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报道埃及穆尔西事件看中外电视媒体之短长——以CCTV、CNN和BBC为例

2014-06-19文/韩

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穆尔西埃及能力

文/韩 曙

对重大突发国际新闻事件展开报道的能力是衡量国际一流传媒水准的重要指标。对于国际一流电视台而言,必须在突发国际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出自身新闻报道的能力和水平。从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历程上来看,突发事件报道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媒体争夺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海湾战争、9·11恐怖袭击事件、海地地震等多次突发事件中以迅速、真实的现场报道确立了其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权威地位。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地铁爆炸案、“阿拉伯之春”等突发事件中,以客观、准确和中肯的报道赢得了公众的信赖。

近20年来,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力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硬件条件上来说,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媒体竞争的能力,也为突发国际新闻事件报道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与基础。不过,从软件方面来看,与西方媒体相比,我国国际电视频道的整体实力、报道理念和报道技巧仍有待提升,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媒体在突发国际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议程设置能力和影响力,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事件背景

2013年7月4日,在大规模的民众集会浪潮声中,埃及军方突然宣布解除执政刚满1年的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埃及自由与正义党主席默罕默德·穆尔西的所有职务,并将其转移到国防部软禁。穆尔西在这场“军事政变”中黯然下台,埃及军方与宗教背景深厚的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斗争也因此达到白热化程度,在埃及政坛和民间均激起激烈反应,埃及发生激烈冲突,引发社会动荡。作为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拥有特殊地位的地区大国,埃及局势的突变和后续发展立即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中国媒体而言,穆尔西事件的意义也不一般。就在埃及政局剧变10个月前,刚刚上台执政不久的穆尔西选择中国作为其出访的首个非阿拉伯国家。作为铁腕人物穆巴拉克之后的首位埃及民选总统,那时的他风光无限,成为众多中国媒体聚焦的对象。对埃及政局变化,中方将采取何种态度,中埃关系将如何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将通过媒体的立场得以体现。因此,本次埃及政局动荡不但考验着埃及执政当局和民众,同时也考验着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持续关注局势发展的世界各大媒体。

表1 CCTV、 CNN和 BBC 报道穆尔西事件时长(2013年7月4日-10日)

图1 CCTV、CNN和 BBC 报道穆尔西事件时长走势图(2013年7月4日-10日)

本文从2013年7月埃及政局动荡中CCTV-NEWS和CNN、BBC的报道入手,仔细分析了2013年7月4日-7月10日一周时间内这三家电视媒体对事件的全部报道,从对事件报道的时长、方式和内容入手,详细分析了CCTV-NEWS与另外两家媒体在报道同一事件中的异同,并从中得到启发。

报道情况对比

报道时长。本次埃及政治动荡开始于2013年7月4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尔西突遭解职,于其后2天(7月5/6日)达到高潮,以7月10日进入斋月后各方冲突有所减弱为一个节点,为期近一周。由于穆尔西事件对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局势走向具有重要影响,3家电视媒体均对事件过程进行了充分报道。根据统计,自2013年7月4日-7月10日,CCTV-NEWS对穆尔西事件的报道时长共计367.88分钟,CNN共计965.03分钟,BBC共计758.91分钟(见表1)。

如图1所示,3家媒体在事件发生当天均进行了详细报道,其中CCTVNEWS当天报道总时长为132.3分钟,CNN总时长为146.35分钟,BBC为146.76分钟。

可以看出,CCTV-NEWS在7月4日事发当天对事件的报道时长与其他2家媒体已十分接近,这充分证明中国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开始阶段反应迅速,报道充分,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自7月5日起穆尔西支持者和反对者开始在开罗广场集会,并在广场和其他地区发生冲突后,CCTV-NEWS对事件的报道量明显递减,至7月7日虽止住下滑趋势,但报道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而BBC和CNN却在7月6日报道达到高潮后才逐渐开始减少报道总量。尤其是CNN随事件的发展,其报道量从穆尔西支持者和反对者7月5日对峙街头开始甚至出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由此可见,在对全球热点问题的持续追踪报道方面,CCTV-NEWS与世界一流媒体CNN和BBC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而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报道总量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对重大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和价值评判尺度的设立,尤其是在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出现时,报道量的不足即意味着在国际传播中的“失声”,将难以吸引受众,更对媒体品牌的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点应引起我国媒体的高度重视。

