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区县域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出路——以丹巴县广播电视事业为例

2014-06-19文/杨

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网藏区广电

文/杨 帆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就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目标。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都对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构成了挑战。

目前,在四川藏区,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开展宣传工作最重要的阵地,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力超过报纸。由于四川藏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报纸到达状况不是很好。而且,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报纸宣传受限。第二,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力超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广,载体建设基础好,收视费用低,适于宣传工作的展开。对此,有必要高度重视四川藏区广电舆论阵地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加强各地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

藏区有线电视基础建设面临的问题

牢牢把握四川藏区州县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绝对安全应为第一要务,这需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作为当地主流舆论阵地的作用。

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当前,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基础建设滞后于发展需求。一是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老化。丹巴县曾于1993年、1998年、2005年相继对县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但目前,有线电视网络仍存在传输线路老化的问题。从县区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反馈来看,主要表现在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时,电视屏幕上会出现“雪花”,影响收看质量。二是人力不足且违法违规收视行为难以解决。受人员编制、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县区有线电视网络乱搭乱牵线等行为未能得以杜绝。从人员编制看,丹巴县广播电视网络维护人员紧缺,编制内网络维护员(科技股工程技术人员)仅2人,临聘网络维护人员2人,这4人要确保全县17314户(包括市区有线电视用户、农牧区“村村通”工程、“太阳能便携式一体机”覆盖区域用户)收视安全。

面临资金保障问题。丹巴县有线电视基础建设要充分发展、转型发展、提速发展、优化发展,除网络老旧等问题外,还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自收自支资金有限。丹巴县区有线电视基础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收视费。自收自支的资金除用于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外,剩余资金仅能确保维持县区有线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无多余资金用于网络更新改造。二是改造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丹巴县区有线电视基础建设主要依靠当地财政,自2005年起,丹巴县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全县有线电视传输网进行升级改造。2012年,丹巴县广播电视相关部门又向当地政府提出对县区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仅入幢不入户),预算经费已达400万元。三是帮扶“红利”导致发展不均。中央、省州对地方广电的帮扶只停留在“帮和扶”的层面,从而忽视藏区地方广电均衡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得到中央、省州大力帮扶的地区,其有线电视基础建设易实现数字化改造,而依靠自身力量推动有线电视基础建设的地区发展则相对滞后。

面临政策不明问题。藏区为了全面实现三网融合,从试点到推广,涉及的问题多、时间跨度大,四川藏区基层广电发展面临两难。由于目前三网融合推进缓慢,一些地方广电部门也心存疑虑,究竟三网融合到地方一级该如何推进;而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据原国家广电总局于2003年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显示,2015年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然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藏区,数字化推进工作依旧异常困难。

面临的其他问题。一是政府机构合并带来的问题。由于四川省州县广电部门与文化等部门进行机构合并,合并后,地方广电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时,与过去相比程序更为复杂。二是广电网络公司遭遇瓶颈。目前甘孜州广播电视基础建设不充分,广电网络发展也面临困难。其一,州县广电网络公司即使考虑把各县广电网络纳入进去,但由于县级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少,纳入成本高且易亏损,为此其不太愿意开展此项工作;其二,州县广电网络也同样受到IPTV的威胁,无力顾及地方广电业务的发展;其三,地方宣传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对媒体发展形势预估不足,对广电网络基础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广电专项发展资金或未能有效保障,容易延误地方广电的建设。

藏区非试点区域IPTV新媒体业务拓展面临问题

以丹巴县有线电视网络为例,由于资金不足,县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改造推进较为困难,用户期待的优质高效的收视效果和多元增值服务难以实现。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以拓展宽带业务为由,在藏区大力发展IPTV新媒体业务,用户通过办理宽带业务即可免费开通并获赠广电视听节目,这一举措吸引了部分用户。虽然IPTV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用户便不能收看到州县的电视节目,不能及时了解当地的信息,仍是其短板所在。

擅自在“红线”区域外试水。据原四川省广电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试点区域IPTV业务的规定》显示,目前只准许绵阳、成都作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那么甘孜藏区就不属于试点地区。

文件中提到,要求三网融合非试点城市不得以任何变通形式与电信企业开展实质性的IPTV业务合作。就丹巴县而言,三网融合政策不明朗,当地网络运营商出于利益考虑,在未征得当地广电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单方擅自推广IPTV业务,不仅触碰了政策“红线”,而且也会干扰州县中心思想工作的传达,更为堪忧的是,用户长期不知晓州县新闻,其收视习惯一旦被打破,今后将很难再次培养。

