计协调的强有力的促进。最后,确定区域会计协调的客体。会计的国际协调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因此,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客体便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重要差异。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对中国与东盟代表性国家的会计准则从会计环境及会计准则制定背景、基本会计准则(或概念框架)、具体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上的差异,并在分析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相应建议和措施。
(三)区域会计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3大市场,成为参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博弈的具有相当实力的区域集团,必须对上述构建的会计协调、趋同思路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增强中国—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的实力,从而提高其对国际会计协调的影响力。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研究放在全球制度变革背景下展开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全球制度变革背景下展开,既要正确地看待中国—东盟会计准则区域差异存在的现实,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又要站在全球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高度,注意区域化协调与国际化协调相结合,在正视东盟国会计的区域性特色的同时,加快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并最终实现全球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的趋同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依据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异同准确选取研究对象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会计发展受各国不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所影响,所形成的会计体系有较大的差异。东盟最早的5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由于其长期的殖民地背景,深受英美会计体系的影响。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受美国会计模式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受英国会计模式的影响。此外,东盟的10个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上存在巨大差异,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选取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四个东盟代表国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
(三)准确把握研究思路
对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应从纵横双向展开。一是纵向方面,把握区域会计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区域会计发展的三步曲,从区域到国际再回到区域,由协调至趋同再至发展,层层深入,并注重各个层次相互结合。二是横向方面,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入手,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四个东盟代表国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差异寻求趋同,使研究内容更为丰富,研究层次更为分明,研究思路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