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认同状况调查分析
2014-06-21严兆府姚小玲卢鸿进
严兆府 姚小玲 卢鸿进
1 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主要指英语)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外语教育较为薄弱,尚处于探索阶段。新疆部分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一年的基础英语课程,多数高校未做具体的教学要求;对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多采用与汉族一样的外语教育模式。当前,高校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并参加英语辅导班或自发组织学习英语;全国研究生统考以及国家正在实施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考试都要考外语,外语教育已成为制约新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维系民族心理;汉语是国内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的族际语;英语作为国际流行语言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他们精通本民族语言、掌握汉语,还要加强外语教育。在此背景下,调查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外语教育的认同,对于发展新疆民族高等教育,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从多个角度调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外语教育的认同。所选被调查对象为新疆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塔里木大学、喀什师范学院250名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30人、英语辅导班学生40人,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26份。
3 少数民族对英语的评价和认同
表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不同语言的评价(选取高频选项)
人们对一种语言的评价是语言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了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汉语、英语三种不同语言的评价(多选题),这些评价包括对语言的情感倾向、学习感受和社会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从表1中高频选项结果可看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多从情感、功能角度评价,87.61%以上学生认为本民族语好听、易学、亲切、有民族特征;对汉语多从功能角度评价,89.82%的学生认为汉语有用;对英语多从地位角度评价,88.94%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时髦、有身份。从语言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从情感、功能、地位的角度对一种语言进行评价的结果,往往与其学习该种语言的目的相一致,同时会影响其对学习何种语言的选择,也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程度[1]。调查结果表明,英语作为目前世界强势语言,对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英语评价较高,感情上乐于接受,态度积极。
表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的认同
表2中,80.53%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诸多外语中 首先选择英语来学习,普遍认为英语在社会语言中的声望高。由于新疆与俄语国家接壤,俄语学习有明显的经济价值,选择俄语的学生占12.83%。而在新疆目前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下,85.4%的学生认为应先学好汉语。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何种语言的重要因素,汉语作为国内各民族的“族际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题中,选择“本民族语”的比例12.39%要高于选“外语”的比例2.21%,说明少数民族对英语与本民族语的差别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反映了目前新疆语言社会的真实情况。
4 少数民族对英语学习的认同
表3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在以网络化与多媒体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学习英语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表3中可看出,77.88%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习和掌握英语很有用,80.53%的学生迫切希望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适当开设英语课程,68.58%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会讲本族语、汉语、英语的三语人。不难看出,目前新疆高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至少从“工具意义上”予以认同,普遍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强烈的英语学习愿望,在潜意识中有一种崇尚和追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他们追求知识、渴望进步,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随着知识的更新、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语言观念也逐步趋向更大的开放。
5 少数民族对学习英语的行为倾向
表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行为倾向
从表4中可以看出,42.92%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前“学过不少”或“学过一点”英语;上大学后,32.3%的学生一直坚持学习英语,45.58%的学生时断时续或者偶尔学习过英语,22.12%的学生没学过英语。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比没学过英语的多。78.32%的学生学习英语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升学求职。在对英语学习的期望值上,13.72%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能流利准确地使用英语,60.18%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升学(研究生)英语考试,23.45%希望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交际。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情感的因素少一些,理性认知的因素多一些,即表现为一种实用即功利性认同。结果显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十分明确,在付诸实践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但与学习愿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6 少数民族对英语文化的认同
表5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习得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内化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2]。从表5中,可看出61.06%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希望本民族全体成员都成为会讲本族语、汉语和英语的三语人,这与本文表2的调查结果看似矛盾,但实则不然。通过访谈了解到,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会讲本族语、汉语、英语的三语人,但不希望本民族全体成员都成为三语人,认为这样会不利于本民族语言今后的发展和繁衍。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文化有着天然的、深厚的感情,将本民族语言作为最主要的民族特征,看成民族文化认同的符号。而对英语文化认同问题上,表现出谨慎、冷静的民族传承意识,既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又希望了解、接纳异质文化。85.84%的学生迫切希望用英语来表达本民族文化,认为英语学习及运用并不意味着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学好英语可以跨文化交际,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情况,笔者从宗教、礼仪、语言、饮食习惯及娱乐活动等5个角度[3]对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访谈。调查得知:大部分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文化认同度不高,认为英语学习无须内化本族人的文化标准[4],尽管一些学生认识到英语文化知识很重要,但是对考试并不实用;由于课堂上英语文化导入不够,英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会给学习者带来无准备的心理文化冲突,但是学习者已经具备双语学习的经验,他们大多数能够正视这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7 少数民族对英语教育环境的认同
表6 高校少数民族对英语教育环境的认同
