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电泳流痕的前期策划及控制

2014-06-22田学强郭培董章群张斌宋贵峰刘云朋邹利

汽车工程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板电泳工装

田学强 郭培 董章群 张斌 宋贵峰 刘云朋 邹利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问题现象

由于各车型五门一盖包边不实、铰链设计不合理及轮罩内外板密封性不良等原因导致白车身五门一盖包边、四门铰链、轮罩内外板搭接缝等部位容易产生电泳流痕现象,造成因流痕打磨影响生产节拍、增加成本等不良后果。

2 问题原因分析

从车身开发各个工艺过程,识别影响电泳流痕的各个因素,并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电泳流痕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预防电泳流痕需从前期SE 到冲压、车身及涂装工艺规划各个阶段逐级控制。

3 前期策划

在新产品开发前期SE 分析阶段,为有效预防电泳流痕问题,需收集量产车型电泳流痕等各类问题,并且梳理出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问题,加入SE 分析检查表,如图2所示。

依据图2 对新车型产品结构进行横展排查,横展出的问题通过标杆对比,寻求解决方案。如某车型H8前门三角窗部位辊轧件窗框夹缝结构内液体在电泳漆烘烤时滴落在车身上,造成流痕现象。新车型分析阶段可参照标杆车结构修改产品,预防电泳流痕问题。

4 工艺规划阶段

4.1 冲压策划方案

首先识别影响电泳流痕的因素及原因,然后从工装设计、模具制造及匹配调试3 个方面开展工作,以保证制件包边区域间隙符合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电泳流痕因素

4.2 工装设计

工装设计的管控事项、标准及具体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工装控制标准及举措

4.3 模具制造

模具制造的控制事项,依据的标准和采取的方法,如表3所示。

表3 模具控制标准及举措

4.4 匹配调试

匹配调试的管控事项和问题描述,如表4所示。

表4 调试控制事项和要求

5 车身策划方案

从前期工艺方案分析、过程管理控制、后期问题整改及横展3 个方面开展工作,以保证制件包边区域间隙符合标准。

5.1 工艺分析

5.1.1 滚边机包边形式对电泳流痕的影响

机器人的滚边胎模和滚头均采用表面淬火≥1 mm,硬度≥HRC50,对滚边压力进行调试,保证滚边压力在1 750~1 900 N 之间,有效控制包边间隙。

在技术协议中对厂家进行包边约束,制件包边后,总厚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

5.1.2 分析翻边数据

包边工艺对外板翻边的要求:

1)外板件直边处的翻边高度应保持在8~10 mm;

2)外板件外圆角处的翻边高度应保持在4~8 mm;

3)外板内圆角处的翻边除产品特殊要求(如发动机盖水滴包边)以外,应保持在8~12 mm;

4)外板尖角处的翻边应逐渐变短且过度均匀;

5)外板翻边角度应保持在 90 ~110°;

6)外板待包区型面平顺,翻边高度过度均匀,棱线过度平顺,同一侧翻边与R 角均保持一致。

包边工艺对内板修边的要求:

1)内板修边边缘到外板折边的距离应保持在1~2mm,避免内外板干涉并合理调整内外板相对位置;

2)内板待包边区型面平顺,无凹坑、无鼓包、无高棱及无毛刺等外观缺陷。

5.2 过程控制

对过程控制计划进行梳理完善。根据产品涂胶报告、FMEA 及过程流程图进行产品一致性控制工作,完善过程项目。

对比标杆车及其他车型控制计划,梳理滚边机的控制项目,并在PT 阶段对压力进行监控。根据现场间隙测量数据和剖切结果对包边间隙进行调整控制。

5.3 问题横展

针对已发生的问题,通过质量信息平台进行横展。

6 涂装策划方案

6.1 规划涂装线体预防流痕

1)倒水槽工序,在车身行进过程中增加船形运动,使车身内腔及附着液体流下;

2)沥水段工序延长了车身进电泳烤房前的时间(≥8 min),使车身附着液体流下;

3)增加预升温段,预升温段温度为 80~100 ℃,时间5 min,使缝隙内水分蒸发,减少快速升温时缝隙内液体爆沸而产生流痕。

6.2 涂装生产过程预防流痕的措施

1)防止流痕辅具。针对包边间隙液体滴落在车身外板的流痕位置,采用防止流痕辅具,防止外板形成流痕,产生打磨作业。

2)吹水工位。针对包边和铰链间隙处,采用压缩空气吹扫,使间隙内液体流出,减少烘烤过程中在车身形成流痕。

7 结论

文章通过研究产生电泳流痕的原因得出:涂装工序增加辅助工具,以及增加吹水工位能够系统地预防电泳流痕的现象。

猜你喜欢

外板电泳工装
提高制造企业工装管理的策略与应用
工装自控工程 ( 无锡 ) 有限公司
某车型D柱下外板焊合件结构设计浅析
汽车发动机舱侧边梁结构的优化
炫屹.未来家李赟 影院/智能、家装/工装,齐头并进
浅谈电泳缩孔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经验
白车身车门铰链电泳流痕的解决方案
一种提升侧围外板抗凹性的优化结构
工装风衣
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三种遗传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