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调查:新闻网媒人的职业坚守

2014-06-17马冉冉

网络传播 2014年5期
关键词:朱德栏目

马冉冉

2009年底,在即将迎来地方新闻网站十周年诞辰,而微博只是星星之火还未燎原之际,大众网在全国网络媒体中首家开通了深度求证类网络专栏——《独立调查》,以调查网络传闻、还原事实真相为宗旨,在纷繁的信息中求证事实真相,力求发出网媒人独立的声音。

转眼间来到201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整整二十载,微博在经过大红大火之后已呈现式微之势,而《独立调查》栏目却一路坚持,每周一期,雷打不动,至今共推出二百余期报道,先后对山东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事件、网络传闻进行求证,帮助广大网民和政府、企业解决了若干问题。

怀着好奇与敬意,记者来到大众网,对《独立调查》栏目进行实地采访,在同一间会议室,就在记者所坐的位置,曾坐过各式各样的人,有前来“论战”的,有要求删帖的,有寻求帮助的,有专程致谢的,不管来的是谁,无论带着什么目的,《独立调查》始终保持独立,坚守与人为善的原则,从不删稿,不做广告,没惹过官司,没触过红线。

“作为地方新闻网站,需及时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力求通过独家的视角、独到的观点和独立的调查,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新闻传播的高度。”这是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的信念。到底是什么支撑《独立调查》这个团队一路走到现在?地方新闻网站又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我们试着梳理这个栏目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在不断地审视和剖析中去发现其特殊性中蕴含的普遍意义。

契机:虚假新闻点燃求证之火

新闻网站的优势在于新闻,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新闻。但在2009 年,地方新闻网站在新闻上却呈现弱势,一是自身原创新闻不足,很多网站原样照搬母媒体新闻,二是当时的网络新闻还是以快新闻和突发事件为主,几乎没有深度调查报道。

而《独立调查》最先就是起源于大众网记者的一篇深度报道。

那一年年底,“暴涨”的大蒜价格被吵得沸沸扬扬,不少媒体在报道大蒜涨价的问题时归咎于蒜商惜售、资金炒作等原因。大众网记者也在这个节点前往大蒜主产地山东金乡调查采访,却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对此,大众网专门推出了专题《被误读的“天价蒜”背后》,用一系列报道客观反映蒜价问题的本质,以大量事实否定了某些媒体此前的结论,并推出权威数据解读大蒜市场的天价纷争,为读者判断大蒜价格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

这一系列关于“天价蒜”真相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专题点击量高达10万,留言区跟帖不断。“今年量少,需求再多,还不兴价值回归啦,俺的大蒜就非得值一毛?”一位金乡蒜农以自己艰苦的种蒜过程为例含泪恕斥,“我们不欢迎对一个行业不了解还带着别的目的的瞎报道,上来就说几百个人每人手里都有几千上万吨大蒜,你乘乘那是多少,故意夸那么大。”

这个调查报道不仅影响了蒜农蒜商和广大网民,也给当时大众网的编辑记者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随着新闻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深度报道是保持媒体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而这往往是传统媒体人所擅长的,难道网媒人就做不了深度报道吗?《“天价”蒜调查》对此作出了回答,大家发现网媒同样可以做好深度报道,关键事在人为。

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谣言,新闻媒体也存在着虚假报道,调查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是新闻网媒人的职责所在。大众网副总编辑李冉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快,然而,一味图快,人云亦云,势必造成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某些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经失守,又何谈职业精神?

朱德泉是调查记者出身,“一开始最朴素的想法是做有公信力的网络媒体。互联网在遭受信任危机之时,我们反向考虑哪些是稀缺资源,那就是公信力。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由此,《独立调查》应运而生,将这种求证式的深度报道变为大众网新闻更新的常态,而《“天价”蒜调查》则成了该栏目的第一期开山之作。网友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坚定了大众网身为网络媒体涉足深度原创调查领域的信心。在国内其他新闻网站还在普遍做快新闻之际,大众网已经做好了把网络新闻做实、做透、做真的准备。

转型:拓展定位 延伸触角

这个栏目的起步并不顺利。正如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曲折的历程,《独立调查》也不例外。

从2009年底创立之初到2010年之间,《独立调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当时网站自身条件有限,既没有现在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地方站也没建立起来,适合栏目定位的新闻线索难寻,而作为网络专栏,又必须保证其每周一期的更新,当时整个大众网就只有六个记者,能够做深度调查的记者更是凤毛麟角,财力、物力、人力都显得紧张不足,所有人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李冉在回顾这段初创期的困难时感慨万千,虽然很多细节已经遗忘,但当时的那种煎熬的感觉却让她记忆犹新。

发展是趋势,困惑亦所难免,学会思考并坚持到底才有出路。对于刚刚成立的栏目而言,生存或死亡是随时都要面临的问题。幸好,这个团队没有放弃,而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2010年上半年,为打击虚假新闻,深化三项学习教育,中宣部等部门下文要求新闻单位开设调查类栏目。这一方面印证了大众网创建《独立调查》栏目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为《独立调查》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大环境下的政策支持。