推广要考虑媒体环境安全问题。新媒体业务推广要考虑藏区媒体环境安全问题,包括内容安全和播出安全。

内容安全:从区域特殊性看,甘孜藏区目前维稳工作是重中之重。县区有线电视基础建设相对健全,能有效确保党的宣传工作核心地位不动摇。IPTV业务推广后,由于地方广电部门尚无政策支持,无法开展实质性合作,为此,地方广电部门无法向网络运营商提供内容支撑。一旦用户使用IPTV网络电视新媒体业务,州县声音无法落地,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播出安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通讯产业的发展动力,而通讯产业发展的另一层含义则是要确保需求的安全性。由于互联网存在不稳定和不安全性,通过互联网渠道收看电视,也存在风险,一旦遇到非法信号攻击,尤其是甘孜藏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网络运营商不该只看重行业利益,忽视藏区安全播出的问题。

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从目前情况看,三网融合进展缓慢,为网络运营商市场拓展提供了可能。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广电相比,IPTV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业务拓展初期受到部分群众欢迎,但这种比较优势由于自身问题逐步显现而弱化。

就丹巴县而言,一方面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带宽、节目效果、内容品质不理想,收看质量不高,而且不能收看本地新闻,不接“地气”也让部分用户心生怨言;另一方面,县区网络资费标准、提供的服务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有用户重新使用广电模拟信号收看本地新闻,有的甚至既接收广电模拟信号,也使用电信等网络运营商提供的IPTV业务,无形中加重用户消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负担。

藏区“夹心层”地区广电事业发展现状

“夹心层”地区,指的是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享受不到国家广电相关部门帮扶又因地方县级财政吃紧得不到支持的地方广电部门。

在得到国家广电系统帮扶的地方广电部门(如石渠、色达、德格等),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IPTV对地方广电的影响较小;在得到县级财政支持的地方广电(如康定、泸定等),数字化改造推进顺利;而不属于国家贫困县又面临县财力支持有限,必须要通过自筹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地方广电部门(如丹巴、九龙、乡城、白玉等),则面临诸多改造的难题。

从国务院推出的三网融合政策来看,2013年至2015年,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这对于藏区广电网络数字化升级改造来说,时间紧任务重。

地方广电欲突破政策“红线”借力发展。一是仅依靠自身投入实现广电基础建设难度大困难多,借力发展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当地网络运营商的合作诚意也让地方广电部门心动。二是预判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有的地方广电部门,如甘孜州德格县也尝试与当地网络运营商合作,这也让其他地方广电部门萌生效仿想法。三是地方广电部门对待IPTV也日趋包容,从开始抵触到慢慢接受,态度有所软化。

借力发展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在非试点区域进行试点尝试,尚有两个问题需考虑。一是如何解决内容播出问题,怎样确保党的思想宣传工作落实到户。二是安全播出问题。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应对,有没有建立应急机制。目前,丹巴县考虑广电和网络信号同步入户,用户在使用IPTV的同时,广电播出系统也照常运转,遇到突发情况,可确保安全播出。但产生的诸多费用由谁承担,也是当地广电部门忧虑最多的问题之一。

地方广电应谨慎与当地网络运营商合作。在三网融合尚未全面实现、推广的背景下,在无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无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地方广电与当地网络运营商合作或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地方广电核心资源或面临抢夺。在IPTV非试点地区开展合作,没有政策保护,作为广电核心资源之一的用户,或面临被抢夺的风险。二是地方广电部门与地方网络运营商合作程序繁复。地方广电部门跟地方网络运营商如何运作,也是一难题。就丹巴县而言,电视台没有专门成立网络公司或相关机构来负责此事。若合作,涉及到机构、人事整合,程序繁复。三是地方广电进入易、退出难。目前,地方广电主要负责内容采集制作和传播,与当地网络运营商开展合作,若中途因利益分成或受政策制约等问题发生矛盾导致退出等情况发生,要用户重新选择广电网络也非易事。四是地方广电或冒政治风险。若双方中途出现状况,地方广电又无足够实力吸引用户,那么州县节目落地又成问题,致使基层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缺位,会增加维稳压力,地方广电部门难辞其咎。

解决藏区广电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如何把握四川藏区州县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绝对安全,应是四川省、三州(凉山、甘孜、阿坝)宣传主管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之一的广播电视,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三网融合尚未全面实现推广的背景下,中央、省州应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四川藏区基层广电事业健康均衡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一方面,四川省广电网络公司要切实担负起少数民族地区广电事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四川省、三州宣传主管部门(包括省州宣传部、省州广播电视相关主管机构)要高度重视,建议整合省州资源,设立四川藏区广电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将省州广电发展资金统一入户,统一分配,避免省州宣传主管部门单独对接地方广电造成“帮扶”不均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建议采用多方多级评估机制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此外,藏区基层政府也应高度重视广电基础建设,拟按当地该年财政一定比例进行拨付,并用制度保障地方广电专项资金使用,免除地方广电部门后顾之忧,推动四川藏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以及广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四川藏区意识形态的持续安全。

猜你喜欢

三网藏区广电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