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2014-06-20王新伟郝战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踝关节

王新伟 郝战辉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王新伟 郝战辉

目的 研究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 并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病症恢复状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外踝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固定, 内踝骨折采用空心拉力钉固定, 术后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标准与Olerud-Molander 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中,1例伤口出现感染,1 例过早负重致关节螺钉折断, 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 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应用

踝关节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易发生, 多由直接、间接外在冲击力引起, 常伴有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损伤[1,2]。选取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其外踝、内踝关节骨折分别采用解剖钢板固定与空心拉力钉固定, 对患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12例, 年龄在17~56岁, 平均年龄为(43.64±9.36)岁。踝关节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占比42.86%(18/42), 高处坠落损伤占比19.05%(8/42),扭伤占比11.90%(5/42), 压砸伤占比11.90%(5/42), 其它踝关节损伤14.29%(6/42);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损伤9例,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损伤33例。按照Langhanson分型标准对骨折类型进行归类:垂直压缩型6例, 旋前外展型、外旋型及背屈型分别为8、5与7例, 旋后外旋型、内收型分别为9例与7例, 其中Ⅰ度6例, Ⅱ度13例, Ⅲ度20例, Ⅳ度3例。患者受伤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间为4 h~7 d, 平均为(5.12±0.98)h。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止血方式采用常规止血带止血。对于外踝骨折患者沿着腓骨后缘进行切口, 而内踝患者按照标准进行内踝切口;若患者需要加固后踝的, 可适当按照标准的内踝切口进行延长致后方骨折线,对患者不必要进行皮下游离就可直接从切口到达骨质, 最大化减少对骨膜剥离损害。骨折线显露后, 对其行精确的解剖学骨折复位, 按照先外踝, 再后踝, 后内踝的固定次序依次进行;患者外踝采用解剖钢板固定, 而后踝和内踝使用 0.35 cm半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若患者后踝骨折超过其踝关节关节面25%时, 从后踝骨折前方置入0.45 cm的半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若较小, 选用松质骨螺钉固定。修复损伤的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钻孔及拧入螺钉时, 应注意骨折块与踝关节面位置关系和进钉的角度, 勿将螺钉置入关节腔内。对于踝关节骨缺损的患者, 术中需行自体髂骨移植术。必要时术中行X线检查检测复位效果, 对于复位不到位者可调整螺钉进行精确复位, 使其复位效果更佳, 术毕对切口冲洗、缝合、包扎。

1.3 术后治疗 术前30 min~1 h和术后48 h内按合理应用抗菌素的要求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感染, 伤肢屈膝位垫高以利于减轻伤肢肿胀。术后即开始伤肢肌肉及关节不负重功能性被动活动锻炼, 麻醉过后, 主、被动活动相结合进行锻炼, 适当运动或按摩足趾、大小腿等处, 使该处血液循环畅通, 促进机体正常代谢活动, 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粘连。9~11周渐行负重活动,

1.4 评价标准 按照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标准与Olerud-Molander 评分系统对患者对手术临床疗效与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患者踝关节复位精确, X 线片显示踝穴正常, 无红肿、关节僵硬等病症, 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良:患者踝关节复位准确, X 线片显示踝穴正常, 骨折处有轻微红肿、关节僵硬等病症, 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患者踝关节复位不准确, X 线片显示向外移位不超过0.2 cm, 踝关节出现红肿、关节僵硬病症, 踝关节功能未恢复正常;差:患者踝关节复位偏移。总有效率=(优+良)/总患病例数×100%。

2 结果

术后第7~13个月对42例患者进行随访, 按照1次/月的频率, 随访发现切口出现感染1例, 经抗炎换药治疗后切口均愈合, 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 愈合良好;1 例过早负重致关节螺钉折断, 经过再次治疗, 愈后良好, 其余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和骨不连现象。根据疗效评价标准, 确定优占比71.43%(30/42), 良占比19.05(8/42), 可占比7.14%(3/42), 差占比2.38%(1/42), 总优良率为90.48%。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属于创伤骨科中的关节内骨折类型,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解剖复位与牢固的内固定, 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很好地在直视下进行精确的复位。若复位不到位, 还可进一步调节, 已达到复位的要求,另外其对于外踝骨折与内踝骨折损伤类型分别采取解剖钢板固定与空心拉力钉固定方式, 这样更能牢固固定损伤部位,促进关节软骨修复, 力争患者尽早恢复。

踝关节骨折的复位固定顺序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认为固定顺序应按照外踝、后踝、内踝, 这是因为后踝依靠下胫腓后韧带及关节囊与腓骨下段相接, 距骨往往与外踝密切联系, 而内踝的移位随着距骨移动, 因此外踝的复位才是首要处理的重点[3-5]。内固定物要按照组织相容性好和自行吸收强的原则进行选取, 一般采用钛合金螺钉、克氏针、张力带及钢板对其进行固定, 本文选取半螺纹空心加压螺钉、松质骨螺钉等对其固定, 便于保持复位, 加用解剖板固定使其更加牢固, 不易滑脱便于恢复。术后的治疗可避免切口处感染,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另外适当运动或按摩及功能性活动锻炼能够加快患者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 使其生理代谢保持平衡,增强踝关节的运动性恢复[6-8]。总之, 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

[1] 张君.38 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11,30(9):42-43.

[2] 高杰.15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1,3(9):78-79.

[3] 孙鹏.73 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103-105.

[4] 赵正据,向一鸣,叶茂.76 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26(5):415-416.

[5] 刘建崇.踝关节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17(17):48-49.

[6] 戚广秀.112 例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2,19(18):75-76.

[7] 胡盛.管形钢板与拉力螺钉联合对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26(21):48 .

[8] 苏攀.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86例手术治疗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1(4):159.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踝关节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