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传统报刊的战略抉择

2014-06-19杨蕾歆杨树弘

传媒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公信力报刊传统

文/杨蕾歆 杨树弘

伴随数字化革命的大数据时代潮流势不可挡,全球传统报刊已经身不由己。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传统报刊置身于这样的洪流漩涡,是这个革命性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可能成为“被革命者”,已经不可能做旁观者。

发展的趋势由不得传统报刊困惑、彷徨、挣扎,对大数据的认知、敬畏和尊重,是传统报刊在大数据时代有所作为的起点。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传统报刊如何摆脱现实困境?未来战略如何抉择?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现实困境

纵观全球媒体发展现状,很多人认为传统报刊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一观点未免太过武断,但是吊死在传统的“树”上还是淹没在数据的“海”里的尴尬,是客观存在的。全球传统报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反思大数据化的种种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两难”:一是传统报刊的内容喂“肥”了新媒体之后,新媒体反而成了传统报刊最大的竞争者乃至终结者;二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刊除了利用新媒体又别无选择。

先看传统的“树”。自2007年以来,全球报业广告收益大幅衰减,遭受着传统报纸向新媒体转移的阵痛。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有100多家报纸倒闭,广告额下滑了30%,裁员1万人。其前25家大报,订阅量下滑15%左右。2009年8月17日,全球发行量第三的《读者文摘》宣布在15天内为其美国业务申请破产保护。该刊美国发行量从当年的968万份下降至831万份,跌幅为14%,广告收入下跌了7.2%。2012年,传统报刊大国德国媒体纷纷倒闭,《法兰克福评论报》与《纽伦堡晚报》先后破产,《德国金融时报》纸版停刊。新闻集团历经1年零9个月,花重金打造的电子报《The Daily》关张,亏损达3000万美元。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表示,对于绝大部分报纸,不论任何价格,我们都不会购买其股票,因为我没有看到衰退结束的任何迹象。

再说数据的“海”。全球三大财经报刊《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金融时报》都走上了数字化发展之路,其模式分别是“收费、网站+报刊”为主的模式、数据库营销为主模式和多元媒体互动为主模式。《华尔街日报》模式是“收费网站+报刊”为主;《日本经济新闻》走的是与《华尔街日报》完全不同的数字化生存模式,由于国情和文化等差异,该报并不适合于发展收费网站,而是专营数据库营销;而《金融时报》数字化道路的主要方式是新媒体互动。从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华尔街日报》还是《日本经济新闻》《金融时报》,都是借助原有报刊品牌,发展大数据相关的产业(收费、网站、数据库新媒体互动),其尝试是积极、有益的,但报刊本身活力和品质的乏力也是明显的。

大数据时代传统报刊三块基石——品牌 责任 担当

大数据时代媒体融合的趋势告诉我们,传统报刊要做到适者生存,有三块必须坚守的基石——品牌、责任与担当。

品牌威力。《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日报,它提供丰富的全球资讯,是全美新闻时事报道品牌;《纽约时报》在美国久负盛名,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报纸,有“档案记录报”之誉,它以充分和详尽报道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严肃著称;《华盛顿邮报》地处首都,“混迹”政界,因对联邦政府和国会活动的报道、评论、分析多,时有“内幕”新闻透露而为受众重视,号称“美国政界人士必读的报纸”,也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内政外交的重要媒体之一。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一道被受众认为是最具公信力的媒体,两报的社论事实上可以基本代表美国左右两派的观点。品牌价值决定传统报刊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竞争力国际控股集团传媒研究中心调查认为,传统报刊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体现在自身所生产的精神产品上,也就是说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创新,塑造品牌价值,加快发展速度,做大做强,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媒责任。2009年10月8日至10日,在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媒体峰会上,胡锦涛表示,世界各地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当今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因此,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同时,传统报刊媒体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和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客观认知、分析、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无疑,这是传统报刊媒体最重要的责任。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归结起来,就是从政治的高度出发,把握导向,维护大局,审视问题,保持清醒,疏理情绪,表达社会心声,弘扬主旋律。

媒体担当。有作为的媒体,总是和正气、公平、良知等联系在一起的,从正面宣传到舆论监督,媒体的担当精神往往体现在从善良的初衷和愿望出发,把握人民期待的正义主流,着眼国家发展大局,聚焦社会热点,客观反映事物规律和本质,以自身的有效作为,弘扬人间正气,体现社会良知。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转型期的中国,思维多元特点日趋突出,在这样的情势下,媒体的担当要体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真、善、美”的大力弘扬,对“假、丑、恶”的无情鞭挞。以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为己任,发挥好“喉舌”作用,做社会道德的维护者,做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战略抉择:既特立独行又融合借力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媒体尤其是传统报刊的发展格局。可以肯定的是,有责任、有价值的传统报刊媒体,一定会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因此,在坚守媒体精神、巩固报刊价值、发展传媒责任以及拓展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既特立独行又融合借力是传统报刊“无为而治”的大战略。

传统报刊应坚守公信力特立独行。公信力是传统报刊的品牌竞争力,是绝大多数新媒体所望尘莫及的,这是传统报刊的“杀手锏”和主导力。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传统报刊的公信力,这是一代代媒体人呕心沥血获得的荣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的传播门槛、信息来源、传播角度、传播渠道等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地说,新媒体很难做到全部信息的真实——而这是传统报刊媒体的长项。因此,传统报刊媒体既要清醒、正确看待公信力,更要悉心探索、发掘公信力的品牌价值。

媒体人郎永淳认为,媒体竞争的目的,绝对不是去消灭另一类媒体,也不是靠海量的信息去吸引公众的关注。传统报刊的传播正是把真实、完整的信息、思想、价值观呈现给受众,而以真实为基础的公信力是媒体的第一生命,这是一些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坚守不意味着传统报刊媒体就可以固步自封,如果传统报刊不正视大数据时代的现实,不把握良机,那么传统报刊发展将会更加艰难。

在传统报刊遭遇新媒体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传统媒体同样感受到了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不妨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美国的传统媒体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通过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来实现自我救赎。传统媒体需要融合的是数据信息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而新媒体缺少的正是传统报刊媒体的公信力资源和品牌价值,两相融合发展,可谓各得其所。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媒体,还是依然需要坚守传统报刊的“内容为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传媒发展的铁律。在此基础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老牌媒体,都在融合新技术、新平台,通过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开发新技术应用程序等多种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来实现转型。十几年前,《纽约时报》就建起了官方网站,向受众提供《纽约时报》的全部资讯,《纽约时报》网站已成为美国网络报纸最大品牌,在线业务以每年三到四成的速度增长。据调查显示,美国有90%的纸媒已经发布了移动终端的APP应用程序。目前,包括APP、网站等的数字广告的收入,约占美国报纸广告收入总量的11%。

猜你喜欢

公信力报刊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百强报刊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