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话题:媒体转型如何找准基点?

2014-06-22

传媒 2014年2期
关键词:报业传统媒体社交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透析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辟、精炼、精妙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新闻老兵:对传统媒体转型的几个建议:1.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信息设计实验室。2.从产品到用户改变的制度保证。3.大平台与小平台的双向拓展。4.强化品牌中心的战略地位。5.强化技术进采编。6.打一次内部攻坚战。

@崔保国:目前情况下,社会还是需要报纸的,因为报纸的读者还存在,报纸的数字媒体虽然已经做得不错了,数字化转型还谈不上成功。英国的《金融时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采用了付费的方式,也获得了不少的用户,但总体来看财经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多一些。

@丁道师: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会有一个独立的APP,如果你没有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互联网的。速途网在两年前也做了一个新闻APP,在我们看来用户通过独立的APP看新闻,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最终,速途网的APP就像其他同类型网站的新闻APP一样,没有了任何声音。今天看来,作为一种以图文形式为主的网络媒体,没有必要做自己的独立APP,用户拿一个UC浏览器就可以同时看到100家媒体的内容,他不会一个个去下载媒体独立的APP。

@黑马哥: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电视台联网,不是电视台做个APP就算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了。需要从“内容制作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从播出管道转变为互动平台,从单纯的“内容制作机构”升级为“内容分发平台”,需要与被屏幕隔开的观众随时随地的建立联系。

@王吉伟:如今互联网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互联网思维有多少种?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就是每一个创业者使用互联网创业取得成功以后的笔录,部分人可以复制成功;即便是复制成功也会因为时间及地域的区别有所不同,可以照搬模式却无法照走原路。所以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互联网思维,至少会有九十种互联网思维。

@方年晓:2014网络视频业十大发展趋势:1.PC端流量趋于稳定,移动端流量井喷式增长。2.网络视频重大利好,4G时代来临。3.资本驱动,网络视频多足鼎立竞争格局渐成。4.热门综艺掀起网络独播浪潮。5.内地电视剧再现繁华,版权竞争趋于理性。6.视频网站抢夺海外版权,受众渐成规模。7.自制剧爆发年,视频网站的品牌革命。8.多方混战互联网电视。9.“内容营销,多屏联动”渐成主流。10.体育大年,广告主豪赌体育营销。

@张锐:“融合”和“跨界”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大视听行业更是如此。从前几年热炒的“网台互动”,到最近的电影和电视的互动,以及2012年手机游戏的火热等,电影、电视、网站、游戏和移动互联网等这些原本不是一拨人干的业态,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融合的方式就是“跨界”。

@陈川:报业寒冬?纸媒将死?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近年传统纸媒生存环境的恶化已是公认的事实。在坚守纸媒的同时,报业人士也在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近日出版的《中国报业突围之路》首次以发行为突破口,提出未来报业要突破数字化转型中的盈利瓶颈,自救之道在于“云发行”。

@大春哥:新闻必须产生价值才行。纸媒人如果只做新闻的搬运工,把原先搭载在纸质上的文字图片,复制粘贴到网上,这种毫无价值的挪移,不仅不会为纸媒带来一毛钱收益,而且会迅速养成读者对新媒体的依赖,从而更不愿意购买纸媒。劳心劳力又伤财,纸媒与大网站合作,本是想借网络扩大一下自身影响的,结果发现反倒为大网站和运营商白做了一番嫁衣,这种蠢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做了。

@黄绍麟:媒体行业首先遇到的变革,是渠道变革。从报纸到电脑到手机,内容的分销渠道改变了。阅听人的眼睛从报纸与电视转向电脑和手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并没有在这些载体上垄断任何内容分销渠道。无法掌握内容的分销,媒介的权力与价值便消失一大块。

@李东楼:因为自媒体的出现让媒体变得更加分散,使得媒体格局发生了改变。在国内,传统公关的核心是整体策划和项目管理,并不掌握任何媒体资源。通常做一个公关项目,就是以一个整体策划的方案去投标,中标后,再将项目里的内容分解和外包执行,所有的媒体资源都是第三方的。

@信海光:从内容上说,互联网节目比电视节目更大胆,解说员咆哮几次就会被轰出电视,但在互联网上,却可以说更多的真话,这就是互联网精神。另外,在电视时代,观众只是观众,但在互联网时代,却没有了观众,只有参与者。你可能通过谈论的方式参与世界杯,也可能通过花絮的方式参与,从论坛到微博到弹幕,这种“用户直达”的需求也只有互联网能够做到。

@林晓艳:报业转型过程中,报纸的功能作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赢利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报业的“本领恐慌”正是由于对这些深刻变化“缺乏准备,不能驾驭和摆脱某种危险情境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报业要克服恐慌,走出低迷状态,应着力在业态方面进行创新,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199IT:2014年社交媒体五大发展趋势:1.“阅后销毁数据”的社交网Snapchat的兴起。2.社交网技能成为求职招聘的硬指标之一。3.社交网客户服务正在取代取代低效率“电话树”客户服务。4.社交网内容冲破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禁锢。5.和专注于地域客户群的社交网广告的持续膨胀。

@陈昌凤:2014年,有个新旧媒体交锋的热门话题,说的是美国社交网站Netflix以自制剧集《纸牌屋》挑战电视剧大佬HBO及整个电视界。《纸牌屋》从主题、风格到导演、主演的选择,都是在用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决定的——工程师们分析了近3000万用户的播放行为、评价、搜索、所用设备、登录地点、收视信息以及社交网站信息,从而做出了选择。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的重心从传者转向了受者,尊重受众的意见和喜好成为决胜的关键。

@栾春晖:当下关于传统媒体转型的讨论众多,但所有讨论的核心聚焦点无非是新媒体产品研发、垂直行业深耕、互联网平台建设等几个关键主题,讨论的基点更多立足媒体业务、媒体产品的变革转型展开,而忽略了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企业组织,盈利性目的才是其核心的属性。这样的属性决定了在保证盈利性追求的同时,根据时事的变化,果断放弃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甚至是行业,转而投向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的行业,应该是传统媒体转型应该聚焦的点,或者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猪三藏:当新媒体出现并呈现井喷式用户增长之后,关于平面媒体转型的讨论就逐渐出现,但是真正全面转型的媒体寥寥无几。各项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传统媒体2013年广告经营收入急剧滑坡,远远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时。大家终于发现,所谓“平面必死”这类语言并不是一个笑话。

@郭全中:互联网技术作为全新的、系统的观念、思路、方式和手段的整体,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打破了原有产业之间的界线,新融合才得以真正涌现,因此,融合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既有的产业边界。

猜你喜欢

报业传统媒体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