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艺术的科学发音和呼吸

2014-06-19李晨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声乐学习声乐艺术

李晨霞

摘要:

声乐中科学的发声是:将人体发声器官及其相关器官通过唯一的也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获得美妙的声音,气息高效运用,能最有效地达到要求的音高、音量、音强、音色,有效地表达歌唱内容和感情。运用声音体现出歌曲的内涵、艺术修养、艺术表演,积累和沉淀艺术感和审美感,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真情实感,歌声优美的享受。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关键词:声乐艺术;声乐训练;声乐学习;呼吸方法;声乐美感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需要演唱者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艺术体验的完美结合。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声乐艺术做为一门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生活中各种情感的交集、美化、再现和升华。所有的演唱是需要实践者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自己的内心、思想、自身文化修养对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情感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声音的旋律美来传递情感,使听众与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一、科学的发音与呼吸的运用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学习声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里面不仅包含了作品的情感表达、音乐基础理论,还包含了各种声乐技巧。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将人体发声器官及其相关器官通过唯一的发声方法来获得美妙的声音,至于各种“唱法”一定要靠适度的调节来得到不同风格的“唱法”。气力、气息高效运用,能最有效地达到要求的音高、音量、音强、音色,有效地表达歌唱内容和感情。比如演唱有了一定的气息支持,对音域有一定的扩展,歌唱的呼吸正确,咬字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乐感。舒伯特的作品以抒情性为主,主要训练的是打开喉咙,实际上是打开了人的共鸣体,通过训练有意识的“打开”来调节人的歌唱共鸣腔,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发音时候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导致音色干涩、刺耳。

发声时,要感到下腹部和腰部位向外向下扩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喉部的压力,有利于共鸣腔的调整,减少喉部的挤咔现象。“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的“罗马”就是科学的、理想的发声法。自己唱着舒服,别人听着舒服,再加上技法的要求、技巧的运用以及准确的情感表达就是科学的发音唱法。“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情深意切”,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撩人情思,感人肺腑,激情鼎沸,荡人胸怀,催人泪下,诗人白居易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所以如果在歌唱过程中呼吸运用的不正确就会直接造成声音无控制的“喊叫”“卡挤”现象。

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起着定性的因素。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在声音训练方面,除了保留他们自身的声音特点外,更多的是进行各种能力的巩固和加强。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正如意大利的一句名言:“谁学会了呼吸,谁就学会了歌唱。”

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歌唱的呼吸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最为适宜,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科学的、合乎艺术要求的呼吸法。吸气时,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要柔和平稳,不可用强制的力量,要用鼻和嘴一道吸气,如只用鼻吸气,易产生鼻音。吸气要适度,吸得过分饱满,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吸气的多少根据乐句的长短、力度的大小、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来决定。要学会无声的吸气,不必要的响声会影响歌唱的表现。许多的声乐家将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分为四种: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试联合呼吸法。只有正确的呼吸,声带正常闭合挡气发声,声带的振动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声音才能圆润饱满,明亮有力,富于色彩的变化。清代王德晖、徐沅徵的《顾误录》中就有“气由声也,声由气也。”良好的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有很大的作用。

二、声乐美感及情感表现

在声乐艺术中养成良好的声乐美感。声音美感是建立在歌唱者和观众的心理上的,歌唱者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使歌声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蕴含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强,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声乐美感的提高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声乐艺术将停留在苍白乏味、华而不实的表面。在声乐艺术当中,“美感”与“艺术”是相通的,以不同艺术门类中去感受不同的“美”,欣赏不同“美”的方式,来传达给观众。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将情绪真实的表达给听众,才能和听众共鸣。这就要求歌唱者除了能发出优美的声音,唱好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强弱等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以情动人”才是最能打动观众最能诠释作品的。情感是人们思想沟通的纽带,当演唱者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情感需求时,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性”的发挥出来,有利于观众直接接受并领会作品的意境。

三、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在长久的演唱实践中,人们把声乐艺术的发音归结为“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字音的发声部位要正,口形要准,由清脆明亮的嗓音,发出行云流水般的韵律,创造优美动人的旋律,也是塑造丰富多彩的声乐形象。要求字头咬紧、字腹要圆、归韵要准,从而达到“声、韵、调”三者的有机结合,做到唱腔语字清晰、字腹圆润、归韵准确,声调抑扬顿挫。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者中无字,字中有声。”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关于吐字咬字的宝贵经验,只有认真学习,才可能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总之,在声乐艺术中,所有的学习与演唱都需要实践者本身对声音及演唱中各个要素的分辨思维能力,使自己对歌唱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从而达到歌唱中美的艺术效果。在声乐中融入音乐文化,对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也能不断夯实声乐艺术的根基,让声乐艺术焕发时代的活力。

猜你喜欢

声乐学习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及民族特色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艺术修养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浅谈声乐学习过程中哲学原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