2010年8月,大众网日照站成立,标志着网站对全省各地方县市布局谋篇的开始。地方站由总部派出管理团队,以分公司的形式独立开展工作,不仅在产业经营上为大众网争取了更多的收入,也在新闻业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有了直属地方站的参与,大众网可以把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山东各地,栏目的选题愈加宽泛,辐射性更强,线索机制逐渐趋于平稳。

运作到第二年的时候,《独立调查》定位发生了变化,从“调查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拓展为“调查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聚焦民生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朱德泉说道,“我们发现,原来的定位并不能穷尽我们选题的内容,如果恰好这周没有网络传言要求证怎么办?是被动登出传言再求证,还是以更积极的作为主动引领、主动介入一些网友关心、社会关切的选题?”事实证明,拓展后的定位更清晰,天地更宽广。endprint

《独立调查》第38期《千年煤都的生死变轨》就是“紧跟社会热点,回应网民关切”的一例典型。资源枯竭是一个世界难题,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的重大经济决策部署,也是网络宣传报道的重点。2010年8月,朱德泉与李冉以及记者冯炜程专程前往枣庄进行采访调研,推出了一组长达三万字的深度调查报告,全方位展示了枣庄这座枯竭型城市的四年转型之路,绘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调样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朱德泉说,“当时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44个,对这其中转调好的一个进行深入分析就能产生‘解剖麻雀的样本意义。”第二年,该专题获得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第21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三等奖。

2011年11月以及2012年11月,《独立调查》分别进行了两次改版,经过改版后,栏目开始向频道化过度,内容包含了往事追踪、民生聚焦、真相调查、舆论监督等四类报道,并增加了重磅调查、记者手记、马上就评、网友爆料台等栏目,提供电话、邮件、微博、论坛等多种爆料方式。除了固定的模板化设计外,根据每期的不同内容,还可将多个单篇报道运用个性化设计整合成单独的专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千年煤都的生死变轨》,就是独立于栏目之外重新以专题形式进行了设计制作,使栏目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最大化的整合。

“改版不只是形式的改变,更是栏目思想的拓展。”朱德泉说。

坚持:承担社会责任 维护新闻尊严

栏目的生命力是什么?李冉认为,《独立调查》的前瞻性判断,使其具备了引领舆论的功能性,通过这种引领从而实现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这便是栏目的生命力所在。

2012年12月的某天,朱德泉和李冉还在外地出差,路上看到记者韦辉发来的的一篇报道——《翻三座山走40里路 记者陪“山货大爷”进城》,这篇报道记录了记者自己亲随81岁杨洪义大爷挑40余斤担子翻越三个山头步行40余里进城卖山货的经历。曾经做过电视新闻记者的韦辉善于运用自己所擅长得镜头语言,把整篇报道写得朴实、真实、感人,画面感十足。李冉笑称,当时朱总看完感动得都要哭了。果不其然,这则报道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在随后大众网发起的“爱心团购”活动中,300多斤山货被近百名市民和网友抢购一空。

一般故事到了这里,也就该完美收场了。但在这个时候,朱德泉又问了句,山货大爷走山路的原因是什么?没想到这一问,倒是问出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的结局。

顺着这条线索,大众网记者又去做深入调查,采访了当地村民、公交车公司、交通局等,发现附近16个自然村两万多村民都面临着“出行难”的问题,“通公交”成为众望所归。但是这并非易事,一是当地路况不行,二是公交公司也要考虑成本。巧的是当时正值济南市“两会”召开之际,于是他们把问题反映给了相关市人大代表,还陪同代表们专门前去调研。可惜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代表们的建议石沉大海,问题如果无法在这次“两会”上解决,那以后就更难解决了。

大众网记者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试着直接向参会领导递交材料,却屡次碰壁,他们甚至无奈地想到,如果真是没办法,只好找社会冠名拍卖这条线路了。幸好,采访中心首席记者尹海洋对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进行专访时,终于把材料递交成功,“王敏书记翻阅后,当场就表示,会交由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尹海洋回忆道,“当时王敏书记还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感谢媒体能调查出这些问题来。”第二天,王敏书记的秘书就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做出批示,要向“山货大爷”致敬。最后,经过了半年多时间,一条小型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两万多村民的“公交梦”终于实现。

面对这样一个更加完美的结局,众人感慨万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体现了“走转改”精神,体现了三贴近原则,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例,在大众网、在新闻单位的帮助下,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朱德泉说:“没有什么比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真正的舆论监督应该是具有建设性和能解决问题的。报道山货大爷的记者以后可能还会写很多报道,但他最满意的可能就是这篇,因为它解决了两万人的出行问题。”

如果说“山货大爷”倾注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那么“平度陈宝成事件”,则彰显了新闻媒体人维护新闻尊严,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风骨。