表2 CCTV 、CNN和 BBC在报道穆尔西事件中使用的海外记者站和演播室(7月4日-10日)

表3 CCTV 、CNN和 BBC在报道穆尔西事件中采访报道有关指标(7月4日-10日)

报道方式。鉴于该事件的重要性,在穆尔西事件报道中,3家媒体均充分调动各自报道资源,结合运用了电视媒体滚动字幕、前方记者连线、嘉宾互动、现场直播报道与录播报道等多种报道方式,既争取时效性,也强调现场感,既有对事件本身的报道,也有体现深度和广度的评论分析,实时、全面、立体、直观地展现了事件全过程和各方反应,使得相关报道更加迅速、全面、丰富和深入,并达到了最佳的传播效果。

值得肯定的是,CCTVNEWS在报道过程中采用了同其他两家媒体完全一样的报道方式,在电视传播的表达手法上不但不输于两家媒体,在某些指标上甚至占优。如表2所示,CCTV动用了驻开罗、华盛顿、纽约、布鲁塞尔和亚的斯亚贝巴等5个海外记者站的力量,并使用北京、华盛顿和开罗3个演播室进行联动播出, 在充分利用海外记者站和演播室资源优势,全面展示各方情况和态度方面更是略胜BBC一筹。

此外,CCTV近年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在此次事件的报道手段中得到充分展现。目前,CCTV已形成非洲、北美2个分台,欧洲、亚太、拉美、中东和俄罗斯5个区域中心记者站及63个记者站组成的全球新闻采编网络,境外报道团队已超过500人。非洲、北美分台已实现海外节目的本土化制作。此次在穆尔西事件报道中参与电话连线和直播报道的各地记者站记者均为央视的当地雇员,其“本土化”面孔、语言熟练程度和专业素养使央视节目更具“国际范”。

但在报道手段方面,如表3所示,与CNN和BBC相比,CCTVNEWS仍存在一些短板。首先,在报道过程中,CCTV-NEWS是采用电话连线采访最多的媒体,体现出现场信息采集能力的不足。由于现场画面缺失,报道的信息量和可信度均会受到影响。相比之下,以迅速、真实可信为新闻报道原则的CNN和BBC,记者现场直播报道的次数均明显高于CCTV-NEWS,尤其是CNN,不仅直播报道的次数居三家媒体之首,同时录播报道的次数仅有6次,充分体现出CNN强调的“新闻来自现场”的理念,同时来自现场的影像也使报道更真实可信,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此外,在嘉宾访谈这一手段运用上,CCTV-NEWS也存在缺陷,仅从嘉宾参与访谈次数对比,CCTVNEWS比CNN的嘉宾访谈报道少近2/3。这一现象证明,在面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时,央视掌握资源、挖掘观点方面仍缺乏与国际一流媒体抗衡的能力,从而导致央视在深度报道、分析性报道方面仍存在缺憾。

报道内容。报道内容是重大突发国际新闻事件报道的核心要素,也是报道实力的直观体现。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首先应该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体现出的是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等基本特征。从图2可见,CNN、BBC和CCTV-NEWS对埃及政局的报道内容都符合客观报道的特点。从2013年7月4日穆尔西被免职并遭拘禁开始,3家媒体对事件的发展进行了密切跟踪。尽管CCTV在总体报道量上比另外两家媒体少,但在对事件的主要过程和重要节点的报道方面并不逊色,在当天报道主题的选择上也遵循新闻规律,而嘉宾访谈也跟随事态发展贯穿始终。此外,总体上看,3家媒体对事件过程的报道整体较为客观、平衡,体现了媒体的专业性。例如,在报道穆尔西支持者和反对者集会示威时,3家媒体均同时采用两组镜头表现现场情景,在采访示威者时也由两路记者分头进行采访。可以说,对国际突发事件本身进行客观、及时的报道,体现出媒体的专业态度,是实现传播效果和传播目标的重要保障。

