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分析

2014-06-20黄海轮

科教导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

黄海轮

摘 要 构建适宜、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二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意义,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绩效评价指标应考虑的“六个统筹”事项,为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二级管理 绩效评价 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Secondary Management Analysis

HUANG Hailun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suitabl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ssess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secondary management, but also an urgent need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d bui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six co-ordination" matt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to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二级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的主要形式。实行二级管理后,院(系)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二级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既要保证学校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又要能够发挥二级单位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不同规模、层次、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 构建适宜、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二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1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转变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功能定位的明确,“作坊式”的过程管理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二级管理体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要使二级管理体制运行有效,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二级单位科学运行和实现管理目标。

二是能够完善二级监督体系,强化绩效管理的评价功能。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二级单位的权力增加、责任更大,学校的职能将从直接管理向监督控制转变。实施二级管理后,二级单位应建立自我约束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学校应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并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考核评价指标, 强化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和导向功能。

三是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按照绩效评价考核结果分配资源,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发挥资源保障和调控作用。运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过程的对资源配置、资源效益发挥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约束二级单位非理性的管理行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可以对二级单位的资源配置起导向和控制作用,保证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2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一是共性指标较多,特色指标较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不同于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也要相应地与本科院校有所差异。但是因为发展历史较短,很多高职院校简单地套用一些本科院校的通用性指标。在二级管理模式上,为了避免“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情况,高职院校大多采取层次较低的二级管理模式,院(系)除了一些简单的事权和“包干”财权外,大部分权力集中在学校层面。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对院(系)的绩效评价更多地集中在一些共性的指标上,院(系)办学特色、办学优势、自我造血能力等特色指标考虑得较少。

二是因定性、常规性指标较多,动态性、滚动性指标较少。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侧重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在设定评价指标时,一些固定性、常规性的评价指标占的比重较多。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对二级单位职能、职责的深入分析,缺少根据工作目标特别是动态化目标制定出相应评价指标。在考核指标应用上,存在着一次评价后“推倒重来”的现象,不能在原有基础上连续滚动评价。

三是偏重短期指标,弱化长远指标。为了体现考核的时效性、量化性、公平性,高职院校在绩效指标选择上偏重于就业率、实训基地数量、“一票否决”事项等显性、短期易于量化的指标,对于关系到学校、院(系)长远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利用效率等隐性、长远难于量化的事项采用“无差别”的方式“人人享有”。考核指标的导向易与学校整体规划、战略目标相背离。

四是重考核结果,轻过程控制。虽然二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层面上过程管理同样重要。现行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中注重对二级单位的年终考核评价,没有把日常控制和期间考核纳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对于日常工作过程的考核缺乏监控系统和控制措施,年终考核评价缺少期间考核结果支撑,容易导致指标评价的结果与现实脱离,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3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做到“六个统筹”考虑。一要统筹考虑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二级单位发展目标。要依据学校定位、发展战略和二级单位发展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做到既要看眼前,又要看发展,挖掘二级单位发展潜力,突出指标的特色和重点。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反映眼前效果的短期指标,又要有体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远期指标。二要统筹考虑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内容和比例。“虚化”的指标尽量少,能量化的工作要尽量做到量化,以便于评价和比较。三要统筹考虑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评价指标。重点工作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保证,是学校改革、发展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常规工作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学校应合理设置固定指标和变动指标,确定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引导二级单位在重视常规性工作的同时高效完成重点工作。四要统筹考虑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二级单位的绩效指标既有能够很快表现出来的显性指标,也有目前暂时无法显示需要一定周期的隐性指标。在指标设置上,要为隐性指标预留空间,设置周期性的滚动指标。五要统筹考虑指标设计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尽可能地统一标准,又要充分考虑不同二级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避免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可比性。六要统筹考虑评价指标与考核主体的对应关系。突出学校管理部门、专家、领导、师生的考核主体作用,不同类别的考核指标应明确不同的考核主体、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 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6-68.

[2] 叶志明,黄韬,齐平.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93.

[3] 刘天佐,周清明.高等学校构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5(11):23-25.

[4] 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36-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