这一事件最初源于自媒体,也是经过自媒体不断发酵升级。《独立调查》记者对“平度陈宝成事件”进行了客观报道后,网上各方势力开始对大众网进行疯狂抹黑,尤其在初期,网民盲目偏向“弱势”,部分媒体集体“造谣”,微博大V操控网上舆论,《独立调查》的工作团队顶着骂名,在巨大的压力下与其展开对峙,将所有谣言在第一时间进行一一核实。

自2013年7月15日以来,大众网三名记者四赴平度,进行了长达17天的调查,三次到案发现场调查取证,先后采访50余人,拍摄了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保存了大量的录音、录像资料,后方编辑、官微、舆情监测团队,每天都对网上的微博、新闻、舆情进行监控,并进行各类证据的保全。《独立调查》共形成了三个专题,刊发稿件40余篇,评论33篇,微博180余条。

记者李兆辉在回顾整个报道过程时说,“虽然在舆论压力下‘时不我待,但只要领导看出疏漏,我们就得重新去求证,而在这个空隙,就可能会有很多谣言在网上滋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很大,有的稿子,被领导反复要求补充采访不下10遍。”大众网不断用事实揭开真相,用证据否定谣言,最终取得了这场舆论保卫战的胜利。

事后,山东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门针对大众网“平度陈宝成事件”系列报道召开了评审会,李冉在会议上总结了报道过程中的“六不方针”:不见当事人不说话;不到现场不说话;不取证不说话;不盲从“大牌媒体”;不惧怕所谓大V;不掌握法律不说话。山东省记协副主席何荣德则评价道:“媒体的权威来自哪里?从大众网对平度陈宝成事件的报道告诉我们,媒体的权威来自媒体的良心。”

成长:壮大了队伍 营造了品牌endprint

国内有名的地方新闻网站几乎无一例外走了一条名专栏带动的品牌发展之路,比如红网的《红辣椒评论》,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东方网的《东方直通车》等等,对于大众网而言,《独立调查》正是那个可以带动其品牌发展的名专栏。2012年,《独立调查》入围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定评;2013年2月28日,《独立调查》荣获“2012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而这并非偶然,在四年的品牌建设中,采编队伍的历练是栏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在很多新闻网站的领导都在抱怨,在全媒体时代要培养一个全能记者太难了,视频拍摄制作好的,文字差一大截,文字写的顺畅的,视频可能就很差。而让朱德泉感到欣慰的是,《独立调查》为大众网锻炼出了一支让他引以为豪的记者队伍。一个合格的全媒体记者既要有传统媒体的新闻意识,又要懂得新媒体运用技术,而在大众网《独立调查》栏目,人人都是这样的全能记者,不仅会做深度调查,会写深度稿件,还能写微博、发微信、拍照、摄像,甚至当主持人。

朱德泉坚信,有什么样的记者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有什么样的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栏目。虽然转企改制了,但是大众网董事长林忠礼却一直大会小会讲,内容建设是根本,新闻是核心竞争力,要政策给政策,大众网舍得往采编大投入,对好作品的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所以,大众网对队伍建设一直抓得紧、不放松:这里有多达147条职业规范,员工培训和课题研讨必不可少,还有“月度好新闻”的评选以及各种业务考试来激励大家不断进步和提高……在去年的新员工培训课上,朱德泉给员工们讲了《新闻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政治素养》,着力讲普世价值的危害和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今年他依然想给新招聘的员工讲这个题目,只不过这次要重点剖析的是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西方宪政的陷阱。他笑称自己为了这堂课看了足足20本书。

虽然在去年已升职为副总编辑,李冉还坚持亲自给新来的记者们手把手改稿子,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改,对每个月的工作量考核也都写上点评,“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李冉说,“既然来到这个团队,我就不希望有人掉队,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平台去展示自己,我们努力营造这么一种氛围,只要是这里的一员就要为栏目担当。”

大众网地方站的记者队伍建设也是硕果累累。2013年6月,随着济南、淄博、莱芜站的建立,大众网在山东17地市的地方站终于铺全。最开始,一些地方站的新闻都是总部派记者去采访,后来总部记者与地方站记者协同合作,而现在,总部记者被派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少。“地方站记者已经被锻炼出来可以独立工作,现在不是地方站配合总部去工作,而是大家举全网之力在做栏目。这不是济南总部的栏目,而是全省的栏目。”李冉说。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这个“信息超载时代”或我们通常所称的“新媒体时代”里,人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并不在于是否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而在于是否获得了“真相”。缓解人们对于真相的“饥渴”症状,也许正是《独立调查》存在的意义。而对于大众网而言,《独立调查》还有其更多的内涵,那就是“成熟了一些作品,成长了一个队伍,成就了一个品牌。”

五年来,《独立调查》肩负挑战与困惑、梦想与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跋涉,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树立了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责任媒体、主流声音的形象。

五年一梦,对于《独立调查》而言,或许是个里程碑式的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朱德泉所说:“一个栏目能否真正成为品牌,不仅在于创意,更在于内涵,在于不断的打磨锻造,不断地丰富完善。品牌建设最忌虎头蛇尾,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做负责任的内容才能得到社会认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朱德栏目
特殊的生日礼物
聆听东方与西方的朱德群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稿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