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解构与建构

2014-06-17李建刚

网络传播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闻业媒介

李建刚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够把握科技潮流,在管理与决策上讲科学、讲方法,不至于落到今日被动的位置上。

正面的消息

2013年,我们听到了许多批评广电产业的声音,有些甚至充满了讽刺与恶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世界广电媒体都在努力探索媒介融合的路径,其中有些例子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其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例如英国的BBC,善舞科技长袖,以历经70年的《编辑指南》为核心价值,一次又一次赢得全球同行的尊重;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在新闻报道、谈话节目、音乐传播等方面不断尝试,快速总结与改进,使得其承载美国多元口头文化的媒体价值历久弥新,并且以其高收入、高学历、高素质的“三高”主流听众群为荣;报纸方面当属《纽约时报》。2013年秋季,《纽约时报》迎来了里程碑事件:在颠覆传统观念让用户付费阅读两年后,付费墙带来的数字订阅收入超过了数字广告的收入。

《纽约时报》的掌控权一直牢牢握在低调的家族掌门人手中,即便经济危机期间不断亏损,其家族也未有将《纽约时报》出售的任何想法。《纽约时报》是纽约居民的荣耀所在,是纽约市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不仅是经济问题。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借75000美元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纽约时报》,当时发行量约为9000份,负债30万且每周亏损2500多美元。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奥克斯要求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给纽约精英阶层,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针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的餐巾”。当然,你可以做个比较,有哪些网络门户媒体会去强调培养用户的品味和教养,而哪些媒体,则是为了迎合阅读中的低级趣味而放弃自己的底线。

今年3月下旬,笔者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作者是范·哈克(荷兰VPRO 电视制作公司)、米歇尔·帕克斯和曼纽尔·卡斯特,后两位作者都来自USC(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南加州大学)。刚发到朋友圈,上海的顾卉妮就跟了一条,“Mparks(米歇尔·帕克斯) 是USC 新闻学院的新院长!”Mparks是记者出身,2000年加入USC,他曾经获得1987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担任过《洛杉矶时报》的编辑。三位作者合著的这篇文章指出:“持续、多元化的见证与报道,并不意味着新闻业遇到了危机,相反它表明了新闻业正在蓬勃发展。事实上,这一职业好像比以往更具活力,其形式和内容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倍增。”文章认为媒体产业面临着危机,但这种危机并不是新闻业的危机。

“如果我们将新闻业看作一种公共物品( public good ),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它为社会提供的效用。新闻业不应该将盈利作为其主要目标,相反,而是要为一个民主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相关分析。只要好的新闻能够不断地获得,并以很低的成本生产出来(由于技术的原因),并且可以通过其他资金来源得以维持运营,或者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来生产新闻,那么新闻业传统商业模式带来的危机就不会影响到整个公共利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新闻业自身并不处于危机之中。”

新的媒介技术帮助记者更好地采集事实,讲述故事,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扩散和传播。网络社会中,数据收集、解释与讲故事就成为记者和媒介的基本功能。

第二天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广播电视业与电信业的融合,媒体与网络的融合,以及不同形态的内容形式的融合,这些意味着我们同时面临着解构与建构。技术先行,有破有立。

西方传媒业有一句话:“Technology is second nature”(技术是第二天性)。而默多克相信传媒业盈利的模式也很简单:内容足够好,就一定能赚钱。观众并不清楚,那好听的声音背后,有多少是音频工程人员、灯光、导播、布景、摄像、电工、装修……在幕后默默的工作;观众也不清楚,在专业的视听技术领域,细节上提升1%,付出的努力可能是99%。社交媒体增强了普通人在表达上的自由与权力,同时也在重塑传统媒体与用户对话的机制。众声喧哗中,也会存在某些失常的、不负责任的观点。互联网和微型计算机的雏形,都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一小群理想主义者的实践,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技术的垄断,最终促进人类整体的自由与民主。传媒人应当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位置。未来中国的文化繁荣,离不开严格的版权保护,离不开依法治国的昌明之举。广播电视业也会更多地承担起促进人类文化交流、教育、告知的重要的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功能,而不仅仅是娱乐。

能够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崭露头角的贡献者,往往本身就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对于社会变革和创造性思维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具有出色的技术能力,并且充满变革的热情与勇气。技术对于他们只是实现想法的工具。这里,我推荐读者看看 Bret Victor 的经历与研究项目。笔者是通过Mike Mattes 的“下一代电子书项目”了解Bret Victor 的。Mike Mattes 离开苹果后,带领团队在2011年开发了令人称奇的下一代电子书,并通过在TED上演示迅速为出版业所了解。Mike Mattes 本身也是一位传奇青年,读者有兴趣可以在TED上检索。Bret Victor 是Mike Mattes团队的重要一员,他在 Pushpoppress.com上的自我描述只有一句话,Infographic Designer (信息图形设计师)。如果你继续点击他的个人网站(worrydream.com)就会了解更多。

Bret Victor 的硕士就读于南加州大学Berkeley 学院(1999-2001),研究模拟与数字集成设计。本科就读于南加州大学技术学院。在过去10年中,他独立发布了超过40个软件项目,使用的工具涉及六七种主要的计算机语言。他毕业后进入苹果公司,创建的拓扑框架应用于苹果数百个软件项目。他设计了最初的iPad、iPad Nano的用户界面概念,重新设计了多种重要应用界面,如视频编辑、动画、绘图、学习、协作、邮件、照片等。Bret Victor 还参与创建了苹果操作系统 Mac OS X Lion的某些重要特征。此外,他为三个商业公司开发了DSP(数字音频处理)的合成器引擎,其中一些获得了国际大奖。 Bret Victor 还是一位钢琴演奏者,组过乐队,出过一张专辑。

Bret Victor 今年30多岁,他在自己网站上写道:“在学校时,我是以电子的方式训练自己。在大街上,我以算法的方式学习。当我精通了这些途径之后,我发现它们都是错误。追随者们只知道技术之中阳(英语里称为Yang)的一面,崇拜代码。但是技术是没有灵魂的,代码是没有意识的。为此我曾很绝望。我不断地寻找,我找到了技术中的阴(Ying ),它与人交谈,而不是对物。我开始研究界面关于人类感知和理解的方式。”

“问题不会自己回答自己,我继续追逐自己的道路。某一刻,我开窍了。真正的超越不是技巧。没有什么技术(Technology),也没有什么设计(Design),只存在人类应该有怎样的认识视角,以及将其创造出来的勇气,其他的则是细节。”

Bret Victor 的感悟或许能够帮助某些迷信新媒体技术的管理者和从业者获得新的启发,找寻某种媒介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沟通,这是真正的方向所在。

技术的创新存在于无线电媒介之中,也存在于人们看问题的方式里。就理论层面而言,大众传媒的理论研究长期存在“掩盖”人际传播的趋势,短信息、BBS、博客、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图片分享、微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置于与大众传播并列乃至更重要的位置之上,这将是我们考虑传统新闻业下一步变革的重要参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业媒介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闻业的决定性角色:编辑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论新闻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报业集团应对策略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