图2 CCTV 、CNN和 BBC 7月4日-10日报道内容

不过,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斗争中,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对报道内容筛选也是报道者意图和立场的间接表达,国际媒体往往通过报道内容来设置报道议题来影响国际舆论,从而实现传播目的及其背后的政治诉求。

在本次报道中可以看出,CNN和BBC在这方面仍然表现得较为娴熟。鉴于美国和英国政府既不愿看到埃及军方发动“军事政变”加大军方权力,又由于穆尔西政府的宗教背景而对其持暧昧态度,因此,CNN和BBC在整个报道内容的选择上着重选择其看重的内容和采访对象,并通过向受众传递信息的量和顺序的选择来左右议程设置环节。例如:在报道国际社会反应时,两家媒体均及时报道了奥巴马政府在此事件中“不选边”和“呼吁回归民选政府”的所谓中立态度。BBC也对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了专访,及时传达了英国政府希望埃及尽快“恢复民选政府”的呼声。同时,在邀请嘉宾做客演播室或进行现场连线时,两家媒体均同时邀请了支持和反对穆尔西的人士参与节目录制,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看似平衡,但支持穆尔西的嘉宾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分量上均不及反对派一方。CNN和BBC最终释放出来的信息无疑站在了穆尔西的对立面。

反观CCTV-NEWS,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则显得过于追求客观平衡,而缺乏独特的立场观点,未能有效反映中国在事件中应持的态度,而这本应是CCTV-NEWS报道中最能吸引受众注意力、体现CCTV-NEWS作为媒体进行议程设置能力的内容之一。CCTV-NEWS在这方面的“失声”显示,我国媒体在穆尔西事件的国际舆论引导中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这固然囿于我国现行媒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国重点媒体在国际热点问题报道中议题设置和话语权争夺能力方面的欠缺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此外,一些国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外语表达能力欠缺也影响了节目的整体传播效果。

西方媒体报道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3家媒体对穆尔西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发展,CCTV在国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在报道时效、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其议程设置能力仍然不足,传播的实际影响力仍然有限,对国际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仍然偏弱,在重大舆论斗争中争夺话语权的能力仍然欠缺,还没有真正做到“中国立场”的国际表达,这些都值得媒体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深入反思。目前,我国各大媒体都在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我国媒体仍需要从西方媒体的做法中借鉴经验。通过对本次埃及政局动荡的报道比较,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继续加强重点媒体采编网络建设,从硬件设施、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入手,增强报道能力。从本次报道的情况看来,由于多方面原因,CCTV的报道能力仍显不足,报道量难以跟上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步伐;在报道质量上,也仍与西方媒体有所差距,尤其是CCTV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的能力尤显不足,而现场直播报道是最能体现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方式,也是体现媒体专业性、赢得公信力的标志,因而应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努力,切实提高新闻报道实效。

二是在进行客观报道的基础上,要敢于并善于通过事实表达鲜明观点,加强议程设置能力。西方媒体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娴熟应用已经成为其掌控国际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打破西方媒体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必须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有效体现和传播中国观点和立场,在国际舆论阵地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三是应善于利用报道资源,不断丰富报道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重要作用,善于借助学者观点巧妙设置议程,有效引导舆论。同时要注重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充实信息内容,提高媒体公信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准确掌握信息,及时组织观点,为客观、全面、充实的报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穆尔西埃及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埃及艳后(外二首)
埃及
穆尔西 被判20年
穆尔西 被判死刑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