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究

2014-06-18陈加攀

未来英才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陈加攀

摘 要: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课,其本身就是美的教育,是一种基于美的情感体验的教育。但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不注重情感渗透,使得美术课成为了一门枯燥的美术知识和理论的讲解课,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高中美术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善于带领学生发现美术作品背后所蕴藏的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用情来激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悟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美术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对学生实施爱国情感教育

高中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教师不能盲目地向他们灌输大道理,不能够通过强加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其中所蕴藏的民族元素和爱国元素,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元素。比如在民间艺术教学环节,该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我国传统的民间木雕的过程中,了解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品的艺术特点和雕刻工艺,并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雕刻技巧。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木雕,诸如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浙江东阳的浮雕,还有福建的龙杨木雕和潮州的金漆木雕等,这几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木雕。其凝聚了无数雕刻艺术家的劳动和智慧。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的木雕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本民族的强烈认同。此外,《中国古代陶艺》、《砖石上的雕刻》、《秦岭兵马俑博物馆》等课时都蕴藏着德育元素,可以用来实施爱国教育。

二、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中获得情感认同

我们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但是学生却始终感受不深,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节约感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感。比如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做美术造型。让学生在体验利用废弃物制作艺术品的过程中,感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校园周围的地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废弃物,可以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整个地球的环境状况,告诉学生整个地球的资源、环境状况,当前地球污染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阶段,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减少,各种资源也开始面临匮乏,我们的地球已经再也经受不起严重的破坏。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会联系自己所看到的情境,会主动思考,思考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滴水的、忘关掉的水龙头,看学校食堂里被倒掉的食物,看垃圾堆里被扔掉的堆成堆的废弃纸张,教师可以适时地告诉学生,当前学校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浪费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并通过具体的数字,告诉学生学校的浪费现象。这种直观观察和教师的数据展示会形成一种极强的教育效果,会让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会让他们感慨自己平时的不节约行为造成的浪费,这种亲身感受,远比教师灌输式的教育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常行为中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节约用水、节约粮食,会让他们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三、通过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感

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人的万般宠爱下成长,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平时习惯独来独往,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协作。而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感,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利用美术课渗透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美丽的拼画”为主题,让学生在绘画、剪纸和拼画的过程中创作出美丽的拼画。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拼画中的合作精神。比如教师在拼画教学之前,可以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拼画作品,对于对照组的学生,则采用单独做拼画的方式进行拼画创作。然后观察两组学生的作品,通过观察会发现,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拼出了美丽的图画,而且一个小组能拼出几幅作品,而对照组的学生甚至一副拼画作品都没做出来,做出的拼画也比较单一。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会让他们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让他们热爱集体。

四、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激发他们的人性美

美术课作为一门传递美的课程,应该肩负起传递人性美、情感美的重任。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心灵美、道德美等的教育。比如可以让学生描绘出自己身边的、最熟悉的人,一般学生都会选择父母。但是很多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都很难把握熟悉的人的神态,绘画作品很难反映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一些人物画像,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图片、朱自清《背影》作品中父亲的背影图片,为子女做饭、洗衣服的母亲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人物的表情、动作,便于他们把所看到的实物与自己所要刻画的人物联系起来。教师再适时地进行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培养他们热爱家人,尊敬父母的美德。

五、结语

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很多优秀的作品,凝聚了无数教育者的心血,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一帆.职高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2 郭选红.高中阶段绘画作品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论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