从表6中看出,61.43%的学生对当前所用英语教材满意,38.57%的学生对所用教材不满意。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均使用汉语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他们认为教材内容上缺乏民族文化元素,忽视了各民族的差异性。正如Byran指出“虽然外语教材不愿过于强调学生自身的文化,本族文化仍不应就此轻而易举地被抛弃[5]。”64.2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最好用本族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说明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认识到师生的情感距离、语言距离、文化认同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6],认为民、汉双语基础上的外语教学需要具备民、汉、外三种语言知识、学习经验和三语能力的教师[7]。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以民、汉双语作为参照语言来学习英语,他们在基本句型学习中经常把英语翻译成汉语,通过汉语来学习英语,汉语在他们语言能力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当被问到老师是如何教英语时,英语学习者普遍反映“老师用汉语教英语”,具备三语能力的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十分缺乏。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对当前的英语教育环境认同度不高,当前普遍照搬“汉族化”的外语教育模式,给少数民族英语学习带来诸多障碍,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8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思考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是用学生的民族语、汉语以及外语相结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育体制,其本质特征是少数民族双语基础上的外语教育[10],属于三语教育范畴,具有民族性与文化多元性特点。新疆双语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复杂性。因此,发展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需要同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少数民族在外语教育认同上的种种矛盾状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实际需求和主观愿望,因地制宜地开展少数民族外语教育,而不能采取强制的一刀切的办法。
8.1 因势利导,加强高校少数外语教育观念的正面引导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对外语教育认同上表现出种种矛盾的状态。例如:少数民族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虽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愿望,但在付诸实践上与愿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英语教育认同方面,虽然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表现在行为倾向上,更多的受到功利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支持在高校实施英语教育。对于这些矛盾现象,高校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应当将少数民族在语言教育认同上的情感因素与价值观因素区别对待。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感情,又要充分理解他们作出的选择。同时,还应加强教育观念的正面引导,积极宣传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优越性,并以取得的实际成果来说服他们,绝不能采取强制性手段,否则只能适得其反[11]。
8.2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高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环境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和完善的教学体系。针对少数民族积极学习英语的主观愿望与教育环境缺失的矛盾,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体制。
一是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是教育系统的关键因素,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学的成败。新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尤其是精通民、汉、英三种语言与文化的教师极为缺乏,进而制约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尽快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师资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二是科学优化教材建设。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少数民族英语教材的编写上,既要考虑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民族性,又要考虑新疆社会语言文化的多元性。教材中,要增加民族文化元素,重视民族语、汉语、英语三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注重文化差异的比较。
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研究。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属于三语教育范畴,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地区的特色教育。在新疆高校多民族、多语言和多元文化区域,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中所涉及的语言、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因素错综复杂。因此,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外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特点、三语习得规律的深入研究,并且把民族外语教育与正在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相衔接,使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9 结论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的外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语言、教育、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吕叔湘先生指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能力。”面对当前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格局,我们已经进入双语和多语时代,多语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人才之一。美国语言学家Lado指出“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越多,越有利于其学习新的语言。”具备双语知识和二语学习经验的少数民族在英语学习上具有潜在的语言认识优势和语言学能[12]。新时期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双文化建构是天然的人力资源宝库,为培养三语或多语能力者提供了不可多得语言基础和经验基础[13]。因此,调查分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对外语教育的认同,正确认识和把握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在社会环境、语言文化背景、语言习得经验等方面与汉语学生存在的差别,从而把研究引向深入,将英语教育的研究和少数民族自身特点以及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探索在多语言、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外语教育规律,对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王洋.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04.
[2] 杨玉.和谐语言生态: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42.
[3] Bhugra Dinesh,Bhui Kamaldeep,Mallett Rosemarie,et al.Cultural Iden tity and its Measurement:A Questio nnaire for Asian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1999(11):244 -249.
[4] McKay S L.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J].ELT Journal,2003(2):145.
[5] Byran 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143.
[6] Cenoz J,Hufeison B,Jessner U.Cross -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1:21 -24.
[7] [13]张贞爱,俞春喜.北方少数民族师生三语教育认同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1):16-22.
[8] 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9] 曾丽.从“三语习得”视阈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1):32
[10] 张贞爱.朝汉双语人与英语教育[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52-155.
[11] 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7(2):60.
[12] 李珂.三语习得及其对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